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死前,阿斗一句话,让诸葛亮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在演戏

巧灵说历史 2023-05-12 08:48:49

提到刘备之子刘禅,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一个词,那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个词一般都是用来评价一个无能之辈,但一个能坐上这个位置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个废物呢?

诸葛亮死之前,刘禅告诉他,让他了解到当年那个胆小如鼠的年轻帝王只是在扮猪吃老虎,刘禅到底说了些什么?三言两语就让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

真的扶不起来阿斗吗?根据《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刘禅初期可以说是一个苦心孤诣的君主,后来又有诸葛亮相助,被天下臣民奉为明君。只可惜,诸葛亮死后,刘禅听了奸臣的话,开始背离他的计划,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帝国,毁于一旦。这也是为什么刘禅被后世称之为“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原因。不过,在诸葛亮死之前,刘禅曾拜会过诸葛亮,并告诉他:“不知道你百年后,你的子嗣,又当怎么安置?”虽然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但如果把这个问题联系起来,再加上刘备、诸葛亮、阿斗三人的交情,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个问题的含义了。众所周知,刘禅是刘备交给诸葛亮的,诸葛亮也是拼了命的想要实现刘备的目标。偏偏刘禅就是一个典型的“爸宝男”,他完全贯彻了自己的老爹所说的“跟着宰相做事情,宰相说的话就是我的意思。对于诸葛亮的忠告,他都会照做,这种人怎么可能会有恶意?但现在看来,当时的皇族都不是笨蛋。

在白帝城,刘备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诸葛亮的时候,他曾经说过,如果他的儿子无能,就让他代替他,因此,刘禅在许多人眼中,就只是一个“傀儡”而已,虽然他能够得到许多人的支持,但是他自己,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难道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就甘心做一个卑微的小人物?肯定不会!刘禅这话,不过是对诸葛家的一种考验,因为他知道,当年的皇帝曾经说过,他可以取代刘家,诸葛亮虽然躺在病床上,但脑子却很灵活,很快就听懂了刘禅的意思。他知道,刘禅是怕自己的子嗣,借着自己的名头,夺取皇位,所以,他也只能尽量安抚一下。“我家里有八百株桑,足够我的子孙享用了。”到了这一步,他才知道,刘禅素中悠闲的模样,只是一个幌子,能成为皇帝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好惹的主。

刘禅时期的蜀王朝前后时期。按照蜀国的发展速度,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而这两个阶段正好可以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来划分。在诸葛亮死前,经过诸葛亮与刘禅的共同努力,蜀国才逐步摆脱刘备死后的凄凉境地,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出师表》里写着“北定中原”的愿望,想必各位都还记得,刘备死后,诸葛亮便指点刘禅往这个方向去做,于是便有了后来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一系列让魏人胆惧、让东吴闻风丧胆的壮举。在诸葛亮死后,其他两国也开始对他虎视眈眈。刘禅竟在朝廷中进行了一次大清洗,不但没有用诸葛亮举荐的那些优秀将领,反而用了他最信任的几个人。若是换成有能力的官员还好,但新上任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吃白食,对蜀中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而刘禅,则是再次成为了一个“懒皇帝”,没有任何事情可做。所以,当魏国出兵讨伐蜀时,大臣们提出的举旗投降的意见,刘禅毫不犹豫地采纳了。他很清楚,当时的蜀国根本不可能和强大的魏国相敌,还不如现在臣服,保留元气,以后有的是机会。

不过,这种“伺机而动”的说法,多半是刘禅为了自我宽慰,故意拖延时间的,刘禅在投降后,立刻就和以前的蜀国官员逃到了魏国,被魏国国君授予了“安乐公”的称号,然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似乎已经忘了自己是个君王。

这一天,魏国大帅司马昭,为了考验刘禅是否真的想要复国,便设宴款待刘禅等人,还特意让人表演了一场蜀汉特色的歌舞,与刘禅一起参加这场盛宴的,除了刘禅之外,其他的蜀汉都是一脸悲戚,只有他一个人在那里鼓掌,似乎根本就没有亡国之忧。他还说过,“此地好,莫想蜀”,就像是“商人的女儿,不知道亡国之恨,过河还在唱后庭花”一样,充满了对亡国之痛的哀伤。但与这两个词有关的人,却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个是为别人唱歌取悦自己,一个是为自己而唱歌,都有着亡国之痛。

2 阅读:8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