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加税?特朗普大笔一挥,大批中国商品豁免关税,最大赢家浮现

潇湘十二楼娱乐 2025-04-15 04:29:03

文|潇湘十二楼

编辑|潇湘十二楼

2025年4月11日晚间,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突然发布公告,宣布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芯片等20类电子产品实施关税豁免,追溯至4月5日后进入美国的货物。

新政策的转向不仅终结了美国自4月2日以来实施的“对等关税”风暴,更被视为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180度大转弯”。

此前一周,全球市场因美国“解放日”行动陷入剧烈震荡。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加征34%关税,叠加此前20%的税率,中国输美商品最高税率达54%。

同时,他还取消了对中国跨境电商800美元以下包裹的免税待遇,引发美国消费者和中小电商的强烈不满。

但政策执行仅9天,美国政府便在科技巨头的压力下悄然调整——豁免清单覆盖的电子产品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32%,其中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分别占美国同类产品进口量的73%和78%。

白宫副幕僚长米勒解释称,豁免产品仍需缴纳针对中国的20%关税,但这一辩解难以掩盖政策矛盾。

美国科技媒体人特里普·米克尔尖锐指出:“这是特朗普政府首次对中国商品实施重大豁免,但与其说是让步,不如说是对美国供应链脆弱性的妥协。”

此次豁免并非第一次发生,2024年特朗普任期初,美国政府曾对同类电子产品实施过类似豁免,但在今年初又宣布全面收紧,这种反复无常的决策模式,暴露出美国在重塑本土供应链时的力不从心。

细看豁免清单,半导体相关产品占据核心位置。从芯片制造设备到晶体管,再到未安装的晶圆,这些产品高度依赖中国制造。

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全球75%的芯片封装测试产能位于中国,而美国本土仅占12%。

达特茅斯塔克商学院院长马修·斯劳特直言:“特朗普政府或许终于意识到,强行切断中国供应链将导致美国科技产业倒退十年。”

这种依赖在军工领域更为致命,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F-35战机每架需417公斤稀土材料,而中国掌控全球85%的稀土精炼产能。

尽管美方在豁免清单中列入了稀土制品,但中国已于4月初启动稀土出口管制,精准打击美国军工产业链。

豁免政策公布后,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丹·艾夫斯将其形容为“科技投资者的梦幻周末”。

据估算,仅苹果公司每年可因此减少38亿美元关税成本,而英特尔、高通等芯片企业的供应链压力也将缓解。

但这种乐观情绪可能转瞬即逝——白宫声明强调,豁免政策“不改变美国推动本土制造的决心”,并暗示可能对半导体启动新一轮国家安全调查。

这种不确定性已引发连锁反应,中国跨境电商希音和特木在4月3日关税新政冲击下,加速向越南转移产能,并在美国建立仓储中心。

尽管转口贸易增加15%的物流成本,但相比每件包裹25-50美元的关税,这仍是无奈之选。

豁免可能促使更多行业加入游说,但任何让步都可能是权宜之计。

在这场关税博弈中,最大赢家逐渐浮现——既非美国政府,也非中国制造,而是跨国供应链的弹性重塑者。马来西亚的芯片封装厂、墨西哥的电子产品组装线、越南的服装加工区,正成为中美博弈的“避风港”。

数据显示,豁免政策实施后,越南对美电子产品出口激增21%,而印度半导体材料出口量环比增长18%。

中国商务部则采取“双轨应对”,一方面通过稀土管制实施非对称反制,另一方面加速拓展“一带一路”贸易圈。

2024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8%,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2万列,这种多元化布局稀释了关税冲击。

特朗普在4月12日被问及政策走向时,仅以“周一再说”搪塞记者,转身前往迈阿密观看UFC格斗赛。

当美国还在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已联合45国搭建起“去美元化”结算网络,2025年一季度人民币跨境支付额同比激增34%。

这场豁免风波终将过去,但它揭示的真相远比关税数字更深刻,在高度互联的全球经济中,没有国家能通过单边主义独善其身。

“筑墙者终将被墙所困,唯有合作方能打开生路。”

0 阅读:0

潇湘十二楼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