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又一次颠覆历史说:钧窑上的红斑不是自然产生的

红红趣趣 2025-03-06 19:14:38

以前马未都说钧窑不是产生在宋代而是明代,颠覆了历史,篡改了历史,现在又一次颠覆了历史说钧窑上的红斑不是自然产生的。

众所周知,从历史记载钧窑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天经地义的,可马未都偏要说是明代的,其用意何在,有的人说是受拍卖公司利益的驱使。

以前旧“文物法”规定明代之前的藏品不容许交易,有了这条规定以后,宋代“五大名窑”的钧窑自然而然的就不能上拍,自从马未都做为权威宣布了钧窑是明代的以后,各个拍卖公司就堂而皇之的上拍钧窑了,并在图录上注上明代,现在又一次颠覆历史说:钧窑上的红斑不是自然产生的。下面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原文转载)。

马未都说,上海中心大厦37层的上海观复博物馆我也好久没来了,我来了,我就有时候去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我现在在瓷器馆里看到了这个钧窑,我就想起一个问题。你看这个钧窑,钧窑身上,经常有这种红斑,红斑按照我们过去的说法,说是这个窑变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好像不可控。其实不然,我们这些年由于看的东西越来越多,就知道了,钧窑的这个红斑都是当时人的刻意追求,而不是随意产生的,有可能瓷器的第一块红斑是随意产生的,但是后来工匠在不停的追逐这种变化,所以就出现了钧窑上面有红斑。钧窑上的红斑是中国以铜为着色剂的这个红釉的第一次出现。尽管那时候的红没有今天这么红,但是它毕竟是人类的一个追求,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钧窑上的这种红斑是带有紫色的,夕阳紫翠忽成蓝,你看它这个漂亮的程度,但是,钧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单色的,你比如我们那一块的板沿洗,比如这个钧窑碗,就我非常喜欢的颜色非常均匀。所以,这个你们记住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汝停钧代”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是说汝窑停止烧造了以后,钧窑替代它就出现了。所以从这点上可以看到像这样素净的,单色的钧窑碗,它跟汝窑的釉色是有接近的地方的。所以来博物馆参观要注意他的知识点,以上是马未都说的。

我觉得,既然你马未都在上述话中也承认,也提到了,“汝停钧代”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是说汝窑停止烧造了以后,钧窑替代它就出现了。既然你说“汝停钧代”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汝窑是宋代的,自然而然的钧窑无疑也是宋代的,那为什么第一次颠覆历史说宋代没有钧窑,钧窑是产生在明代,随后各个拍卖公司都就相续上拍钧窑,这难道你是受拍卖公司的利益驱使吗?现在又来第二次颠覆历史说:“钧窑上的红斑不是自然产生的”,这一次的用意又是何在,是老糊涂了?还是晚节不保?还是想重新树立在收藏界里的名誉和地位?你都身价几百个亿了,你还想干啥?还不安度晚年,给收藏界、年轻人留一方净土,别把收藏界搅乌烟瘴气的是非不分,还让大家怎么玩呀!请大家相互转发!相互在在评论区里讨论讨论!

资料扩展:

钧窑的红斑是怎么产生的?

钧窑的红斑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

1. 釉料成分钧窑釉料中含有氧化铜(Cu₂O),在烧制过程中,氧化铜在还原气氛下被还原成红色的胶体铜粒子,这些粒子散布在釉中,形成了红色斑块。

2. 窑变现象钧窑釉是一种典型的二液分相釉,在烧制过程中会发生液相分离。这种分离导致釉层中形成不同的化学相,其中含有铜的液滴在高温下形成红色斑块。同时,钧窑的窑变现象使得红斑与其他釉色(如蓝色、紫色)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色彩过渡。

3. 烧制工艺钧窑采用还原气氛烧制,这种气氛有助于氧化铜的还原反应,从而形成红色。此外,钧窑的烧制温度和冷却速度也会影响红斑的形成和色泽。

4. 施釉方法钧窑的红斑可以通过多种施釉方法形成。例如,先在坯体上施一层青釉,再施一层含有铜的釉,烧制时两种釉相互交融,形成红斑。还有通过点、画或涂抹的方式将含铜釉料施于局部,再覆盖青釉烧制。

5. 化学反应在烧制过程中,铜在高温下会经历复杂的化学反应。例如,铜在还原气氛中被还原为红色的氧化亚铜(Cu₂O),而在冷却过程中,部分铜可能会被氧化为绿色的氧化铜(CuO),形成红斑中心的绿色或黑色。

6. 其他因素钧窑釉中还含有少量的氧化锡和氧化铁,这些成分可能会影响铜的还原和红色胶体的生成。此外,烧制时的温度、气氛和时间的控制也对红斑的形成至关重要。综上所述,钧窑红斑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和工艺过程,涉及到釉料成分、烧制气氛、施釉方法和化学反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历史资料记载:

钧窑红斑的产生是人为控制的,还是自然形成的?

钧窑红斑的产生是自然形成的,人为根本无法控制形,具体情况我们看看:

1. 北宋时期:北宋钧窑的红斑主要是自然形成的。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工匠们还无法完全精准地控制红斑的形状、大小和分布。红斑的出现是由于在还原气氛下,釉中的铜元素被还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Cu₂O),形成胶体颗粒,这些颗粒在釉中自然分布,呈现出红斑效果。

2. 窑变的偶然性:钧窑以“窑变”著称,其釉色变化是烧制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温度、气氛、釉料成分等。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红斑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呈现出自然天成的效果。

我觉得,研究钧窑的烧造年代和钧窑红斑的形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要牵扯到考古学,史学,材料学,化学,物理学等等方面的学科和知识,他马未都一个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怎么能研究的出来啊!这明显的就是颠覆历史和认知。

是老糊涂了?还是晚节不保?还是想重新树立在收藏界里的名誉和地位?你都身价几百个亿了,你还想干啥?还不安度晚年,给收藏界、年轻人留一方净土,别把收藏界搅乌烟瘴气的是非不分,还让大家怎么玩呀!

0 阅读:6

红红趣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