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为王:宏观具有核心决策权

白刃行式 2025-03-03 11:08:42
投资的时间越长,越会发现宏观在投资中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顺势者昌、逆势者亡,也毫不为过。 1,吉列的巴菲特传说 最近,我在读《巴菲特的经典案例》这本书,里面有一个案例挺有意思的,巴菲特投资了一家名叫吉列的剃须刀公司,并大赚了一笔,甚至很多人都记得他的名言: “每天晚上睡觉时知道全世界有25亿的男士一早醒来就需要剃须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巴菲特,福布斯杂志,1993。 但是,最终你猜这家公司怎么样了?2005年,宝洁公司以总价570亿美元收购了吉列公司。2019年宝洁因吉列的非现金减记损失了80亿美元,2024年财报又记录了13亿美元的资产减值费用。 其实,看到这家公司的时候,我就似乎看到了这家公司未来的失败。因为剃须刀本质上是一个制造品,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并没有那么高,人们需要的是把胡子剃干净这个功能,而不是非要某个品牌。 另外,这个行业是不断变化的,想象一下,过去50年,剃须刀行业发生了多大的变化,现在的又是如何?有变化,竞争对手就有进入市场的机会。这也意味着,吉列需要不断的研发,而不是像可口可乐一样维持原状。 那么,吉列为什么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增长非常迅猛呢? 本质上来说,刮干净胡子这个事情,在人类历史的很长时间内,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为大多数时间段,吃饱饭都是个问题,刮胡子就太奢侈了,这需要比较精致的刀具。 所以,刮胡子这个事情,也算是产业升级创造出来的新需求,工业革命的进步大幅降低了刮胡子的成本,让它也成为了所有人的必需品。这就像饮料一样,在罐装技术、保鲜技术没到位之前,根本就没这么个品种,它几乎是一个从0到1的市场突破。 现在,很多人动不动说什么科技突破,就刮胡子突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足以酝酿一个大牛股了。而美国作为一个工业强国,自然是率先实现,然后伴随着美国的影响力,传播到全世界,站着还把钱赚了。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自己的作用有没有?有! 比如,它采取了远低于成本价的单价售出,以亏本卖的策略,抢占市场,因为刀具需要定期更新,它亏本卖剃须刀,从刀具身上赚钱,这下子就阻止了很多竞争者。二战的时候,它以成本价大量供应军队,随着美军传播到全世界。 但是,从历史上来看,趋势更重要。我相信,有无数的精明人士,在其他的赛道上。同时期也有很多精明的人诞生在其他国家,之所以没能够做出同样的成就,无非就是因为趋势。 一个人,不能过于看重自己的能力,平台的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努力是不是有价格。我们看到了那些成功人士,但没看到的是那些同样非常辛苦、聪明可还是失败的人,因为他们没站在对的路上。 2,趋势为王,深刻认识宏观的极端重要性 马化腾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有时候不是做错了什么,只是因为老了而已。同样,有的人没有获得财富,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只是出身不好,或者是没有选择对一个方向。 很多事情,我们回过头去想,一切都简单了。 如果你知道过去40年,中国gdp以9%以上的增速增长,那么买什么赚钱,不用考虑太多。买那些稀缺的东西,就行了。不管是白酒也好、房子也好,老百姓需要升级,就买什么。 而且,这样的例子在过去日韩、欧美已经发生过了,当人收入提高以后会买什么,抄作业有什么不会的? 但是,难就难在看清楚未来10、20、30年的走势。就算把你放回到20年前,大多人都不敢做出判断。说实话,大多数人也没有能力判断。 看清楚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将要发生什么?这是一种极端稀缺的宏观认知力。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一直都相信。我们要注意,盲目的相信是很难经受住考验的,因为事物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波折,每一次发生波折,都会挑战你的信仰。 而且,如果你没有一套非常强的逻辑线,你也不一定能够将你的预期或者是期望,转变为一种资产增值的途径。不懂,所以才不敢下重注,不下重注,如何翻身? 在商品交易中,更是如此,品种基本面只占30%,宏观占了70%。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每一个品种的走势差不多,其背后的核心推动因素就是宏观。很多时候,多空双方都对,但决定方向的核心一票,往往就在宏观的手上。 所以,我有的时候,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聊一些具体的品种,或者是频繁地去聊一些相似的品种。因为在很长的时间段,决定一个品种的核心要素,是不会变的。 比如,很多粉丝让我聊硅铁、碳酸锂、豆粕之类的,但是之前我都聊过,很长时间内它的基本面发生特别大的变化,再去聊就没有意思,陷入那种没有决定权的细节中,何苦而为之? 很多投资者往往过于关注行情,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在我的文章中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往往我觉得很有价值的文章,阅读量不高,往往我觉得写的一般的内容,可能阅读量还不错。 特别是写具体品种、具体行情的时候,投资者往往都很关注,相反对于一些宏观和理论方面的知识,都不太关心。实际上,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大家都比较关注答案,而不是过程,但答案是多变的,分析的过程和理论才是通用的。 之所以费尽口舌说这些,是为了提醒大家,一定要多关注宏观面的东西,这些往往才是真正决定方向的东西。 3,能者多劳,择机而动 我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 宏观的门槛比较高,半吊子的宏观是不是还不如不看? 关于这一点,我的答案:是也不是! 如果一个投资者对宏观一点儿也不懂,那么做出的判断就会像随机事件一样,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最后不但没有用,反而可能会造成亏损,因为宏观周期相对比较长,一旦错了,代价会比较高。 比如牛市刚开始,你却以为是熊市末期的反弹,提前卖出,那么就有可能踏空整个牛市,这样的代价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如果你不懂宏观,就不要以此作为你判断的依据,否则最终的代价会非常惨痛。 但,这并不代表每一个人都不需要学习宏观。其实,越短的周期,宏观不确定性越高,周期越长,宏观确定性反而越高,而且往往是有比较好的数据支撑。 比如,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这是一个已经确定,且对未来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宏观趋势。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一下,我前面写过的几篇文章,包括《简说库存周期:从通胀到通缩皆为定数》、《万物皆周期:人生发财靠康波》、《债务与经济运行原理》、《桥水宏观分析框架【注释版】》、《看懂这句话:投资就是投确定性》、《如何利用第一性原理来投资?》等等。 当然了,如果自己没有兴趣了解短周期的东西,更长周期的东西就比较简单了,趋势也就比较容易判断,关键是等待的耐心。 比如,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人口的变化趋势,科技周期、产业周期等等,反正平时多看点儿,总没错。 有人可能要说了,我又不想花时间去了解,又看不上长周期的趋势,有没有什么现成的好方法。我只能说,有这样的方法,凭啥会轮到你呢?长得美,还是想得美呢? 方法就在这里,做不做是一个人的人生选择。不管怎么选择,结果自己承受就好了,没有什么对错。 怎么过都是一生,亏钱也罢、赚钱也好,只要自己觉得有意义就行。有人专门花钱买刺激,只要找到了刺激,亏点钱也没什么。
0 阅读:10

白刃行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