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司马懿出生在世族大家,在当地很有名望,他又很聪慧,势必要干出一番成就的。
他和诸葛亮也算是一生的宿敌。不过他在和诸葛亮的对战中总是输多赢少,他知道自己的谋略不如诸葛亮,但他却十分懂得隐忍。

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决定北伐曹魏。起初司马懿还会出兵与诸葛亮交战,到了后来,司马懿便选择隐忍。面对诸葛亮的挑衅,他就是不出兵。
司马懿知道北伐的战线很长,他这样拖着,诸葛亮的补给跟不上,自然就败了。
从此也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个很能忍的人,而他的后世最终统一了天下。
司马懿对待曹魏,一直都是野心藏在隐忍之下。
曹操的祖上是宦官,所以许多世家大族的人对曹操是很看不起的,即使曹操手握兵权,但让他们完全臣服于曹操,他们也是不甘心的。
因此,虽然曹操看中了司马懿的才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可起初司马懿看不上曹操的出身,不想跟着他。
可曹操的能力太强,在绝对的武力面前,司马懿只好投靠了曹操。只是曹操对他并不放心,并直言司马懿一定会影响曹魏的统治。

然而,曹丕与司马懿的关系很好,曹操对此一直不放心,所以在临终时还让曹丕小心司马懿。
曹丕即位后,司马懿确实得到了重用,不过曹丕却从未给过司马懿兵权。
可能是曹操的临终警告起了作用,或者说曹丕对司马懿还没有绝对的信任,总之曹丕一朝,司马懿也只能在朝堂翻云覆雨,动摇不了朝廷的根本。
曹丕的能力在此可以窥见一二,所以在曹丕一朝,司马懿也是很安分的,没有做出出格的事情。
可有野心的人,都懂得隐忍,司马懿便是如此。
曹丕去世后,曹叡即位。曹叡虽然年纪小,但政治能力却不弱。
此时的司马懿已经是三朝元老,但他在面对曹叡时,依然表现得很谨慎,不敢逾矩,尽量降低存在感。
曹丕临死前,害怕自己的儿子不能担当大任,便留下了几个辅政大臣。

然而,曹叡上位后不久,便将这些辅政大臣都调离了京城,由此可见曹叡是个很有想法,又不肯受制于人的皇帝。
曹叡年纪小,却能震慑住司马懿,在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一直是个乖宝宝。只是这位少年天子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这才让司马家有了扳倒曹家的机会。
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执掌魏国权力的开始,从此以后,也让两人之间的形势发生了逆转,曹氏宗室基本退出政治中心。265年,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受魏禅,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