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规划中的沣东“新局”!

镐京笔记 2023-11-02 10:00:28

新闻细节联系起来看,区域战略意图会格外明晰。

西安二环外取消限购;地铁1号线三期、咸阳高新跨渭河大桥开通;超2000亿的罕见融资动作在西咸新区、曲江新区政金企战略合作暨项目对接活动里上演;一个月前,《西安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管理及审批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发布……

种种buff,似乎均有意加持西咸一体化与西安新中心。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是今后很长时期里,城市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国土利用等发展要素的统筹配置,是对各区县(开发区)空间功能与战略走向再定调、再指导,也是投资与置业的重要参考。陕西要勇立潮头、争做西部示范,西咸一体化这盘棋必须打开局面,走的精彩。眼下,交通互联互通起势之外,以沣东新城为代表的城市新中心板块,在最新西安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战略定位显著强化——此轮规划七大功能区,沣东新城叠加其二,堪称最大“赢家”,纾解主城区人口与产业的步伐有望提速。回溯近年来,西安空间开发格局一路演变,战略使命一路升级,抛开宏大叙事,沣东新城的空间定位转变,似乎在提供一个微观且有趣的视角。

先来看古都核心功能承载区。这是西安城市发展的底色,或者说基本盘,范围涵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经开区、曲江新区(含曲江大明宫)、西咸新区直管区(含沣东新城)、高新区、浐灞生态区。以钟楼为圆心辐射上述板块,半径普遍不超过10公里。在此空间范围内,周秦汉唐底蕴丰富,城市功能配套相对完备,人口密度较高。明确古都核心功能承载区之后,这些板块作为现代西安空间格局中的主城区,将进一步成为共识。从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了解到的情况进一步佐证,“古都核心功能区与主城区范围一致。古都核心功能承载区秉持‘疏解+提升’的建设策略。‘疏解’是指疏散功能区内的一批批发市场、一批一般制造业、一批仓储物流、一批汽车客运站;‘提升’是指对功能区内进行有机的、有序的城市更新和设施改造,提升功能区人居环境品质,满足老城内不断增加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

早先,从城三区到城六区,西安主城区概念历经几轮演变。随着国家中心城市、西安都市圈、“双中心”等重大战略加持,西安城市能级预期提升,被赋予更广泛的辐射带动使命。城六区之外,一些近年来崛起的新城、新区,逐渐担负起实质性的主城区功能。沣东新城即典型案例。实际上,该板块脱胎于城六区——2014年,西咸新区成立之际,未央区的三桥街道、六堡村街道,以及长安区的斗门街道、王寺街道等,归入沣东新城。作为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中距离钟楼最近的板块,沣东新城自然成为西安城市功能、人口和产业分流纾解的重要承载地。同时,其也是西咸新区渭河南岸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基础优越,配套设施完善。基于此,沣东新城的机遇与未来则更加明朗。

可能很多人注意到,短短数年,沣东新城在古都坐标系中异军突起。且不论丰镐都城、秦阿房宫、汉建章宫、上林苑等周秦汉文明遗址在此密集分布,仅就不断涌现的昆明池、诗经里小镇、沣河生态景区、玛雅海滩、欢乐谷、OCT1314摩天轮等旅游项目而言,哪个不是颇具吸引力。甚至,大量城市功能设施也在此批量聚集,如西安国际足球中心、陕西文学馆、陕西文化艺术博物院、保利大剧院、西安沣东文化中心-望周等,项目如“下饺子”。

从10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的发布会上获悉,西安-咸阳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进程成效显著。除去年年底,科技二路的顺利贯通实现了沣东新城昆明池区域与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10分钟的快速通行外。总长8.7公里的昆明路-连霍高速辅道,计划今年年底建成,将直通昆明路高架桥,实现沣河区域至西二环15分钟快速通行。总长15.5公里的阿房一路将连通大庆路,同样计划今年年底建成,将实现沣东新城至西三环的快速转换。沣东新城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将更为紧密。沣东新城距离高新区最近,区域内可开发土地较多,人口虹吸能力本身就较强。再加上,近两个月以来西安市政府不断出台的相关政策,也预示着,沣东新城的人口吸纳能力将进一步提升。9月25日,西安市住房限购区域调整为二环以内,二环以外区域不再执行住房限购措施;10月13日,西安市落户新政出台,对社保缴纳的限制中,要求三环内落户需连续缴纳3年社保,相反,三环外的区域只需缴纳1年社保即可迁入居住证发放地落户……此番明确定位古都核心功能承载区,坐实主城区身份,于人口分布、功能布局而言,接下来又会有哪些新的政策倾斜、项目动向,值得密切关注。

明确城市发展底色之后,再来谈另一个话题——高质量引擎。重塑国际产业链分工的背景下,中国创新需求空前强烈,这是科技重镇西安难得的历史机遇期。获批全国第四个“双中心”,说明国家层面充分肯定西安科创成就,同时也是压担子,寄望能够承载起更大的使命。所以,此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还设有至关重要的一个功能区——国家科学与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区。顾名思义,划入该功能区的板块,将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充分承载和落实“双中心”这一国家顶级战略。资料显示,国家科学与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区,涉及西咸新区直管区(含沣东新城、沣西新城)、高新区、鄠邑区(含曲江渼陂湖)、长安区。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沣东新城本就位于西安科技创新引领轴线之上,与高新区连片发展,拥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天然优势。自秦创原成立以来,沣东新城承载了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这一关键生态功能。该基地以“聚集科技要素,整合创新资源”为导向,与西交大、西工大等8所高校联合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此后,如秦源储能、砺芯慧感等一批高校成果转化企业在此孕育,被资本与市场高度看好。这些资源也成为了沣东新城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如,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处于龙头地位的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地市多方考察后,最终决定将其西部总部及研发中心等项目落在沣东新城,投资共16亿元,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年税收3.8亿元,引入研发及技术人才3900余人。

科技二路此外,“智造”强区也成为了沣东新城的新名片。分别以科技、先进制造为特色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园与先进制造产业园,自转型升级以来,相互赋能,深度融合,聚链成群。目前,沣东先进制造产业园已有同力重工、太合智能、日立能源、中车长客等重点项目落地。科统片区的闻泰科技、SGS集团、软通动力、青松光电等领军企业也相继涌入。据媒体最新报道,10月27日,作为央企单位的中船泛华-西部软件研发基地在沣东产业园区正式入驻,校企双方共同对合作基地进行揭牌,预计5年内营收将达7.75亿元。在此基础上,沣东新城着力打造引导基金矩阵,强化金融支持,拓展“金融+”融合发展路径、以及在法务咨询、政策兑现等方面着重发力,通过培养科技经理人、助企联络员等为示范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试图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科创生态,为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应用保驾护航。企业发展看风口,区域发展同样如此。国家科学与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区与科技创新引领轴叠加之下,沣东新城科创引擎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与科创企业成长的温床,接下来会爆发出多少规上乃至上市企业,时间会给出答案。

以沣东新城为参照点,审视西安近年来的空间开发格局演变,对这座城市在区域乃至国家战略进程中的角色理解会更加清晰。2020年4月,国家领导人来陕考察时指出:“要抓好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提升对陕西、对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2023年5月,国家领导人再次来陕时指出,陕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而且,就科创、开放等维度予以重点强调。不难看出,顶层设计中,对陕西包括西安的定位和预期在不断提升。西安空间开发格局的演变,事实上,与这种预期的变化一脉相承。西安从沿袭数千年的城市单轴线格局,转变为三轴线格局——国际开放轴、古都文化轴、科技创新轴,不过短短几年的事。但这种前所未有的转变,不只是城市框架拉伸,更蕴含着高质量发展的意志、辐射带动的高度使命感。

在此阶段,沣东新城确立成为科技创新轴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接着,《西安都市圈规划》出炉,提出“一核”概念:西安市中心城区、咸阳主城区以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一核”国土面积1923平方公里,占都市圈规划面积的9.3%。核心区是都市圈的人口、经济和创新平台、科教资源密集区,是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引领科创发展之外,按照上述规划,沣东新城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西安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全面提升西安辐射带动能力,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成为大西安新的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和总部经济聚集区,成为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一轴一核”,相当于对其西安新中心核心区的定位再度明确。如今,按照最新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沣东新城成为唯二叠加古都核心功能承载区与国家科学与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区的板块之一。不难看出,决策层持续强化西安新中心核心区的意志极为强烈。当然,这也是由新时代西安的战略发展趋势所决定的。棋局之中,所谓“阵眼”。(图片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沣东新城管理委员会官网)

1 阅读:739

镐京笔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