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宣布撤出与印度企业价值195亿的合资项目,台企接连宣布退出印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印度为何成了投资黑洞?为什么说美国的围堵战略受到了重创?
7月10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发布声明,宣布退出与印度韦丹塔(Vedanta)集团的合资项目。
据悉,富士康与韦丹塔的合资项目价值195亿,是富士康在海外最大的投资项目,是富士康转移生产链的重要一环,也被印度认为是打造本土芯片制造业的重要起点。
据彭博社报道,富士康之所以选择退出,主要是因为印度政府无法兑现承诺,按照约定,富士康将在印度建设28纳米芯片厂,并获得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政府补助。但是临到头,印度政府却以生产计划改变、工厂未达标准为由,延迟批准激励措施,这引发了富士康的担忧。
富士康之所以撤出得如此果断,当然也是有其他企业的前车之鉴。
今年5月份,同样是苹果代工伙伴的台湾企业纬创宣布退出印度,纬创是第一家在印度生产组装iPhone的公司,在印度经营超过15年,而退出的理由也很简单,有纬创内部人士透露:“15年了,我们在印度没有赚到一分钱。”
比富士康更惨的是,为了转移制造业,纬创在2020年直接卖掉了在昆山的工厂,瞄准了印度廉价的劳动力。然而印度工人不仅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还聚众在工厂闹事,就在同一年,纬创在印度班加罗尔的一家工厂发生骚乱,印度工人打砸厂区,毁坏了超过21000部苹果手机和价值超过10亿欧元的机器。
更不用说,印度政府还对纬创百般刁难,税务查账和罚款从来没停过。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大陆企业小米身上,就在6月份,印度执法局宣布扣押小米在印度价值555亿卢比的资产,称小米违反了印度的“外汇管理法”。
事情说起来并不复杂,原因就是印度发现,小米印度使用了部分资金支付高通等外国企业的专利许可费,以此认定小米有违规向海外转移资金的嫌疑,于是推出严厉罚款措施。
在此之前,包括OPPO、VIVO等大陆企业,也都因为税务问题,受到过印度政府的罚款。
因此,有了这么多的前车之鉴,富士康一发现苗头不对,当然不敢在印度多待。
随着台湾的代工厂接连退出,印度的芯片“大国梦”毫无疑问将受到重创,而这个时候,压力就来到了美国身上。
这些年,美国一直在试图对中国进行科技围堵,不仅要限制对华出口先进制程的半导体,还要将相关产品的制造业从中国国内转出。其中印度就被美国予以厚望,认为是最可能取代中国制造业地位的国家,因此包括一众台企前往印度建厂,背后都少不了美国的推动。
在今年6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访美期间,与拜登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半导体供应链谅解备忘录》,随后,美企美光公司宣布将在印度建立首座工厂。
然而印度“投资黑洞”的名头果真名不虚传,台企已经纷纷退出,美企还能坚持多久?美国的围堵战略,一开始就选错了“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