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些年轻人,走路长点心!别以为车不敢撞你们!”
昆明的街头,一位穿着破旧的制服,头戴写有“聋子”字样警帽的80岁的老人喊道。
乍一看,他就像是一位普通的交警。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经常对着过马路的行人怒骂挥拳。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当地的交警和当地居民,不仅不制止他的行为,反而亲切地称他为“昆明好人”。
这位暴躁的“假交警”,为何会赢得众人尊敬?他又因为什么,年近八旬还如此执着地坚守在这个岗位上?
命运的蹉跎
这位假交警名叫张爱清,青年时期的他意气风发,埋头苦读,顺利的拿下了高中文凭。
那个时候的他,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疥疮,彻底打乱了他的人生轨迹。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落后,张爱清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疥疮的并发症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宝贵的听力。
在张爱清最灰暗、最绝望的日子里,爱情如一缕温暖的阳光,悄然照进了他的心田。
他与一位善良温柔的女子相识相知,最终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当两对可爱的双胞胎呱呱坠地时,张爱清感到自己重新拥有了生活的希望。
每当夜深人静时,张爱清都会静静地凝视着熟睡的妻儿。
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妻子温柔体贴的目光,点亮了他寂静的世界。
他暗自发誓,一定要竭尽全力,为这个小家撑起一片天空。
但是,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这个坚强的男人。
1990年的一个普通日子,张爱清的姐姐出门办事,却遭遇了一场惨烈的车祸。
当他得知这个噩耗时,整个人如遭雷击,瞬间泪如雨下。
自责和悔恨如潮水般涌来,将他彻底淹没。
在之后无数个寂静的深夜里,张爱清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他一遍遍地问自己:"如果我事先提醒姐姐要注意交通安全,她是不是就能躲过这场劫难?"
内心的愧疚如影随形,日日夜夜缠绕着他,几乎将他逼疯。
就在张爱清几乎要被自责和悔恨压垮时,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走上街头,义务指挥交通。
他暗自发誓,要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每一位路人的生命安全。
哪怕只能多救一个人,对他而言,都是莫大的慰藉。
可是,命运似乎铁了心要将张爱清的人生,锻造成一部苦难的史诗。
1996年,他的妻子和四个孩子在街头再次遭遇车祸,永远地离开了他。
当他踏进那个空荡荡的家时,整个人如同被抽空了灵魂,只剩下一具行尸走肉。
曾经温暖的家,如今只剩下冰冷的回忆。张爱清躲过了这场劫难,却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他一度陷入了深深的绝望,甚至萌生了轻生的念头。
就在张爱清即将被绝望吞噬的时候,一个声音在他的心底响起:不能让更多的人受到交通隐患的伤害!
他要用自己的余生,去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只有这样,他才能告慰亲人的在天之灵,也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继续走下去的理由。
从此,张爱清便以一名全职义务交通指挥员的身份,开启了风雨无阻的坚守之路。
不平凡的坚守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晨光洒向昆明的街道时,张爱清已经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他简单洗漱,穿戴整齐,随后便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向公交站台。
登上那趟最早的公交车,他奔赴向吴井桥路口。
站在路口,张爱清挺直了腰杆,洪亮的哨声划破长空。
他用标准的手势指挥着车辆和行人,像一位真正的交警那样,维护着秩序。
对于那些蹒跚学步的老人和天真无邪的孩童,张爱清总会放慢脚步,耐心地帮助他们安全通过马路。
而对于那些不遵守交规的人,他则会毫不留情地指责。
只见他猛地挥舞着手臂,指向那辆差点“闯红灯”的电动车。
嘴巴大张着,用尽全身的力气吼叫。可能是因为失去了听觉,他发出的声音格外洪亮。
张爱清的身体也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胸膛剧烈地起伏。
紧接着,他快步走到电动车前,挡住了它的去路。
他的手掌猛地拍向电动车的前灯,发出“砰”的一声巨响,震得车身都在颤抖。
直到驾驶员连连点头,表示再也不敢了,张爱清才会放过他。
夜幕降临时,城市的喧嚣渐渐平息,但张爱清的身影却依然矗立在路口。
他总是自愿加班,直到晚高峰结束,他要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到家。
当疲惫的身躯终于走进那个简陋的家中时,等待他的往往只有一碗剩饭或一碗泡面。
但张爱清从不抱怨,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坚持,换来的是千家万户的平安。
在为安全守护的同时,张爱清也没有忘记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闲暇之余,他穿梭在大街小巷,如同敏锐的猎手,搜寻着那些被丢弃的废品。
一个个废弃的塑料瓶、一张张废旧的纸张,在他眼中都是珍贵的宝藏。
他用收集废品换来的钱,默默资助着贫困学生。
他相信,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拥有通向美好未来的机会。
张爱清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过去的34年间,张爱清先后抓捕了300多名小偷和人贩子,成为了昆明街头名副其实的“守护神”。
他的小推车上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保护好孩子,气死人贩子”,时刻提醒家长要看好自己的孩子。
每当看到走失的儿童,他总会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到父母。
记得有一回,一个小女孩在商场门口与妈妈走失,哭得梨花带雨,眼眶红肿。
张爱清发现后,立刻蹲下身子,温柔地哄着她。
随后,他带着女孩在商场周边四处询问,终于找到了心急如焚的妈妈。
母女相拥而泣的那一刻,张爱清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张爱清也从未退缩半步。
他曾徒手制服过一名持刀歹徒,用自己的勇气和正义,换来了他人的安全。
岁月的洗礼,让张爱清意识到需要与时俱进。
永不过时的信念
为了便于路人与他沟通,他特意在警帽上写下“聋子”二字。
即便是在经历了静脉曲张手术后,张爱清也仅仅休息了一周,便又重新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岗位”。
起初,张爱清身着自制的“交警制服”。
每天准时出现在路口指挥交通时,路人投来的大多是不解和疑虑的目光。
但张爱清从不理会这些异样的眼光,他只是专注于手中的指挥动作,用心守护着每一个路人的安全。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事迹如春风般传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
人们开始了解他背后那段悲惨却又坚毅的人生故事,理解了他多年如一日的坚持。
曾经那个被视为“怪大叔”的他,渐渐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昆明好人”。
2007年,对于张爱清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
他多年来的默默付出与无私奉献,终于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交警队给他送来了崭新的制服。
然而,张爱清并没有在这份荣耀面前迷失自我。
他依旧如往常一样,每天清晨准时穿梭在车水马龙的街头,用他那无声却有力的方式,守护着每一个路人的安全。
张爱清的故事,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也触动着他们的心灵。
听闻他的事迹后,有人自发为他捐赠了电动车,希望能让他在往返岗位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一些。
还有人定期为他送去生活用品,让他的生活能多一些便利。
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意关怀,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让张爱清深深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但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更没想过要停下脚步。
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坚持,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平安与希望。
尽管年事已高,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行动愈发不便,但张爱清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为人民服务,永不过时。”
这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是他用一生的行动去践行的真理。
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安全”二字的深刻内涵。
结语
张爱清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城市守护者”,他身着醒目的制服,在城市繁忙的路口指挥旗,守护着每一个路人的生命安全,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永不言弃、无私奉献的榜样。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敬重。在此,我们衷心地祝愿张爱清身体健康,继续传递正能量。同时也提醒所有人,要时刻注意交通安全,珍惜生命,不负这个时代“城市守护者”的殷殷期望。
【参考文献】
极目新闻2024-12-25——《妻儿车祸去世后,老人义务指挥交通35年,愿给他人撑伞的人也能望见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