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位格格:89岁接受鲁豫采访,死后捐出价值1200万的房子

烟火映笑靥 2025-03-02 23:15:33

【一、】1911年清朝覆灭后,爱新觉罗·善耆王爷携全家迁居至辽宁旅顺,成为肃清王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代表,继续书写着家族的传奇。为避麻烦,他命王府上下隐匿身份,皆改姓金。如此这般,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数年平静安宁的时光。1918年,爱新觉罗·善耆的第四侧妃诞下一女,此乃他的幼女。她在家中排行最小,为第十七位,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十七格格。爱新觉罗·善耆为爱女定名爱新觉罗·显琦,并赋予其汉名金默玉,名字蕴含深厚寓意,既显尊贵血统,又不失文雅之风。金默玉拥有唇红齿白的容貌,深受父母与兄长们的宠爱。金默玉四岁那年,遭遇了家庭的不幸,她的父母先后离世,这一变故无疑给她的童年蒙上了一层深深的阴影。金默玉父母离世后,幸运地得到了叔伯们的悉心照料,他们在生活中给予了她很多关爱与支持,让她得以平稳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尽管清朝已不复存在,她们却依然享受着奢华的生活,锦衣美食,无忧无虑。肃清王府中的日常生活,依旧弥漫着浓厚的王室风气,各种举止言谈皆不失贵族派头。她们家中设有牌位,每日早晚必行严谨的大清礼节,丝毫不敢懈怠。女孩子的礼仪要求更为复杂繁琐,需遵循众多细致的规定。宴席上,金默玉及其姐姐们不便伸长手夹远处的菜肴,这类有失礼仪之举,一般由奶妈负责完成。但奶妈每次只夹一点菜,即便未吃饱也不显露,回家后奶妈会另行准备饭菜,确保吃得饱足。金默玉自幼便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但她对那些一成不变的规矩深感厌恶,完全无法接受那些墨守成规的约束。他人向她行礼问安时,她总是摆手说“罢了罢了”,并常言那些繁文缛节不过是装腔作势罢了。家人一同观看卓别林电影时,金默玉毫不顾忌,会尽情地开怀大笑。每当此刻,姐姐们总在一旁叮嘱她要留意自己的举止仪态。于是,金默玉特意坐到了离姐姐们较远的位置,仍旧尽情地大笑不止。金默玉在王府中度过了整整12年的岁月,那段日子里,她无忧无虑,生活得十分自在。

【二、】金默玉13岁时便立志,表示自己长大后希望成为一名记者或是踏入演艺圈,成为一名演员。然而,他的叔伯辈们却一心憧憬着重振满族的昔日荣光,他们将复兴清朝的梦想,全部寄托在了年轻一代的肩上。他们将孩子送往国外深造,金默玉与其姐金碧辉更是被安排至日本学习,以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金默玉的姐姐金碧辉,7岁时被叔伯安排成为川岛速浪的干女儿。最终,金碧辉被培育为日本间谍,并更名为川岛芳子,她对中国民众犯下了难以宽恕的严重罪行。金默玉性格单纯,在日本贵族学校求学八年期间,幸遇良师,这位老师对她影响深远,帮助她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三、】二战爆发后,中日关系急剧紧张,金默玉因此放弃学业,返回位于辽宁的旅顺家乡。金默玉归家后,依肃清王府家族之意,被许配至蒙古联姻。金默玉不甘成为家族联姻的筹码,毅然决定逃婚。她购买了一张前往北京的火车票,随即在夜晚时分匆匆离开旅顺,一路奔向了北京。她利用留学经验,在北京的一家日企担任翻译,由此获得了高薪职位。她对金钱缺乏认知,时常主动宴请朋友,消费时毫不吝啬,出手阔绰。月底时,她的钱包已空,然而她的心情却异常愉悦。金默玉热衷于追求时尚,对烫发、画眉、身着旗袍以及照相和运动极为痴迷,这些活动让她沉醉不已。那时,她以一头利落的短发,身着花色旗袍,优雅地拍摄了一张照片,留下了那一刻的美好记忆。照片中的她,面容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显得明媚而动人。因其极为美观,照相馆老板将其置于橱窗展示,她出众的容貌引得众人驻足观赏。不久之后,金默玉的兄长无意间发现了这张照片。他愤慨地对照相馆老板言道:怎能随意将格格的照片挂在外面任人观赏!照相馆的人惊慌失措,连忙将照片装入精美相框,火速送往肃王府中。金默玉接过照片,仔细端详后,一脸认真地赞许道:“这张照片拍得还真不错呢。”然而,在那个不稳定的岁月里,这样安宁的日子并未长久,很快就消逝无踪了。

【四、】1949年新中国宣告成立,出于对被报复的担忧,哥哥们相继携带财产移民至海外。金默玉确信自己无愧于国家,故执意留在北京。面对未知前路,哥哥们给了她100元,并将六个幼小的孩子与两位老人托付给她照顾,重担全落在了她的肩上。金默玉因过惯了富足生活,很快便将那100元钱挥霍一空。为了生计,她不得不逐一变卖衣物、钢琴、地毯及留声机等家中物件。由于缺乏世事经验,她在售卖物品时屡屡遭受欺骗,总是轻易相信他人,导致自己蒙受损失。变卖家产后,依然无法支撑一家九口的生计。为了补贴家用,金默玉开始亲手织制毛衣出售给他人,以此方式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还曾经营过洗衣房,坚持使用上等肥皂,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她非但没有收获任何收入,反而背负了一身债务。那段时期,她因惧怕债务缠身,连返回温馨的家都成了奢望,整日躲避,不敢轻易踏入家门半步。难能可贵的是,她未沉溺于抱怨,而是积极寻找方法,坚韧地让生活继续前行。在她遭遇重重困境之际,那些曾经远走的哥哥们终于念及起她,回心转意。金默玉托人捎去一笔钱,但她自己历经艰辛后深知其中不易,这笔钱终将耗尽,必须寻找以钱生钱之道,方能持续。于是,她聘请了一位技艺精湛的川菜大厨,携手开设了一家风味地道的川菜馆。众人皆知,她身为清朝格格,却毫无娇气之态。她每日从早至晚忙碌不停,既要负责端盘子,又要热情迎接客人,尽管如此,她却从不抱怨一句辛苦。历经两年的辛勤经营,她的川菜馆声名鹊起,成为了一家广受好评的大餐馆。艾青与郭沫若等名人,皆因仰慕其名而特意到访这家享有盛誉的川菜餐馆,品尝其独特风味。金默玉改头换面,成为了饭店的负责人,人称金老板。在她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爱情也悄然降临,为她的生活增添了另一番色彩。36岁时,金默玉与知名花鸟画大师马万里结为连理。婚后,她们彼此心意相通,生活充满了幸福与和谐。金默玉满心以为,自己未来的岁月都将这般平静而幸福地流逝。婚姻步入第六个年头,出乎意料的是,金默玉竟突遭变故,被人自家中强行带走。该人物被指控为清朝腐朽势力的残余,曾与日本人有紧密交往,其姐乃声名狼藉的大汉奸川岛芳子。在那个纷乱的时期,这样的指控无异于宣判死刑,其严重性不言而喻,对人命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她在狱中主动提出离婚,以免拖累丈夫,毅然决然地独自面对并承受了长达十五年的监禁岁月。在昏暗湿冷的牢房中,生活枯燥乏味且艰难,心理素质差的人,恐怕难以支撑度过这段时光。然而,在那段阴霾笼罩的日子里,金默玉始终未曾有过一句怨言,她默默承受,坚韧不拔。她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坦然应对所有突如其来的变故,

【五、】1973年,55岁的金默玉在服刑期满后获释,随后被安排至天津茶淀农场就业。在此地,她邂逅了生命中的第二任伴侣施有为。施有为,身为上海人,对金默玉的出身并无介怀,遂向她表达爱意并提出求婚,希望携手共度余生。金默玉见对方踏实稳重且真心以待,心中颇为满意,于是迅速回应,欣然接受了他的求婚。施有为从农场工友处借得120元,用以朴素地操办了婚礼。1976年,金默玉随夫回上海探亲期间,突发重病,卧床不起。经专业医生评估确认,长达15年的监禁生活及繁重的体力劳动严重损害了她的健康状况。她因脊椎炎与腰肌劳损的困扰,不得不遵从医嘱卧床休息,以便身体得以恢复。因病退休后,农场调整了她的薪资,她每月的工资由原先的19元减至2角。这些钱,连她日常买烟的开销都无法满足,更别提她还需赡养一位年迈的婆婆,生活压力着实不轻。为了生计,一向高傲的金默玉怀揣尝试之心,提笔给邓小平写下了一封求助信。信中,金默玉未提平反之事,仅恳请政府赐予一份脑力劳动的工作机会。她意外地迅速收到了政府的回复,随后,她的身份由囚犯转变为了一名普通的劳动者。自此,金默的生活显著改善,她心怀壮志,希望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些富有意义的事情。

【六、】1992年初,中日关系正常化后,双方交流日益增多,导致对日语的需求显著增长。她与丈夫倾尽所有积蓄,购置了书桌与教材,携手创立了“爱心儿童日语班”,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日语的平台。为了将日语班发展成学校,她再次四处活动,积极筹措所需资金。1996年,经过不懈努力,她的爱心日语学校终于得以创立。此时,她已78岁高龄,众人皆享清福之时,她却依旧生命力盎然,充满活力。数年后,她成功创建了廊坊东方大学城,这一举措对促进中日友好关系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2007年,知名访谈节目《鲁豫有约》特邀了这位已逾89岁高龄的传奇老者,进行了深入的专访。金默玉身着白色西装与小白皮鞋,佩戴一副斯文的眼镜,正与鲁豫谈笑风生,交流甚欢。面对鲁豫,她展现出勃勃生机,笑容明媚如孩童,灿烂无比。很难想象,她竟经历过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大起大落,坎坷不已,令人感叹不已。她在节目中轻声述说:“人生里,怒与哀我们独自承受,而喜与乐则应与他人共享,这便是喜怒哀乐的真谛。”金默玉以其豁达开朗的性格,深深打动了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2014年5月26日,金默玉突发心脏病,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川岛芳子向兄长们求助,却遭劝诫隐忍。此番经历,致使她性格逐渐扭曲。她因姐姐的缘故身陷囹圄长达15载,却始终未曾心怀怨恨。金默玉决定为姐姐赎罪,毅然捐出北京价值1200万的房产给国家,随后她心平气和地闭上了眼睛,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决绝。金默玉格格历经坎坷,从贵族身份沦为犯人,再转为农场工人,最终成为教育家,其人生轨迹充满了变迁与挑战。她心境宁静,坦然应对周遭一切,始终维持着积极乐观且头脑清醒的态度。幸好我未重蹈姐姐川岛芳子的覆辙,没有走上那条自我毁灭的道路。金默玉虽历经不幸,却凭借坚韧不拔的性格,活出了独特且精彩的一生。如此坚韧不拔的“格格”,实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由衷地称赞与钦佩!

#百家说史迎新春#

0 阅读: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