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庆市两级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落实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五牢记、五融合”要求,努力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凝聚多元解纷合力。截至2024年底,全市法院总收案、诉讼收案、执行收案、一审收案、再审案件均实现同比下降。
大同区法院法官联合老屯长共同化解涉土地纠纷案,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当场履行完毕。董婧 摄
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多元解纷领导力
73岁的李大娘老伴去世后,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原来,李大娘担心因未办理房屋产权登记证会给子女继承带来麻烦,老人行动不便,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林甸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该村诉讼服务站包联党员法官武艳波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带领崔雪、王霄霄两位法官陪李大娘去“跑手续”。相关材料准备齐全后,法官上门使用网上立案程序为李大娘办理了立案,考虑到老人的子女在异地,于是采取“云庭审”网上开庭,当天就为李大娘出具了调解书。至此,李大娘的烦心事圆满解决。她激动地拉着法官的手说:“感谢党,感谢法院,感谢法官,我心里这块石头终于放下了。”
大庆法院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主动争取党委支持、主动开展府院联动,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合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实质化解,将多元解纷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大格局。落实“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在案件审理中,大庆法院发现一些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矛盾较多,2024年11月,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市政府发出《关于预防化解物业纠纷的司法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由市住建局牵头,会同法院等有关部门研究建立了住宅小区矛盾纠纷层级化解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党建引领物业服务质量提升‘1+4+4’专项行动”,推进物业领域相关矛盾纠纷联动化解。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案件办理促推社会治理,努力构建“四化四解四到位”多元解纷格局,主动融入新时代“枫桥经验”“四五四三”大庆模式,针对个别村集体“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肇源县人民法院联合县纪委监委、检察院、农业农村局、民政局、司法局出台《肇源县村集体负责人出庭应诉规范指引》,为村集体财产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坚持党建共建,提升多元解纷组织力
“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写下这封信,以表达我对创业城法庭在处理我意外受伤事件中展现出的公正、高效与关怀的深深谢意……”新年伊始,让胡路区人民法院收到了一封这样的感谢信。
去年8月,张某因窨井井盖松动不慎掉入一管线井中,造成身体多处受伤,因无法确认使用人一直未得到赔偿。张某来到让胡路区法院创业城人民法庭就赔偿问题进行咨询。考虑到该纠纷可能涉及较多单位,法庭决定启动同创业城街道办事处党建共建的联动调处机制,协同街道找专业人员对管线井内线路进行判断排查,最终认定该井为某公司路灯管理处及两家行政机关共同使用。创业城法庭联合街道一同组织涉事单位调解,三家涉事单位分别赔偿张某1万元。涉事单位负责人表示,今后一定做好井盖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杜绝类似的事件发生。
近年来,大庆法院推动党建与多元解纷深度融合,发挥领导示范作用、组建党员示范团队、建立党建共建机制,为促推多元解纷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大庆中院班子成员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法,深入包联法院实地调研指导多元解纷工作,一方面实时了解问题困难、调整下一步思路措施,指导基层法院切实提升矛盾纠纷调解效率和司法建议反馈率;一方面对诉讼案件情况进行数据分析、风险评估,聚焦涉民生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协同有关部门加强综合治理。以党员为主力,大庆法院在纠纷相对较多的乡镇、村(社区)设立诉讼服务站、法官工作站127个,273名法官以党员第一身份、示范带领414名干警全覆盖对接全市4000余个网格,法官指导或者参与化解矛盾纠纷9000余件,有效防止了矛盾纠纷涌入诉讼程序。
家住红岗区某小区的于某因下水道堵塞返水导致地板、家具被泡,与楼上4户居民就赔偿问题产生纠纷。网格员组织双方进行了两轮调解,当事人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而且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网格员无奈之下只好联系红岗区人民法院在街道设立的法官工作站寻求帮助。法官工作站负责人、红岗区法院法官赵伟知道情况后马上赶到社区,邀请网格员和居民代表共同参与调解,用“和为贵”理念感化当事人,从法理、情理、事理、道理等多个角度释法说理,前后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原本剑拔弩张的5户居民握手言和,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堵塞的邻里情被成功地“疏通”了。
坚持争先创优,提升多元解纷执行力
今年2月,彭某等9名购车消费者因旧车置换未能享受补贴与某汽车销售公司发生纠纷,在多次维权无果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萨尔图区人民法院“商圈法庭”进行诉讼。案件受理后,法庭了解到有类似遭遇的还有50多人也在待起诉中。承办法官多次实地走访、多方沟通协调,向企业和企业总部阐明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法官前前后后十余轮的调解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彭某等人收到了购车补贴款并向法庭递交了撤诉申请,待起诉的50余件案件也随之消解。
萨尔图区法院针对辖区会战商圈矛盾较多发、就地解纷需求强烈的实际,在会战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商圈法庭”,为辖区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就地提供咨询、解纷、诉讼等服务,商圈内“成讼”案件同比下降21%。
大同区人民法院推动在矛盾纠纷较多的村屯设立“老屯长说和点”37处,发挥村屯长人头熟、情况明、有威望的作用,发现苗头问题就地化解各类纠纷400余件,有力促进乡村和谐、产业发展。村民李某将农用地转包给张某,后李某起诉要求返还土地。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后,双方就履行问题产生新的矛盾。承办法官与该村老屯长联系,找到李某之子做其思想工作,李某仍不同意和解,老屯长又找到李某的同学孙某劝说李某。在法官、屯长、同学、亲属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就裁判文书的履行问题达成协议并当场履行完毕。
开展“一院一调解品牌”创建,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服务乡村振兴、聚焦践行为民宗旨打造特色调解品牌,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探索建立优化调解室、金融调解室等特色品牌调解室13个,推动创建“商圈法庭”“老屯长说和点”等调解品牌9个。肇源法院联合县司法局、自然资源局打造不动产继承转移登记矛盾纠纷化解“3210”模式,为各类当事人节省相关费用300余万元。
来源:人民法院报·8版
作者:于化萍 朱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