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大明崇祯年制”款青花盒真假事件在古玩界引起很大的争议

红红趣趣 2025-03-30 19:36:37
古玩界这点破事,始终在上演着丑恶的戏剧。一件东西要么他说真的,你说假的,再不就是被打枪,真是恶心到了极点,下面我们来看看: 最近呢,一件“大明崇祯年制”款的青花捧盒在古玩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据说,这件青花捧盒名为“明崇祯青花地留白缠枝花卉纹捧盒”,于2025年3月22日在北京大羿2025年迎春拍卖会上以419.7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超出估价的140倍之多。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争议呢?主要争议的焦点问题还是真伪问题。支持真品的人观点是这样的,说:该捧盒为著名古董商仇焱之旧藏,曾收录于耿宝昌先生的权威著作《明清瓷器鉴定》,并附有详细的传承记录。此外,其青花留白工艺的典型性、纹饰演变的过渡性及传承记录的完整性,使其成为青花瓷断代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无懈可击,天衣无缝。而提出质疑观点的人却说:崇祯时期处于明清改朝换代之际,官窑生产不稳定,因此带有明确纪年款的崇祯瓷器存世量极为罕见,可见在收藏领域更是凤毛麟角。还说,此外,崇祯瓷器的鉴定难度较大,其款识、纹饰和工艺与前朝和后代均有相似之处,很容易被仿制。 既然真假都有了争议,肯定是影响到了它的价值和估值。这件崇祯青花捧盒的高价成交引发了对艺术品市场价值的讨论。其成交价不仅印证了市场对传承有序拍品的青睐,更体现了学术研究价值对市场价值的支撑作用。这件藏品的学术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它自身的价值。该捧盒的学术价值在于其对晚明瓷器工艺的展示以及对崇祯时期瓷器断代研究的贡献很大,填补了空白时期瓷器的研究资料和价值。然而,也有人的观点认为是,市场价值的过度炒作可能会掩盖其学术价值,甚至误导收藏爱好者对崇祯瓷器的错误认知。这件藏品的真假事件对收藏的影响和启迪意义很大,同时,此次事件提醒收藏爱好者在追求高价值藏品的同时,还应更加注重藏品的传承脉络和学术研究价值,对学术研究的推动。 该事件也促使学者和收藏家对崇祯瓷器的鉴定方法和存世情况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但,我觉得,这件“大明崇祯年制”款青花捧盒的高价成交,不仅引发了古玩界对其真伪和价值的讨论,也推动了对崇祯瓷器研究的深入。也揭示了古玩界纷乱嘈杂,尔虞我诈的丑陋一面。您觉得呢?评论区留言,说说您对这件藏品真假事件的看法。 看完后,如果对你有帮助,就顺手点个“赞”再走吧!
0 阅读:1

红红趣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