
又到一年考研季,有多少人在准备25考研呢?有人选择报班学习,跟着机构轻松备考,有人选择自己在家备考…无论是哪一种学习方式,都是大家努力拼搏上进的方式!为了帮助各位考研学子快速进入25备考状态,今天给大家带来林木《中外美术史》石器时代的考点解析。

24考研,第一章考了一个选择题。
中国绘画艺术的源头是( A )
A.新石器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大禹时代
D.春秋时期
第一章容易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名词解释题。
重难点分析1.艺术的起源要讨论原始时期的艺术,首先我们要面对这样一些问题:艺术是如何起源的?人们为何要创作艺术? 人们怎样创作艺术?
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人们争论不休。
不管是游戏、巫术、模仿、劳动还是表现,并不是其中的哪一种独自孕育了人类艺术的种子,而是多种原因共同引发了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发生不是单源头的,而是由若干条涓涓细流汇合而成。
人类的艺术活动至少要追溯到打制石器时代,在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史前遗迹中,已经可以看出原始人类对形式的初步认识。在距今约10万年的山西襄汾的丁村人遗址中,有着类型各异的多种石器,这些石器,包括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舌形石斧、刮削器、球状器等,其中的尖状器加工精细,器型对称均衡,可见制作者对形式已经有所认知在许多史前遗迹中,我们都不难发现附着于实用功能的审美因素,而且年代越近,这些审美因素脱离实用目的的趋势就越是明显,其中的观念性、精神性和情感性越是突出。
原始人类也在逐渐建立关于色彩的观念。早在旧石器时代,某些特定的色彩开始逐渐被原始人类作为象征的符号使用,具有了宗教的和审美的精神价值。
2.原始艺术的特征(1)原始思维
原始艺术早已让人们深深折服于它独特的魅力,也总是让人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但毕竟已过了千万年的岁月沧桑,即使我们能够与它咫尺相对,我们仍然找不到一种科技手段能够帮助我们对它进行解读。
但原始艺术又并不是完全无迹可寻,起码我们发现,世界各地的原始艺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原始艺术的神秘、怪诞、难以理解,正是因为有原始思维的存在。
在原始社会,个体只有在群体中才能生存,因而人们所具有的也只是个人意识淡薄的群体意识,在这种群体意识中,主体与客体、理性与非理性、人与世界、人与工具都处于彼此不分的混沌之中。在原始人的观念里,客观世界与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今天哲学里的相互依存,而是指客观的东西本身就包含和渗透着人的因素和特性,理性与非理性、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在原始人的世界中相互渗透着。
原始思维使原始人有一种将外物拟人化的倾向。我们接触原始艺术时,总是能够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性和象征性,这正是来自原始思维将外物拟人化的特点。
原始思维还是一种整体性思维,原始人把世界看作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站在原始思维的角度再去看原始艺术,我们发现那些有悖常理的画面、怪异的处理方式、神秘的象征符号不再难以理解,而是有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一切都符合原始的逻辑和规律,虽然这种逻辑和规律用今天的眼光看来是幼稚的、 古怪的,甚至是荒谬的,但在原始人的世界中,正是这些荒谬的逻辑和规律主率着现实世界。
(2)美感体验源于需求的满足
人类最早体验到的美感源于需求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身心愉悦感。当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人的主观需求时,它的外部形态就使人感觉到美;不能够满足人的主观需求的客观事物,它的外部形态就不能使人感觉到美。
从原始文化的工具及器物类型上也可以看出这一倾向。最早的石器均为打制而成,形状都不甚规则, 甚至难以看出人工制作的痕迹。而到了旧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开始更多地运用交互打击法乃至间接打击石片法来制作石器,这些新方法的运用不仅大大丰富了石器的类型,也显著提高了石器的精致程度。
在器物类型上,人们最早制作的陶器都是模拟自然物的形态:当人们刚刚开始走进农耕生活而开始需要一种储存谷物的器皿时,他们最早,是将一种类似于葫芦状的植物果实掏空晒干来使用的,从而这种果实状的浑圆球体便成了原始人类心目中的美的形态,因此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文明遗迹中,最早的陶器都是球形或半球形。
这种倾向甚至影响了原始人类对自身形象的塑造。欧洲最为著名的旧石器时期女性小雕像当属出土于奥地利维伦多夫的《维伦多夫的维纳斯》。
(3)艺术活动与巫术活动的同一性
首先要明确一点:在原始时期,巫术活动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种纯精神性的活动,巫术认为自然世界有其固有秩序和规律,它更像是一种逻辑混乱的科学。可以说,巫术中所有的仪式和活动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它之不同于科学仅仅在于它对因果律的错误总结,以及它所包含的拟人性和情感性特征, 而后者使它具备了与艺术相当程度的相似性。
人类早期的巫术活动中包含着我们今天称之为艺术的要素,大多数我们今天还为之惊叹不已的史前艺术都是原始人类实施巫术的手段或结果。实际上,到今天为止,巫术的认识方式与审美的认识方式都极为相似:两者都是将自然物象作为直接观察的感性经验对象,它们都是从一定的客观具体形象出发,同时又不止于感性知觉,而是包含着复杂而又神秘的联想和想象。
在原始艺术遗存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对巫术仪式的直接表现,如中国内蒙古乌兰察布岩画中的《巫舞图》。原始人类不仅认为借助巫舞可以与神灵交流并获得其保护,还将巫舞场面忠实地再现于崖壁,认为这种对仪式的模拟性再现同样可以达到巫术的效果,这也解释了为何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史前给画出现。
除了对巫术仪式的表现之外,许多史前艺术遗迹本身便是实施巫术的结果。比如今天的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世界各地出现在岩画中的红色手印就是在实施某种巫术,同样赤铁矿粉的广泛使用也有着实施巫术的意图。这充分表明,这些惟妙惟肖的写实佳作并非以抒发情感为目的,也不是为展现艺术家的创作天赋而绘制,它们本身就是实施巫术的程序之一,原始艺术家将受伤的野牛给上岩壁之时,他们期望的是在下一次狩猎中能够有同样的收获。
3.玉石雕刻艺术石雕是石器时代最普遍的艺术形式,除了缺乏石料的地区,世界各地的原始文化中几乎都有石雕,中国也不例外,同时,出于独特的民族心理和地质资源等原因,中华民族的先民还大大发展了玉雕艺术。
中国史前玉石雕刻大多属新石器时代遗物,分布广泛,其中较重要的有四川巫山大溪出土的双面石雕人面、山东滕州岗上村出土的玉雕人面、甘肃永昌鸳要池出土的石雕人面、陕西神木石昴出土的玉石人面等。
圆雕石刻中年代最早的是出土于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兴隆洼文化遗址的石刻女神像,距今约8000 年。
其他较重要的石刻遗物,还有在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的石雕人头,该头像制作年代距今7000年前后,其五官刻画夸张简率却极为生动,双目圆睁,嘴角咧开,背部凹陷,是一件介于圆雕与浮雕之间的作品。
中国史前玉雕制作的高峰出现于距今5000余年前后,在北方以分布于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红山文化为代表,在南方以太湖周围的良渚文化为代表,南北两地相映生辉,共同写下新石器时代玉石雕刻的灿烂篇造。
红山文化玉器中最重要的是1971 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的一件“C”字龙。这件“C”字龙,由绿色岫岩玉圆雕而成,该龙形象高度凝练,无爪、尾等刻画,仅突出上翘的吻部和弯曲扬起的长鬣,龙的身体蜷曲为英文字母“C”形,躯体刚健而充满弹性,似乎在瞬间便要腾空飞 去,显得栩栩如生。
其他红山文化的玉器还有玉龟、玉鸟、玉鸨等,多数为对动物的仿生性造型,较为具象,抽象造型的玉器不多,较著名的有一件勾云形玉佩。
良渚文化稍晚于红山文化,并与后者一样以玉器闻名,但与其仿生造型相比则显然较为抽象化。
在良渚文化墓葬出土中,玉璧与玉琮常同时出现,并且上面有火烧过的痕迹,很可能是在某种祭祀仪式上作为配套的礼器使用过,这与《周礼》中所记载的以青壁礼天,以黄琮礼地的说法相合,可见古代中国人“天圆地方”“天地玄黄”等宇宙观有可能形成于良渚文化时期。更有学者直接将玉琮的圆方相套的样式解释为外方像地,内圆像天,认为玉琮的形式兼含圆方,是古人宇宙观的象征。原始思维是一种整体性思维,认为天地万物是统一的整体,而人与天地、自然、万物具有类比性,从天事可以推知人事,而人事也反过来可以推演出天事,所以良渚先民运用玉琮这样的礼器来祭祀天地,祈求与神灵的沟通。
另外,不管是龙山文化的玉龙,还是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琮、玉璧、玉环, 玉璜,这些玉器多为圆或环状,其目的除了佩饰的方便外,更可能的是,在原始人心目中,圆或环形对应着“圆满”的朦胧观念,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象征。叶舒宪等人认为体现的是无穷无尽的宇宙自生性和创生力,是所谓“永恒回归”。原始人将整个自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把握,因此用圆环形来表现他们心目中模糊的宇宙运行规律,这是有可能的,而“天圆地方”之想象源头也许亦在于此。
宇宙的本源浑然一体,尚未分化而且不可分化,是一种自然的、未经破坏的原初状态。在原始艺术家的创作中,似乎已经对“自然”“无为”有所感悟。在许多原始艺术作品里,形象表现出一种天真未凿的特点。
4.岩画艺术岩画是在岩壁上敲凿、磨刻或用矿物质颜料涂绘而成的图画,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距今已有3万-4万年,它最早出现在非洲、亚洲和欧洲,2万年前出现在澳洲,1.7万年前出现在巴西,1万年前出现在南美大陆的最南端,中国已发现的岩画均属于新石器时代作品,有些岩画的创作年代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只是创作岩画的部落还处于原始阶段而已。
世界上最著名的岩画遗迹莫过于发现于1879年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
在阿尔塔米拉洞六岩画的描绘中,原始的艺术家已经体现出令人惊叹的给画技巧,如明暗的对比、光 影的衬托处理极为精到,甚至动物的解剖结构都相当准确,在粗糙坚实的岩石上面竟然能够将动物毛皮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以狩猎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原始部落,人们对动物的习性和动态有着超乎寻常的熟悉,这也许勉强可以解释何以在如此久远的年代,人类的写实水平能够达到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
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的拉斯科洞穴发现于1940年,该洞穴的岩画作品一开始被认为年代早于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因为从艺术风格看,拉斯科洞穴岩画的写实性比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整,整体画风不像后者那样精致而细腻,在动物细节的处理上也没有那么准确和成熟。
拉斯科洞穴岩画因其恢宏的气势、强烈的动态和高超的技艺被戏称为“原始的西斯廷”,以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巅峰之作来形容其高度的艺术水准。
岩画史上还曾经出现过一种被称为“X 光线风格”的岩画作品,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阿纳姆高地等处都出现过,这种岩画风格看起来有点像X 光线的透视图,在描给动物、鱼类甚至人的时候。除了描绘轮廓,还将内脏和骨骼都—一描绘出来,有学者也将其称为“骨架风格”岩画。
到现在为止,在许多民间艺术中也有着类似的表现,如中国陕北的民间剪纸在游鱼身上剪莲花,给站在树枝上的鸟肚子剪飞鸟,最有趣的是在猫的腹部剪一只活的小老鼠。陕北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很少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在许多偏远的山沟里,原始的思维方式,古老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意识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些民间艺术已经成为人类学家研究人类行为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标本。
中国尚未发现旧石器时期的岩画作品,像欧洲岩画一样的写实风格在岩画中也很少见,但新石器时代的岩画遗存很多,覆盖广泛,是世界上新石器时代岩画遗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国内目前已有18个省、自治区的100多个市、县发现有原始岩画,其分布遍布全国各地,选址有上千个之多。
中国古代岩画的内容有着显著的地域差别。一般而言,北方岩画多表现动物及狩猎主题,形象较为写实,动物种类繁多,场景逼真,生动地再现了北方民族原始时期的狩猎生活;而南方岩画则侧重于表现部落群体活动,对宗教祭祀等仪式性活动表现较多,人物与动物刻画较为抽象简率,但因为能够抓住瞬间动态,仍然显得十分生动。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则表现了谷物神崇拜的主题,在各地岩画中独树一帜,深具特色。
甘肃黑山岩画中有两幅描给野牛的岩画较有特色,其一位于谷心沟中段的一块巨石上,用敲凿法表现了一头野牛的形象,制作简洁而形象生动,虽然牛身仅刻画轮廓而没有细节描给,但其脊背拱起,引颈抵触的姿态异常生动,似乎正在警惕地注视着前方的敌害,其身躯体现出一种蓄势待发、伺机该岩画虽仅以敲凿的点线造型,且若干细节被有意省略不做处理,但因其注意了对动势和主要特征的刻画,其艺术表现的精妙程度丝亲不亚于欧洲旧石器时代岩画中惟妙惟肖的野牛。
云南沧源岩画与中国北部地区岩画相比显得自由神秘、浪漫诡谲,体现出古代百越民族的巫文化特征。
史前艺术史家很早就注意到,世界上大多数岩画遗迹是由原始狩猎部落和畜牧部落制作的,有关农耕内容的岩画作品非常少见,这也许是由于农耕部落主要选择宽阔的平原地带生活,而且比狩猎畜牧民更为留恋乡土,因而远离了创作岩画的地理环境。中国岩画中表现农耕内容的作品也十分罕见,其中最有研究价值的当属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社会,直到近代一直有着供銮祭祀稷神的传统,西汉时期皇帝祭稷神的重要性几乎和祭皇室祖先等同,将军崖岩画为稷神崇拜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5.巨石建筑欧洲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以岩画为代表,新石器时代的艺术则以巨石阵最为重要。巨石阵散布在整个欧洲大陆,其中以北欧、不列颠群岛、法国诺曼底到普瓦图的大西洋沿岸和伊比利亚半岛分布最多。
巨石阵被称为比金字塔更神秘的千古之谜,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无法确知它们的用途,也不知远古的人类如何将这些重达数十吨甚至几百吨的巨石从远方运来,并使它率地竖立在土地上达数千年之久, 巨石之间往往还架有沉重的石梁,难以想象人们如何将这些巨石放置上去。
濒临大西洋、位于法国布列塔尼半岛的卡纳克石阵在这些史前巨石阵中以规模著称,卡纳克石阵长度近4公里,总数3000多块,分布面积达数十公顷。
关于巨石阵的研究中“巨石崇拜”一说最有影响。人类早期文化发展中曾经历泛神论阶段,即认为万物有灵的阶段,巨石以其沉重坚实的体量感成为其崇拜物是很有可能的。
世界上最宏伟的巨石建筑当然是埃及的金字塔。金字塔建造的年代极为古老,最早的金字塔建造于公元前2750年,距今已近5000年了。那时的埃及民族早已进入青铜时代的阶级社会,仅因为它是一种巨石建筑且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在本书中才把它归于“石器时代”中介绍。金字塔是埃及法老为自己营造的坟墓。对古埃及人来说,生命只是一个短暂的历程,肉体死亡后灵魂的永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许多埃及法老不惜倾全国之力为自己营造死后的长眠之所。
6.大洋洲美术大洋洲字面含义为“的陆地”,指的是位于亚洲、拉美、北美之间辽阔海域上的一万多个岛屿,包括自西至东的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布于这些地区的大洋洲土著居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由于这些土著民族直到20世纪中期在发展阶段上大多数 仍处于史前的石器时代,其美术遗物在制作年代上虽然多属近现代,但仍属于原始艺术的范畴。
如许多地区的原始艺术一样,大洋洲史前美术也有巨石艺术的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复活节岛的石像。
除巨石艺术外,在今天尚存的大洋洲原始形态美术的主要类型是以木雕、树皮、贝亮、羽毛、植物纤维、动物壳甲等制作的各种图腾雕像、饰物、面具、盾牌等。盾牌多以木雕彩给制成,上面刻绘着抽象奇特的图腾纹样,显示出极强的造型能力;面具多以羽毛、树皮、贝壳等综合材料制作,作品造型怪诞离奇,富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宗教情感,令人过目难忘。
波利尼西亚地区最有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是一种称为“塔帕”的树皮布,这种布并非普通的纺织品,而是由某些桑科树木的内皮经浸泡捶打而制成,布上的花纹由手绘或印染而成,还可以在木质刻纹的模板上印出水印似的效果,这种树皮布经常被土著居民用于衣饰的制作。
在绘画方面,大洋洲原始绘画以岩画为主,著名的有金伯利高原的勃兰肖岩画群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前面曾经提到的“X”射线型岩画。今天的原始形态美术还有树皮画及木版画等,与岩画类似,这些给画的主题也多数取材于土著生活中的宗教及生活场景,有些给画形式十分抽象,仅用线条来表现人物的动态,形象神秘、粗犷。
石器时代的艺术尚未从实用目的中分化出来,在主题上,它表达了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仰,以及在残酷生存压力下对生命和繁衍的渴望。在风格上,它表现出混沌初开的质朴、天真、简率、夸张、奇诡的特点。
今日打卡作业一、名词解释
1、石器时代
2、《受伤的野牛》
二、简答题
1、原始艺术特征
2、中国古代岩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