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守辉 华略智库开发区研究院院长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 HUALUETT)
孵化器作为连接创新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桥梁,是推动科技创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中,高质量孵化器随着北京和上海推出相关培育方案,正驶入发展快车道。与传统孵化器相比,高质量孵化器有何特点?培育高质量孵化器的关键又是什么?
全文3627字,阅读约7分钟
孵化器依托其专业化服务和设施,通过加速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前贯通创新链、向后链接产业链、纵向融合资金链、人才链,不仅是“四链融合”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孕育未来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枢纽。
随着北京标杆孵化器(2022年)和上海高质量孵化器(2023年)培育方案的相继推出,历经36年的我国孵化器建设开始全面跨入以产业赋能为主的孵化器4.0时代1。

高质量孵化器到底是什么?
综合北京标杆孵化器和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定义,在其功能特征方面,高质量(标杆)孵化器(以下统称为“高质量孵化器”)具备如下五大共性:
一是承担“发现新赛道”功能。瞄准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赛道,高质量孵化器要通过与高水平科技智库、基础研究特区、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机构合作,主动承担“超前发现”或“超前布局”责任,发现新质产业细分赛道和细分领域。
二是承担“孵化新硬核”功能。依托其完善的硬核科技项目(技术)发现、概念验证、熟化及孵化机制,高质量孵化器要与国家战略力量紧密合作,通过“技术+产业”孵化模式,推动硬核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三是承担“整合全要素”功能。围绕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各个环节和领域,高质量孵化器要从企业政策支持、概念验证、实验室测试、中试平台、智慧化平台、天使投资等方面,整合优化各领域的孵化转化要素资源,提供全流程的专业化增值服务,促进并引导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四链”高效协同和良性循环。
四是承担“打造新生态”功能。聚焦转化孵化核心业务,高质量孵化器要纵向贯通项目池、项目筛选、孵化及验证等孵化转化流程,横向覆盖高校/科研机构/科学家、创投机构、大企业、技术服务商、园区等孵化转化主体,加快构建形成具有“核心优势引领+辅助功能协同”的孵化转化生态圈。
五是承担“枢纽强辐射”功能。顺应开放式协同创新新趋势,高质量孵化器要积极融合全球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引进来”和“品牌出海”,打造形成区域创新成果转化孵化的关键枢纽节点,并参与孵化器无边界地跨区域合作,推动本地科技孵化转化能级大幅跃升。
综合以上特征,高质量孵化器可以被定义为:以一流孵化人才为核心牵引,以发现新赛道、孵化硬科技、整合全要素、打造新生态、枢纽强辐射为主要特征,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为目的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服务机构。

图:在深圳松和创新孵化器里,智能人形机器人AELOS在展现平衡动作。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怎样培育高质量孵化器?
根据科技部2024年6月发布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结果,2022年度全国共有1413家国家级孵化器参评,其中290家被评为优秀(A类),776家被评为良好(B类),324家被评为合格(C类),23家被评为不合格(D类),优秀率仅为20%,低于2021年度评定结果(30.2%)10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我国孵化器整体质量不高,呈现出高质量孵化器相对奇缺且数量开始下滑的苗头,建设高质量孵化器已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2的关键一招。
因此,我们建议:
(一)聚焦核心业务,打造自身的“护城河”
一是加强研究,精选适合自身的孵化赛道。精深和专业是高质量孵化器的本质要求。培育高质量孵化器首先就要结合城市禀赋、产业政策和创新资源,立足自身实际,通过研判形势、案头专题研究,明确自身发展战略、项目定位、赛道选择和业务构成等。
二是匹配需求,搭建适宜孵化的制度标准。结合自身精选的孵化赛道,系统梳理科技成果孵化转化落地的流程和制度规范,加快构建与孵化赛道相匹配的要素保障体系、项目可行性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入孵企业成长评价体系以及风投基金退出机制等。
三是精准赋能,建好自身的“自留地”。要打造自己的人才梯队和资金池,“按图索骥”建立健全自身孵化目标客群,制定立足城市、覆盖全国的一流孵化人才动态清单,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大厂技术高管,配套相应的创新孵化落地模式和产业基金,探索推广“项目+人才”孵化新模式,助其推动前沿技术落地孵化。

图:在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锦南街道的杭州华东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街道人才专员(中)将临安区推出的“临安亲才码”服务手册送到企业员工手中,让她们扫码注册,方便及时了解最新的人才政策。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二)整合资源要素,拓展提升专业化孵化转化水平
一是系统整合孵化器要素资源。对照孵化产业赛道,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综合手段,主动将区域内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平台、科技金融基金、科技中介等资源进行系统性整合,最终形成有组织创新创业和自组织创新创业的有机耦合。
二是打造专业化孵化服务矩阵。在巩固提升物业、政务等基础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与孵化企业息息相关的经营服务、金融服务、市场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等增值服务,持续为科技创新提供导师群服务、技术成果转化服务、行业资源共享服务、产业链协同发展服务等创新服务,构建基础服务筑品质、增值服务增效益、创新服务提亮点的孵化服务矩阵。
三是打造人才招引“独门绝技”。高层次人才(团队)是高质量孵化器的灵魂。孵化器要因人而异、一事一策,建立健全“项目+人才”招引案例库,借助第三方人力资源企业的高级人才寻访和知名猎头招聘,通过市场化招引逻辑,如向初创企业输送“共创合伙人”或“团队持股孵化”等相对成熟市场化引才用才模式,力争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最适合的孵化项目。
(三)聚焦硬核科技,完善科技创新孵化生态体系
一是探索硬核科技孵化新模式。按照超前孵化和深度孵化的两条路径,通过科学家创新+概念验证中心+共享中心+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探索以“技术挖掘+概念验证+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超前孵化服务生态,和以“研究机构+早期投资+创业平台+投后服务”为一体的硬科技创业生态,为硬科技创业孵化者提供专业、深度、全面的投资、孵化及融资解决方案。
二是探索科技创新风险分担机制。按照硬科技孵化风险评估等级,支持科技金融银行聚焦硬核科技企业打造重点和补充性科技保险产品,大力发展PE、VC等股权融资,探索投孵联动机制等;同时政府要成立高质量孵化专项引导基金,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地降低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创新风险和技术孵化转化期的困难瓶颈。
三是引入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持续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转移、法律咨询、融资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机构,建立孵化器行业定期交流活动机制,引导其在深度聚焦产业、找准角色定位、互相取长补短、开展联合孵化等方面开展合作。
四是出台超常规人才服务政策。在住房、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人才服务上,出台与高质量孵化器配套的、超常规的保障政策,建立完善孵化人才保障体系,系统性解决人才公寓和国际社区保障难题,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

图:在宁夏银川市举办的双创周分会场,高校创新团队展示智能控制装置。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四)开展双创赛事,构筑开放包容的孵化转化枢纽节点
一是共建国际“孵化雨林”。积极参与和承办国际化创新创业比赛、行业大会等高能级活动,深化国内外孵化器高管、创新企业家、一线投资人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前沿领域研发合作和项目落地。同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积极引进国际一流的专业孵化器,支持高质量孵化器在国外开设海外硬科技项目跨境加速营,支持在保税区建设离岸孵化器、保税孵化器,整合全球孵化生态网络资源,帮助国内企业融入全球“孵化雨林”。
二是推广大企业创新开放活动。借鉴上海浦东“大企业创新开放计划(GOI,Group Open Innovation)”,推广以大企业创新需求为牵引,孵化器“创造”项目的筛选模式,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实现融通创新,在产业链合作、场景应用等方面实现合作带动。支持国企央企等国有企业开放平台,吸引本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揭榜挂帅”项目和“技术赛马”项目,形成以孵化创新为核心的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
三是探索自主可控的开源式创新。支持孵化企业和科学家加入国内行业开源发明网络的知识产权联盟,鼓励国内科技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承接和主办更多国际开源技术交流活动,在开源基金会、开源项目、开源社区、开源开发者和开源用户等多个层面与全球联动并促进良性发展。
注释:
[1]. 孵化器1.0时代是从2000年至2009年,主要提供基础空间租赁为核心的服务;孵化器2.0时代是从2009年至2012年,主要提供提供政策申报、代记账、人才招聘等延展服务;孵化器3.0时代是从2012年至2016年,主要针对企业资金需求提供直接入股或者帮助企业进行资本对接服务。孵化器4.0时代是从2016年至今,以提供订单、技术、人才、供应链等支持的产业赋能服务。
[2]. 死亡之谷指的是在科技成果商业化(研究-开发-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由科技成果开发到商业化期间,产品到商品所费用会提高一个数量级,很容易出现成果商业化失败,所以这个阶段被称为死亡之谷。
*题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