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碎片化加剧、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再次向世界发出坚定声音。3 月 23 日, 2025 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面对美国挑起的新一轮贸易战,中国已做好应对 "超预期冲击" 的政策储备,同时将毫不动摇坚持经济全球化,以开放姿态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
一, 中国"双循环" 释放发展韧性春节期间《哪吒 2》票房破百亿、人工智能企业 DeepSeek 的技术突破,成为中国经济 "双循环" 活力的缩影。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创新能量,构成了抵御外部风险的坚实基础。针对美国持续升级的关税壁垒:中国财政政策预留充足空间,将通过逆周期调节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二,中国反对 "脱钩断链" 力推制度型开放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压力,中国将进一步扩大金融、互联网、医疗等服务业开放,在制造业外资准入清零基础上,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此举不仅为外资开辟新蓝海,更通过服务业开放对冲制造业产能过剩压力,展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定力。
三,中国用多边主义对抗 "新冷战思维"针对当前国际秩序 "碎片化" 危机,中国将与各国 "共享资源、共担风险",直言 "重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将是人类悲剧"与中国倡导的 "平等有序多极化" 理念形成呼应。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 14 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4 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 30%,用实际行动证明开放合作才是破解全球治理难题的关键。
四,全球资本 "用脚投票"尽管外部环境复杂,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增强。全球86 家世界 500 强代表参会,印证中国仍是全球投资热土。中国基本化解了地方债、房地产风险的举措为经济发展固本强基,DeepSeek 等创新企业的崛起,标志着中国正从 "跟随者" 向 "引领者" 蜕变。
在单边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以 "确定性力量" 的角色坚守多边主义,不仅为自身发展开辟新局,更为动荡中的世界提供了稳定锚点。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当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的开放姿态与责任担当,正是照亮人类前行方向的灯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