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中型SUV这片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广汽本田P7的预售启动带来了新的关注点。这款车型的开发遵循了本田全球统一的制造体系,并经历了超过100万公里的极端环境实地测试,这为车辆的耐用性与可靠性提供了参考基础。动力系统是P7的一个核心要素,提供了后轮驱动的单电机版本和全轮驱动的双电机版本供选择。其中,双电机版展示了较强的加速能力,其0至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官方数据为4.6秒,能提供直接的加速体感。车辆搭载来自宁德时代的90千瓦时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组,根据CLTC工况标准,其最大续航里程可达到650公里。充电方面,支持800V高压快充技术,理论上可在10分钟内补充约200公里的续航里程,这对于缓解长途或紧急情况下的里程焦虑有实际帮助。这些是了解P7时值得关注的几个关键技术规格。



不同之处在于,广汽本田P7的诞生过程体现了对严谨工程的坚持。它的开发与量产严格遵循本田全球制造标准,形成了一套从试验到验证的闭环管理体系。为保证车辆在各类气候与路况下的表现,P7在正式推出前,累积完成了超过100万公里的耐久性测试,这些测试包含了高寒、高温、盐雾腐蚀及高湿环境等极端条件的考验,体现了对产品适应性和耐久度的高要求。这款定位为中型纯电SUV的P7,是基于本田云驰全新智能纯电W架构开发而来,该架构不仅是车辆的基础平台,更旨在提供一套完善的驾乘解决方案。外观设计上,P7运用“RAZOR EDGE”设计思路,塑造出车身宽、重心低的轿跑式SUV轮廓,这种造型在追求美观的同时也考虑了空气动力学优化。此架构在操控灵活性与被动安全方面也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另外,P7采用了带有发光功能的新Honda H标志,这在夜间点亮时增加了车辆的可辨识性。


在开发广汽本田P7时,工程师特别关注了驾乘平顺性,力求平衡操控响应与乘坐舒适感,以应对部分电动车可能出现的晕车感。车辆的底盘结构采用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并配备了直径加大的横向稳定杆,这种组合有助于更好地吸收路面振动,并抑制车辆在转弯时的侧倾幅度。车辆实现了50:50的前后轴荷分配,这为行驶稳定性提供了物理基础。针对国内复杂的城市交通状况,如拥堵和混合交通流,P7的制动系统进行了本土化调校,目标是实现低速制动时的线性与柔和,减少突兀的顿挫感。动能回收系统提供了6个挡位可通过拨片调节,最高挡位的减速度设定为0.2G,这一数值旨在提供足够的拖曳感以便在跟车时更平稳地控制速度,接近一些单踏板模式的体验。此外,车辆选用21英寸轮毂,并匹配265mm宽度的马牌静音轮胎,意在提升抓地力和行驶稳定性,共同作用以提升整体乘坐质感。



P7 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比较顺畅。核心的视觉界面由一块 12.8 英寸和一块 10.25 英寸的触控液晶屏组成,这对来自迪睿合的显示屏组合应用了防眩目、防反射及防指纹技术,实际使用中,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清晰度都维持得不错。车机系统内置了 15 个预设场景模式,覆盖了像上下班、长途驾驶等常见情景,也支持用户根据个人习惯创建新的模式,例如带小孩出行时的特定设置,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通过 Honda CONNECT 4.0 语音助手发出指令,无论是调整导航路线、切换音乐还是控制车窗,系统的响应都比较及时。此外,系统还集成了 DMS 驾驶员监测功能,能通过面部识别技术监测驾驶员的专注度,在识别到疲劳迹象时发出提醒。车辆也支持必要的车机互联与远程控制功能,整体操作下来,系统的运行表现稳定,没有遇到明显的延迟,提供了便捷的人车交互方式。



广汽本田P7在设计中注重缓解长时间驾驶或乘坐可能带来的疲劳感。车辆座椅依据人体工学进行开发,坐垫宽度设计为53.5厘米,并采用了深层双硬度发泡材料填充,意在为身体提供持续且舒适的支撑。为应对寒冷天气,P7装备了Smart Heat智能供暖系统,宣称可在零下20℃的环境中实现15秒快速加热座椅,提升冬季用车体验。内部空间方面,基于4750毫米的车长和2930毫米的轴距,其座舱空间利用率达到了85.8%,特别是后排腿部区域表现较为宽裕。第二排座椅的靠背具备向前18度、向后10度的调节范围,放倒后能与后备箱形成一个容积为1485升的平坦储物空间,满足装载或临时休憩的需求。同时,配备的隔热防晒天幕有助于控制车内温度,加上车内音响系统与氛围灯光的配合,共同营造了一个旨在降低行程疲惫感的乘坐环境。



在智能辅助驾驶层面,广汽本田P7配置了L2+级别的驾驶辅助能力,其感知硬件包括1个前视摄像头、4个用于辅助智能泊车的环视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以及12个超声波雷达,以此构建对车辆周围环境的监测网络。这套系统的设计旨在覆盖全速域的行车场景,尤其是在高速公路行驶时,能够提供持续的辅助,以减轻驾驶者的操作负担。针对停车场景,车辆具备车位记忆自动泊车功能,可记录特定车位信息并实现自主泊入。同时,还提供了窄车位辅助进出功能,以应对空间受限的停车环境,降低剐蹭风险。导航系统方面,采用了高精度动态实景导航技术,将前方摄像头的实时影像与导航指引信息融合显示在屏幕上,为驾驶者提供更直观的路径和路况参照,提升行驶过程中的便利性和预判能力。


驾驶广汽 Honda P7,能感受到其在安全防护方面的细致考量。车辆制动系统具备双重保障设计,确保在一套系统失效时,另一套仍能有效执行制动。车内乘员保护方面,全系车型均配置了13个安全气囊,为应对不同角度的碰撞提供缓冲。值得一提的是,该车凭借其车身结构设计获得了2024年度CCB中国十佳车身的认可。其车体广泛应用了高强度钢材(占比达68%)与热成型钢材(占比达25%),使得车身抗扭转的刚性达到了40000牛·米/度,这为抵抗外部冲击提供了坚实基础。电池系统的安全同样经过周全设计,其防护壳体采用了12000吨一体化压铸的铝合金材料,并配有底部护板。内部集成的水冷系统有助于维持电池温度稳定,提升散热效率。一项关键的安全措施是,在碰撞导致气囊弹出后的极短时间内(小于1秒),电池电源会自动切断,增加了事故后的安全性。


驾驶P7时,即使在不利的驾驶条件下也能保持从容。车辆配备的数字外后视镜系统,相较于传统镜面,能呈现更宽广且清晰的侧后方视野,在雨天或夜间等低能见度情境下尤其有用,有助于提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源方面,车辆装配了由宁德时代为本田定制的90千瓦时高密度三元锂电池组,其标称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达到650公里。经过优化的电池管理策略,使其在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中,仍能维持超过86.8%的可用电量,保障了冬季的行驶表现。此外,快速补能技术支持10分钟补充约200公里续航,这有效缓解了对电量的顾虑,无论是计划长途旅行还是应对临时行程,都更为安心。

进入P7车内,能体会到材质选择上的考量。座椅面料的抗污性表现突出,其指数低至0.3以下,意味着日常打理更为便捷,即便选用浅色内饰也无需过度担忧污渍清洁,且兼顾了耐久性。外观方面,车辆采用了高耐候性的2K清漆工艺。相较于传统1K清漆,其膜厚度提升50%,漆面平滑度改善57.8%,耐酸性提高97%,抗擦伤性也增强了28%。这些指标的提升,直观地带来了更通透的视觉效果和更有效的车身保护。从内到外,能观察到对细节品质的注重。

综合来看,广汽 Honda P7 似乎是针对当前电动车用户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考量。例如,在城市驾驶中,其采用的前双叉臂与后五连杆独立悬挂系统,结合均衡的车身重量分配,旨在提供平稳且易于操控的行驶感受。车内的信息娱乐系统和驾驶辅助功能,意在提升日常用车的便捷性。考虑到雨天或夜晚等视线不佳的情况,配备的智能电子外后视镜是为了提供更清晰的周边视野。对于长途旅行可能产生的里程顾虑,车辆所具备的电池容量和快速补能技术,旨在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与不确定性。整体而言,从底盘调校到智能化配置,再到能源管理,该车展现了较为全面的产品思路。虽然具体的售价信息尚未公布,但其展现出的各项配置与设计细节值得关注。若对该车型有兴趣,可向当地广汽本田授权经销商获取更详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