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私户避税!税务总局公开曝光:这3种行为,可要小心了!

梦之轻松学 2025-04-10 15:20:47

税务总局公布的一批涉税违法典型案例显示,私户避税相关的三种涉税违法行为正在严查,大家注意防范相关风险!

1、设立或利用空壳公司,通过私户收款隐匿收入,违规享受小规模纳税优惠。

大理一家公司,规模比较大,按理说是没法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的。

但他们想了一个方法: 成立9家空壳公司,用来拆分销售收入,享受小规模纳税人政策优惠。当销售额太多的时候,就直接用私户收款隐匿收入,最大程度的薅政策羊毛。

然而,这一切逃不过税收大数据的法眼,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通过分析比对发现:这家公司申报的收入,与其经营规模明显不符,且明显低于当地区同行业平均水平。

于是,税务部门对该公司立案检查,该公司最终被定性偷税,补税+滞纳金+罚款,共计490万。

2、通过私户收款隐匿未开票收入,偷逃税款。

厦门一家卖手机的公司,由于客户大都是个人,就动起了隐匿未开票收入的歪心思。

具体操作手法是:对于不开票的销售款,通过个人账户收取,并虚假申报,少缴税费。

结果导致期末存货金额大,进销倒挂的异常情况发生。

税务部门发现这个异常后,对这个公司进行了立案检查。 最终,该公司被定性偷税,补税+滞纳金+罚款,共计324万元。

3、签阴阳合同,用私户收取差额款项,偷逃税款。

宁波的一家公司,在转让厂房的交易中,嫌税费太高,动起了歪脑筋:

在厂房转让过程中制作了“阴阳合同”,明面上合同的价格超级低,用来开票交税。 实际成交的价格与明面合同价格的差价,通过亲戚朋友的个人账户收取,不开票,也不申报交税。

原以为操作的天衣无缝,但明面合同价格实在太低了,低到了一眼假的程度(合同900万,市场价2500万),所以引来了税务部门的关注。

经检查,该公司最终被定性偷税,补税+滞纳金+罚款,共计1296万元。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上述三个案例都是税务总局公开曝光的典型案例,预示着2025年相关涉税违法行为将被严查严打,建议大家不要往枪口上撞,做好风险规避与防范。

最后,以上内容仅供一般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依据。

5 阅读:6011
评论列表
  • 2025-04-11 01:16

    设立小规模公司怎么就犯法了?人家是正正当当的经营。[笑着哭][笑着哭]

    请你修改昵称 回复:
    把一些业务分给多家小规模公司去做,公司的营业额就不会很高,而且小规模企业的税率低且有减免。懂?[墨镜]
    用户47xxx31 回复: 请你修改昵称
    格力好像还是小微企业。
  • 2025-04-11 10:41

    该好好查一查直播带货的才是!一夜走红,收入上百万千万设置过亿,不正常。

  • Rio 7
    2025-04-11 23:27

    税收下降了[捂脸哭]

  • 2025-04-11 07:54

    其实,私户不是重点,畸高畸低,严重不匹配,才是漏洞。

梦之轻松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