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些“信号”可能是心衰的前兆,早发现能救命

清汛康康 2025-04-09 17:16:44



心脏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一旦心脏出问题,心脏功能势必会受到影响,引起心力衰竭,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猝死。那么,心衰有哪些信号呢?

心衰的“信号”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心衰的症状不明显,初期主要表现为疲惫、体力下降、上下楼梯时喘不过气,但这些症状较为常见,容易被忽视,但其可能是心衰的开端。有统计发现,65岁以上的人群中,心衰发生率达10%以上。因此,我们应尽早识别心衰的信号,以免疾病加重。

1. 呼吸困难,心悸心慌 如果轻微劳动后感觉到很累、莫名的心慌心悸、呼吸困难,需警惕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会对心脏的收缩及扩张功能产生消极影响,使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肺部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呼吸困难。

2. 下肢水肿 日常生活中,繁重的体力劳动或久坐不动,往往容易引发下肢水肿。然而,在没有这类明显诱因的前提下发生下肢水肿,很可能是心力衰竭的信号。这是因为下肢离心脏较远,心力衰竭发生后,会首先导致下肢缺血、缺氧,进而出现水肿。此外,心衰会引起下肢血液回流障碍,导致体液潴留,引起脚踝、腿部,甚至腹部出现水肿。反过来,体液潴留又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恶性循环。

3. 全身乏力 全身乏力、四肢酸软是心衰的常见症状,主要是因为疾病发生后,血液循环变缓,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导致脑部供血、供养不足,进而引起全身无力、疲惫不堪等症状。

4. 胸闷 心力衰竭引起的胸闷就像身体上压有重物一样,喘不过气来,需要经常深呼吸来缓解这种感觉。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注意是否是心力衰竭。

如何预防心衰?

心衰的初期阶段具有较强的隐匿性,作为一种潜藏在生活中的疾病,对我们的健康生活产生消极影响。但是,通过健康生活习惯、提升自我健康意识、定期体检等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及控制心衰的发生。

1. 控制血压 一般人群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内,高危人群(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2. 控制血脂 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重点应关注低密度脂蛋白。

3. 控制血糖 研究发现,每年约有3.3%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衰,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可以有效减少心衰的发生。

4. 控制饮酒量 近年来,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无论是否有心脏病,均应限制饮酒量。健康的心脏是生活的基础,日常生活中不要忽视任何症状,及时求医,为健康保驾护航。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长沙市伍家岭街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徐力】

【编辑:YT 】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