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与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长期高脂饮食会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高血脂人群需要通过科学的饮食调理来控制血脂,保持健康。
低脂饮食是基本原则脂肪1天需要量=标准体重(千克)×(0.6~1.0)(克)。标准体重有一个简单的公式: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的比例以1:1:1为宜。血胆固醇过高或高脂蛋白血症患者,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200毫克。
平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对血管能起到保护作用,但要控制摄入量,如15粒花生米所含的热量就相当于1勺油的热量,所以要避免过量。另外,在日常饮食过程中,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妙招也能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以下是一些减“脂”烹饪方法。
1. 绿色蔬菜烹饪
青椒、黄瓜、小葱等绿色蔬菜最好生吃,这样能保留容易受破坏的维生素、干扰素诱生剂等,使调节血脂功效得以保存,这样能较完整地利用它们的降血压、降血脂功效。
另外,绿叶蔬菜在烹调时,宜采用急火快炒的方法——加热到200~250℃(5分钟之内),大火快炒,这样能避免蔬菜中的氧化酶变性失活,减少维生素损失。
2. 食材先洗后切
食材最好先洗后切,最好切大块,能避免与空气更多地接触,保护食材中的营养素不被氧化,还可以减少烹调和保存过程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损失。
另外,蔬菜洗净后即可,避免长时间浸泡;当然,香菇、海带、银耳等需要泡发一定的时间,泡过的水可一同熬煮,可大大保留其所含的营养素。
3. 肉类烹制
肉类在烹制时,最好加大蒜和姜,可以使胆固醇吸收率下降10%~15%,还能促进全身循环。肉类最好切小块,然后用热开水汆烫后再熬煮,能减少胆固醇含量,使所含的部分脂肪溶出,最后用细火慢慢炖煮,饱和脂肪酸含量能减少30%~50%。
4. 带皮食用的食材
茄子、胡萝卜等最好带皮吃。茄子皮中烟酸的含量最高,能保持微血管的坚韧性,对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有较好的疗效。
低糖饮食帮助减少甘油三酯生成糖可以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提升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糖尿病和高血脂之间有紧密的联系。甜食不但含糖量高,热量也高,容易导致一天的热量摄入超标。
多吃一些粗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玉米面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B和膳食纤维,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馒头、烙饼、面条,既能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低盐饮食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如果饮食中钠的摄入量降低25%~35%,相应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降低25%,并可持续10~15年。因此,低盐饮食不但是高血压患者要坚持的,血脂异常的人同样需要牢记。以下方法有助于帮助大家享受低盐健康美食。
1. 汤汁中盐含量较多,喝汤或吃炖煮的食物时,将底汤剩下,仅食用食材部分。
2. 做菜时少放盐,可以用柠檬汁、橘皮、孜然、胡椒粉、香菜等代替盐来调味。
3. 食用酱油时,一定要控制好用量。可以搭配柠檬汁、醋等,混合起来作为调料食用。
4. 蔬菜能生吃尽量不烹饪,或者采用凉拌的方法,不但能减盐,而且能保护蔬菜本身所具有的营养素。
5. 咖喱粉、芥末、生姜、香菜、胡麻等佐料,可以作为食盐的替代调料,既能增添风味,也不会对消化道、肝脏等产生不良影响。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国家公共营养师 虞静文】
【编辑:san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