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胤禩的生母,也就是良妃卫氏,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在被大众所熟悉的《雍正王朝》里,八阿哥的身世并没有被写得很清楚,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出身很低。八阿哥的母亲是出身于辛者库的良妃卫氏,康熙20年(1681年)诞下八阿哥胤禩,康熙39年(1700)被选为“良嫔”,后又被封为“良妃”。良妃卫氏之所以如此低贱,除了因为她的辛者库出身,还有其他两个方面:第一点,便是良妃卫氏的加冕日期。康熙十七年(1678年),雍正的生母乌雅氏诞下雍正,次年即康熙十八年(1679年),她被晋封为“德嫔”;良妃卫氏在产下八皇子胤禛后,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被选为“良嫔”。第二点,良妃的“良”字。在历代帝王的册封中,只有良妃卫氏才会被称为“良”,而没有被尊称为“德贵淑娴”。而且,康熙在训斥八阿哥之时,还用了“辛者库贱妇”之类的字眼,来指代良妃卫氏,足见卫氏的地位之低下,也正因为如此,八阿哥胤禛才会如此的低人一等。也正因为如此,八阿哥的野心才会越来越大。
在古代,“子以母贵”,或者说“母以子贵”,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个好的家庭背景,那么他就会去改造他自己,让他在这个家族的地位发生变化。八阿哥胤禛的母亲卫氏,虽然出身卑贱,但也有两个人出身也不高,一是雍正,二是十三爷胤祥。雍正的母亲乌雅氏,参将威武之女,诞下雍正的时候,也并没有正式的册封,而雍正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一手带大,直到康熙对德妃另眼相看,而且她生下来的儿子都还健在的比较多,她的地位才渐渐提高。十三爷幼年的遭遇也十分凄惨,他的生母章佳氏,生前不过是个未得正名的庶妃,去世后被追授为敏妃。这两个孩子的母亲,都是在雍正皇帝登基之后,十三爷封为王后母以子嗣为荣的情况下,在历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八阿哥也是如此,他迫切的想要改变现在的局面,想要成为皇帝,想要一雪前耻。
八阿哥的身份低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让他在皇位之争中占了上风。首先,八阿哥的家世很差,所以他很会算计,也很会讨好别人。在《雍正王朝》里,八阿哥胤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被称为“八贤王”,得到了许多官员和同僚的拥护,他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手段来拉拢和维持自己的名声,而且他的工作效率也很高,所以他得到了许多人的效忠。其次,八阿哥没有母族的背景,这也让他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以十阿哥为例,他的母亲钮钴禄氏,外祖父是遏必隆,亲姨娘是康熙皇帝的孝昭仁皇后,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母族的部下旧属自然会跟着他,而那些后来加入他的,都不是最早加入他的人,在身份和势力上,他都处于劣势。但八阿哥就不一样了,她母亲的家族并没有什么实权,能够与八阿哥成为朋友并建立兄弟感情,如此一来,他的身份就会水涨船高,受到更多的关注,未来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最后,也是因为这种经验,让八阿哥的意志力变得更加坚韧。
正如前面所说,八阿哥的家世越差,就越能激起他的战意,而且因为家世不好,又因为大阿哥的生母惠妃那拉氏的缘故,八阿哥的心性和毅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磨练,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康熙的逼迫下,依旧没有放弃争夺皇位的原因。八阿哥的身份很低,而八阿哥的老婆,却是来自于上流社会。八阿哥的福晋,就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安亲王,是清王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孙子,又是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第四子,为满清一统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被晋封为和硕安亲王,顺治皇帝去世之前,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要将皇帝宝座传岳乐的想法。迎娶这么一个出身高贵的人,不但将他的身份从低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还能获得更多人的拥护和帮助,对八阿哥参加太子之争,也是大有裨益。
“九子夺嫡”,最后结果是雍正大获全胜,而八阿哥胤禩则落得个十分凄惨的下场。康熙61年(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继位,是“九子夺嫡”之战中最后的赢家。在雍正继位之后,他残忍地折磨着参加“九子夺嫡”的几个兄弟,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兄弟二人被贬为庶人,被囚禁至死,还被革职,八阿哥改姓“阿其那”,他的儿子弘旺改姓“菩萨宝”。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年),乾隆陛下下令,以八皇子的名义,将八皇子的名字改为“胤禩”,重新恢复“皇子”身份,记录在案。这是他被雍正废掉爵位,囚禁至死的第五十三年。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