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大学135600美术与书法756中外美术史真题回忆版

迈希教育课程 2024-06-13 09:19:12

2024成都大学756中外美术史真题回忆版

(押中80分,押题率53.3%)

一、选择题

二、判断题

三、填空题(2分1个,共20分)

(1)《韩熙载夜宴图》是唐代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押题卷三简答题押中

(2)古希腊的三柱式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押题卷三选择题押中

(3)《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在圣玛利亚感恩教堂餐厅的墙壁上创作的壁画。✅ 押题卷一简答题《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品和影响》押中

(4)马王堆帛画的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押题卷二 判断题押中

三、名词解释(8分1个,共32 分)

(1)清明上河图 (第八章两宋美术与东亚、东南亚佛教美术)

【作品背景】宋代风俗画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其中杰出代表作品。

【作品内容】作品通过描绘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绘有八百多人,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展现了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是船过虹桥时紧张繁忙的景象。

【艺术特色】《清明上河图》宽 24.8 厘米、长 528.7厘米,是一幅绢本设色的长卷作品。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繁而不乱。作品结合线描淡彩的画法,用笔严谨,人物造型写实,各具特色。

【历史地位】《清明上河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杰作”,对研究宋代城市生活、民俗、交通、建筑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元四家 (第九章 宁静淡泊 超然物外——元代美术)

指元代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ní zàn)和王蒙。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生活中都有不得意的遭遇,艺术上受赵孟頫(fǔ)的影响,善画山水,兼工竹石,以绘画作品表现其心境和生活情趣。“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诗、书、画的结合达到统一和谐,在笔墨方面各有独特创造。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和孤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黄公望专工山水,以水墨或浅绛(jiàng,深红色)设色作画,苍润浑厚,多表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风景,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吴镇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象,喜作渔父图,抒写其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代表作品《渔夫图》。倪瓒作画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代表作品《渔庄秋霁图》《秋亭嘉树图》等。王蒙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然深秀,并能画人物,代表作品《青卞隐居图》。“元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3)自由领导人民 (第十二章 风格与流派——16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欧洲美术)

【作品背景】19 世纪法国出现了强调主观感情和非理性的浪漫主义,《自由引导人民》出自浪漫主义雄狮的画家德拉克罗瓦之手。

【作品内容】取材于 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展示了硝烟弥漫的巴黎巷战战场,以一位象征自由女神的形象为主体,她高举着红、白、蓝三色旗,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队伍前进,女神左侧身穿礼服、头戴礼帽、表情严峻的中年男性即为德拉克罗瓦的自画像,表现出画家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自由终将到来。

【艺术特色】画面采取了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国三色国旗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生动、紧张、激昂的气氛,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整体评价】作品象征着法兰西的民族精神,也标志着德拉克罗瓦艺术的成熟。

(4)野兽派 (第十三章 现代主义思潮)

1、野兽主义得名于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展,当时20世纪的现代主义运动吸引了一大批的青年画家相继奔向巴黎,不同流派的艺术家在这里聚集,野兽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1910年左右,野兽主义在法国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流派出现,其最主要的代表画家包括:亨利·马蒂斯、莫里斯·德·弗拉芒克、安德烈·德朗。

2、野兽主义追求强烈的主观表现,注重吸收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单纯强烈的色和粗犷的造型,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新样式。

3、野兽主义强调绘画主题的抽象化表现,认为应该表现动物的本性和野性,摒弃传统的审美规范和技巧,主张树立新的绘画准则。野兽主义以其奔放、激烈的表现形式,以及对色彩和线条的自由而著称。

4、野兽主义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形式、色彩、线条的运用为后来的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

四、简答题(10分1个,共30 分)

(1)米洛斯的维纳斯 (第三章 上古文明的丰碑——青铜时代)

【作品背景】《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古希腊希腊化时期的雕塑精品,又被称为《断臂维纳斯》、《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是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

【作品内容】

该作品表现了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面容平和,头微微向左侧,肩膀向一边略微抬起, 上半身赤裸,身姿微转,双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

【艺术特色】

雕像采用了简洁的艺术处理手法,塑造出人物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 突出了古希腊雕塑崇尚的理想美。微转的身姿构成了一个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形成一个“s”型构图,富有音乐的韵律感。作品双臂虽然残缺,却更能诱发出人们对美好的想象,体现了残缺之美。

【整体评价】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古代希腊美术进入高度成熟时期的经典之作,被公认是迄今为止最美的一尊希腊女性雕像,是美的再现与理想的化身。

(2) 简述波普艺术、代表作品和特点。 (第十六章 西方当代艺术 )

【简析】

此题解答波普艺术的概念、艺术特点及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

概念:“波普”是60年代设计风格最恰当的形容词,源自英语的“大众化”一词,与当时的文化、艺术、思想、设 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以后,具有反叛正统的意义,实质上是一场反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波普艺术特点:

①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 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华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

② 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联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

③ 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延伸。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

④ 波普艺术其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波普艺术的意义与影响 :

① 波普艺术是当时整个反传统文化潮流的一个方面,通过不同的造型、色彩反应出对传统、正统文化的反抗情绪。在设计上波普文化是现代设计向后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② 波普设计极大地发挥了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强调了设计的趣味性,使设计脱离了早期设计的形式单调,色彩单一的毛病,将设计往丰富多彩的方面发展。波普艺术打破了传统的功能型设计,才启发了后来的后现代设计的出现。

③ 波普设计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是波普设计所提出的装饰问题、设计的社会环境和消费者的需求问题决没有消失,后现代主义的新理论和态度,对所有这些设计问题又都作了重新考量。

波普设计原则:

第一,设计与创作题材都直接取材于充分商业化的日常世界,是商业主义的。设计家们以实用主义的观念把产品作为设计品的创作要素,创造了商业性的艺术。对“物”的孤立化与赞美,可以说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反映,就题材而言是与以往任何时代的艺术方向背道而驰的。

第二,设计作品的形象间接取自日常生活物品:汽车、可口可乐、汉堡包以及商标、广告、照片、影片、电视图像、报刊杂志等。采用生活中的俗文化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

第三,设计风格基本上接纳商业性艺术的直接效果:机械的、冷漠的、简化的、轻率的、逗乐的和引人注目的色彩。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

评价:

1、波普运动追求新颖、古怪、新奇的宗旨缺乏社会文化的坚实依据,60年代中期以来波普运动寻求新奇 的设计动机已力不从心,开始在历史风格中找寻借鉴(主要是维多利亚风格和工艺美术风格)。

2、一个以反传统为核心的运动成了历史的大杂烩。这场运动只在形式主义中进行探索,并没有更加深层的意识形态依据。所以本身形式的不断改变使它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设计运动。

代表艺术家:

(1)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是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艺术家,波普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以冷静、表面化的绘画风格著称,最知名作品包括《汤罐头》系列和明星肖像,如玛丽莲·梦露。他在纽约的工作室“银行工作室”成为知名的艺术和社交场所。沃霍尔通过对大众文化的反思,深刻洞察消费社会和名人文化,对当代艺术产生深远影响。他于1987年逝世,但其独特的艺术遗产仍然在当代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2)罗伊·利希滕斯汀(Roy Lichtenstein)是20世纪最杰出的美国艺术家之一,主要活跃于波普艺术运动。生于1923年,他以在绘画中模仿漫画的风格而闻名,使用强烈的颜色、黑色描边和点状效果,创造出独特的大尺寸作品。利希滕斯汀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哭泣女孩》和《希望富贵荣华的女人》等,展示了他对大众文化符号的敏锐观察。他的创作使得漫画和商业印刷品成为高艺术的杰出表达方式。逝世于1997年,利希滕斯汀的影响仍然在当代艺术中持续深远。

安迪·沃霍尔常用放大的海报或杂志广告,用丝网印的方式印刷在画布上。他的作品中包含同一形象的无数次重复,以使人们对经过他处理之后的常见形象有新奇感。利希滕斯坦喜欢把漫画等现成影像放大。奥尔登伯格常把汉堡、巧克力用布或石膏翻制。因为波普派把生活中现有的实物挪动位置,改变环境,赋予新的含义,其手法与达达主义有一脉相承之处,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新达达”或“新现实主义”(此处“现实”一词的意义乃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

(3)捣练图(第七章 隋唐五代美术与伊斯兰教美术)

《捣练图》是中国唐代名画,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系盛唐时 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是唐代仕女画中取材较为别致的作品,系唐代画家 张萱之作。

盛唐,长安是全国的丝织品生产中心,都城内有少府监、织染署、掖庭局等机构,下设官营丝绸作 坊。玄宗后期,宫中专为杨贵妃造作锦秀金玉之工就达千人。官府作坊内也有为数不少的奴婢,一些技 艺出众的被分配到掖庭局劳作,所得报酬仅为日常衣食。《捣练图》中所描绘的劳作景象,真实再现了 她们的生活。

画中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在长卷式的画面上共刻画 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画家采用“散点透视法”进行构图,把整个捣练的劳动场面分三部分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他不单纯图解劳动的程序步骤,而是注重对劳动场面中流露情绪的细小动作的描绘,以求得更好地展示出笔下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如捣练中的挽袖,缝衣时灵巧的理线,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退,几个小孩的穿插,一女孩在煽火时以袖遮面及另一女孩出神地观看熨练等,使画面中的人物与场景真实生动,充满生活情趣。显然,这是画家熟悉生活、认真观察的结果,体现了唐代仕女画在写实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画家以细劲圆浑、刚柔相济的墨线勾勒出画中人物形象,辅以柔和鲜艳的重色,塑造的人物形象端庄丰腴,情态生动,完全符合张萱所画人物“丰颊肥体”的特点,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张萱仕女画及唐代仕女画成就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品背景】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开化,女性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仕女画得到重大发展,《捣练图》就是这一时期仕女画名家张萱的重要代表作。

【作品内容】《捣练图》全卷共 12 个人,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按照制丝生产顺序分为捣练、理线、熨练三个部分。宫女们服饰非常华丽,体态丰腴,人物动作亲切自然,细节刻画生动,尤其是在绢下面好奇窥视的女孩儿,畏热回首煽火的女童,体现出画家对生活观察入微和对生活乐趣的美好向往。

【艺术特色】这是一幅绢本设色工笔重彩人物长卷,全画采用了连环画构图,以及中国传统散点透视法,各个部分之间衔接生动自然。线条的运用则从传统繁密均匀中脱颖而出,加以提炼,简练而流畅。画面赋色艳丽而不冗杂,鲜明而不单调,人物采用朱色晕染耳根,妆容精致,给人以细腻的美感。

【整体评价】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大唐繁华昌盛的重要见证,在唐朝仕女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五、论述题(20分1个,共40 分)

(1)后印象三个人和作品 (让展开说说塞尚梵高和高更)(第十三章 现代主义思潮)

【参考答案】

后印象主义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被称作后印象主义的画家有塞尚、高更、凡高、土鲁兹·劳特累克、雷东、波纳尔等人。“后印象主义”一词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之后才被普遍使用,它被用来泛指印象主义之后在观念和实践上与印象主义相左的艺术潮流。“后印象主义”画家曾一度受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但又不满足于印象主义的法则,试图另辟蹊径。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表现的本质。

【艺术特征】

(1)塞尚反对印象主义因迷恋外光和色彩而破坏物象的实体结构和持久感,并在深入研究自然中表现与自然相似的有真实感和动态感的图像。

(2)凡高和高更,侧重于精神性的表现,并且赋予画面以象征的意味。他们还反对分割色彩,大胆地采用平面的鲜明色调,并且注重线的作用。

(3)后印象主义画家们的艺术探索和追求从本质上说是对印象主义的否定,所以林风眠曾经将它译成“反印象主义”。

(4)后印象主义直接影响了 20世纪初法国画坛儿乎同时出现的两大新思潮:注重画面结构的立体主义(受塞尚的启发)和注重色彩、线条动力与节奏的野兽主义(受凡高和高更的影响)。

【代表人物】

1.塞尚,法国画家,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

(1)绘画特点

他在一度迷恋印象主义外光和色彩之后,他专注于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不同于印象派画家用快速作画的方法去捕捉表面的印象,塞尚对色彩与明暗作沉着而深入的分析。塞尚认为“自然中的每件东西都与球体、圆锥体、圆柱体极为相似”,因此他采用色的团块表现法来描绘物象的体积、深度,用色彩的冷暖关系来造型。塞尚的艺术探索对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影响深远。他创作的肖像(如《吸烟者》《画匠瓦勒之肖像》)以及不少风景、静物,虽予人以沉重、压抑之感,但充满着结构、色彩的美和诗意。

②寨尚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时,始终坚持印象主义者写生作画的方式,不过他并不想只凭直观描绘对象,使作品成为纯粹再现和模仿自然表象的东西,而是让它成为有自身内在结构的、具有独立品格的艺术品。为此,塞尚认真盯牢面前的对象,精心研究它的结构,反复用画笔运色来再造体现其本质特征的纯粹之作。可以随意摆布的静物,显然适合塞尚的要求,《有一筐苹果的静物》是颇能代表塞尚静物画特点的一幅杰作。塞尚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代表作品:有人物画《玩牌者》、肖像画《吸烟者》《画匠瓦勒之肖像》以及不少风景、静物画,虽不少作品子人以沉重、压抑之感,但充满着结构、色彩的美和诗意。

2.凡高

(1)绘画特点:亦译为“凡·高、梵·高”。注意在自己的绘画中吸收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养料,追求画面形式的单纯感和表现力;用明亮、大胆、充满想象力的色彩和富有张力的笔触表达一种不可遏制的激情和矛盾,总之,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是凡高艺术风格的突出特征,因而被誉为“表现主义”的先驱。

(2)代表作品:在凡高的作品中,不论是静物《向日葵》,人物肖像《农民》 《邮递员罗林》室内画《夜间咖啡馆》,还是风景画《洛·克罗田野》《阿尔的小屋》《星夜》,都充满对生命的爱倾诉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

(3)艺术特征:强调主观幻觉、感受和炽烈情感的表达;使用纯度极高的颜色,画面色彩极度鲜艳、明亮,他把油画中色彩和线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4)贡献:创造了旋风般的条状笔触以充分表达和抒发强烈的个人情绪;在19世纪末欧洲艺术情感表现的浪潮中成为登峰造极式的人物。

(5)评价:凡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 20 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派。

《向日葵》: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地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星夜》:1889年6月,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凡·高,从病房的窗边,描绘了当地的夜景。整个画面,布满着飞旋的条状色彩笔触,一切的事物和景象,全仿佛受到神灵的点化,处在颠狂的状态中,完全丧失了小镇夜晚应有的宁静。很显然,画面上出现的决非真实星夜的写照,而是凡·高这位精神病患者内心感受的艺术体现。他的痛苦、他的不安、他的期待,全化入夜空中闪耀的明星和火舌般升腾的深暗柏树。

如果说印象派打开了现代绘画的门缝,那“后印象派”则承上启下,彻底推开了大门。虽然,对于梵高、高更等人的争议始终不绝如缕,但无可否认,他们的个人特色是如此鲜明,以致过目不忘。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和实践为后印象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20世纪的现代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为艺术界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多样性。

(2)六法论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与基督教美术)

【简析】此题须分别简述谢赫的绘画特点、六法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

《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

(1)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把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变现的最高准则。“气”是艺术家对自然 中的生命力的感悟和灵现,而“气”与“韵”是不可分离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中的“韵”,取决于如 何把握住这个“气”。

(2)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艺术家要具备图画中线条造型 之绘画艺术的深厚功力,这功力不仅体现一般"笔力”上,而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笔势”上。

(3)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是指艺术家“应物”创作时,把追求多元发散思维的抽象表现或抽象描绘视为中国绘画艺术 的最高阶艺术之表现形式。

(4)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是指艺术家可以不受制于实际呈现的具象对象的客观自然的色彩,可以自由而富有个性化地 按照自己的创作习惯与创作需要来进行“赋彩”,以达到该艺术家所要描绘图画的个性化的,甚至是意外而美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5)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构图,使得作品整体既结构和谐完整又有气势。

(6)传移模写

“传移模写”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反映出艺术家的功力深厚。

谢赫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为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