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但是有些宝宝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皮疹,这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应对呢?
疫苗是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备而成的生物制品,注射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应答反应并获得防御能力,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该种病原体后,免疫系统便会遵循其原有的记忆,迅速地杀灭病原体。
接种疫苗后如果出现皮疹,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接种减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后,疫苗中弱毒力的病毒进入体内后引起的皮疹,又称为“亚临床感染”;二是由于宝宝对疫苗中对某些成分过敏所表现出的过敏反应。

亚临床感染又称隐性感染或无症状感染,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繁殖后,机体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过程,即有感染反应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
含有麻疹等类似病原体成分的减毒活疫苗(包括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在接种后会引起与疾病类似的免疫反应,疫苗接种后约7~14天左右,少数宝宝会出现类似麻疹的皮疹,并可能同时伴有低热。皮疹一般出现在耳后、面部、四肢或躯干,多少不均,可以散在发生或融合成片。
随着体内抗体的产生,病毒被清除,这些症状会逐渐消失。这一类型的皮疹一般不需要采取处理措施,可以自行痊愈,对健康无碍,也没有传染性。这一期间多关注宝宝的生理及精神状态,如遇病情加重,体温持续升高,需尽快就医。
疫苗过敏一些外源性的抗原物质会引起过敏,这些物质被称为致敏原,如食物、药物、花粉、微生物及寄生虫、昆虫毒素等。宝宝体质不同,对于物质的敏感性也不一样。
疫苗是一类生物制剂,含有细胞培养物、病原体成分、免疫佐剂等物质,这些组分均可能作为致敏原引起过敏,常见症状包括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眼部咽部或鼻腔发痒、过敏性哮喘等,严重者会导致过敏性休克。
上述过敏反应中以荨麻疹较为常见,一般在接种后数小时至数日后发生,起初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随后出现水肿性红斑,呈风疹团。皮疹大小不等,颜色深红或淡红,压之褪色,可反复或成批出现,此起彼伏,速起速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若宝宝出现类似过敏症状,应及时就诊,且避免再次接种相同的疫苗。对于必须接种的(如狂犬病疫苗),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提前预防性服用抗过敏药物,且接种后密切观察。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佟小林】
【编辑:Y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