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最恨的人不是董卓,也不是曹操,而是一位汉贼,他是谁?

古今论事 2025-04-20 13:24:44

作为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的一生可谓是个悲剧。他做了一辈子“傀儡皇帝”,长期受制于人。

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汉献帝最恨的是董卓或者曹操,其实纵观汉献帝的一生,你会发现,他最恨的另有其人。

与此人的所作所为相比,董卓只能算权臣,曹操那算是忠臣了。而这个人便是李傕。

李傕这人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

虽然李傕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稀薄,那是因为三国时期人才众多,甚至不乏一些“妖孽”般的存在。和这些人一比较,李傕就显得太平庸了。事实上,换作其他朝代,李傕的水平并不差,足以大放异彩,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能。

李傕原本是董卓的部将,担任校尉一职。李傕此人有勇有谋,在董卓的一众部将中,算是脑子比较好使的。

当初董卓见孙坚勇猛,想要与其联姻,就是派李傕前去游说的。好在孙坚深明大义,一口回绝了董卓的邀请。

后来李傕又奉命去攻打河内太守朱儁。这朱儁乃是当时与皇甫嵩齐名的名将,《后汉书》说他“威声满天下”。就是这么一个牛人,却在李傕手下吃了亏,大败而归。可见李傕领军作战的水平不差的。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原本打算回老家,途中被贾诩劝说,掉头打回长安。得到消息的王允急忙派遣徐荣和胡轸迎战。结果徐荣战死,胡轸归降。李傕的军队增加到10万。

以这10万大军为基础,李傕却并未急着攻城,而是挟大胜之威,迫使董卓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加入自己这边,李傕的实力进一步壮大。

此时李傕这边的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吕布败走,王允则成了阶下囚。李傕倒不是不想杀王允,只不过他明白,此时的王允杀不得。

因为王允任命自己的同乡宋翼和王宏,分别担任了左冯翊和右扶风,此二人正领军驻扎在离长安城不远的地方。如果李傕敢动王允,此二人必定会起兵。

好在此时汉献帝已经落入李傕手中,李傕以汉献帝的名义召宋翼、王宏入宫,然后摆下一场“鸿门宴”,成功除掉二人。此二人一死,王允也没有必要留着了,于是被李傕处死。

从李傕的这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此人有勇有谋,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汉献帝没少在李傕那里受窝囊气

李傕进入长安城后,开始执掌朝政。李傕知道自己实力与威望都远不如董卓,因此以汉献帝的名义大肆封赏,笼络住了以董卓旧部为主的大臣。当然,李傕的地位凌驾于众人之上。

李傕觉得大权在握,因此很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平时没少“怼”汉献帝。

汉献帝曾经下诏:“李儒身为臣子却毒杀前任皇帝刘辩,依律当诛。”结果李傕为李儒推脱,声称这些都是董卓的意思,与李儒无关,当场驳回了汉献帝的诏令。

公元193年,接连下了二十多天的暴雨,很多地方洪水泛滥。为此,汉献帝决定大赦天下。因为大赦名单里有得罪过李傕的人,李傕极力反对此事。结果二人为了此事反复拉扯。

只不过此事涉及“天意”,李傕这人又很“迷信”,最后才选择了妥协。但是李傕是不肯吃亏的,很快,他就在别的地方找到了机会,要回面子。

两个月后,汉献帝想要给宫中内侍换一身新衣服。结果遭到李傕的强烈反对。李傕告诉汉献帝:“陛下,现在大家日子过得这么苦,一些人甚至吃不饱穿不暖。那些内侍又不是没衣服穿,何必再给他们做新衣服?陛下应该以身作则,鼓励简朴的生活。”

汉献帝心想:“这时候和我谈节俭?整个长安城就数你最奢侈、浪费,你和谁装呢?”但是迫于李傕的压力,汉献帝最终只能作罢。

公元194年,出现了大旱。汉献帝卖掉宫里的200匹御马,将得来的钱财分给百姓和大臣。结果李傕说:“刚好,我家里也缺钱。”于是直接派人将这些钱财都劫掠走了。

如果说董卓、曹操对于汉献帝,至少还有表面上的尊重。那么李傕就根本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尤其是到了后期,干脆不装了。可想而知,汉献帝肯定更恨李傕。

更何况,汉献帝在李傕手中的时候,整日提心吊胆,朝不保夕。这日子过得远不如在董卓、曹操手里的时候安心。

担惊受怕的汉献帝

自从董卓来到长安,汉献帝就没有过过几天安稳日子。很多时候都是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的。因为李傕隔三差五都在打仗,而且大部分时候,这战争都是李傕挑起来的。

董卓在世的时候,曾经邀请同样出自西凉的马腾、韩遂到京师一起过好日子。马腾、韩遂因为忌惮董卓,找了个借口推辞掉了。

董卓一死,此二人见没了威胁,李傕等人也算是老熟人,便投奔了李傕。李傕一开始倒也厚待二人。后来因为一件私事,马腾找李傕帮忙,被李傕拒绝了。具体是什么事情,史书上没说,但是马腾却因此与李傕反目成仇。

马腾拉上韩遂、刘焉(也不知道马腾给了刘焉啥好处)结盟,一起出兵攻打长安城。汉献帝得到消息,顿时感到头大:这群人要打要杀都无所谓,问题是能换个地方吗?他这个皇帝还在长安城呀?到时候岂不是要殃及池鱼?

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汉献帝特意派出使者前去劝说马腾与李傕和解。马腾对使者倒也客气,他让使者告诉汉献帝:“别怕,我的目标只有李傕。等我击败李傕,自会出兵‘白狐’皇上的。”

汉献帝只得躲在宫里,每天担惊受怕。幸好李傕本事不差,一边笼络住朝堂上的实力派,一边出兵击败的马腾,马腾压根没有机会攻城。得到消息后,汉献帝才松了一口气。

汉献帝不知道,不久之后长安城内还会爆发一场大战。

当时长安城内最大的三股势力分别是李傕、郭汜和樊稠。当初攻打马腾的时候,樊稠因为与韩遂私交不错,放走了韩遂。李傕一直觉得樊稠有异心。

后来李傕干脆摆下“鸿门宴”将樊稠与李蒙处死。

郭汜担心自己步了樊稠的后尘,干脆先下手为强,起兵攻打李傕。好家伙,两人直接在长安城内开战,这下子汉献帝都没地方躲了。

汉献帝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再次派人劝和二人。可惜二人根本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一心想要将对方除之而后快。据说双方交战一个多月,就死伤数万人,汉献帝过得什么日子,可想而知。

郭汜与安西将军杨定合谋,打算突袭皇宫,劫走汉献帝。可惜事情败露,李傕先行一步,将汉献帝劫至自己营帐。此后,李傕每逢出征都带着汉献帝。

对此,郭汜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为了抢走汉献帝,他联合李傕部将张苞、张龙,夜袭李傕大营。郭汜对着李傕射出一箭,射穿李傕左耳,最后箭矢插在汉献帝身旁的柱子上,汉献帝直接吓出一身冷汗。

郭汜的实力毕竟不如李傕,最后还是被李傕给击退了。此事之后,李傕对汉献帝看得更紧了。汉献帝身边有专人监视,又有重兵把守。汉献帝的近侍都无法离开屋子,且李傕给的食物极少,包括汉献帝在内的众人都忍饥挨饿。

汉献帝饿得不行了,只得求李傕多给点食物。当时在打仗,粮食短缺,李傕手里的粮食也不多,于是拒绝了汉献帝的请求。但是汉献帝没办法,又饿得眼冒金星,只得三番两次找到李傕求粮。

李傕最后给了一些放了很久的牛肉和牛骨头,都已经发臭了。汉献帝大怒,但是又不敢得罪李傕,只得在心中问候李傕一家子。

这种日子汉献帝一天也不想过了,于是再次派出使者劝和李傕、郭汜。郭汜那边也粮食短缺,于是同意罢兵。但是李傕自视甚高,不把郭汜放在眼里,因此拒绝了此事。

最后还是因为粮草原因,李傕才不得不和郭汜和解。汉献帝趁机提出长安一带已经没法待了,请求回到洛阳。李傕答应了此事。

于是,汉献帝在郭汜、张济、杨定、杨奉、董承等人的护送下往洛阳进发。途中,郭汜与其他几人发生矛盾,大打出手,郭汜势单力薄,只能败退。

过了不久,郭汜又与后悔的李傕联手,企图抢夺汉献帝。双方围绕汉献帝展开了一场追击战。

汉献帝这边虽然数次击退李傕、郭汜,但是也损兵折将。据说当汉献帝一行抵达陕县的时候,负责护卫汉献帝安全的羽林卫已经不足百人,朝中大臣更是十不存一。而此时李傕依然对汉献帝紧追不放。

最后还是曹操及时出现,救下了汉献帝,汉献帝这才得以保全性命。接着,曹操便以朝廷的名义,出兵讨伐李傕,将其夷三族。

曹操对待汉献帝恭恭敬敬,不仅提供舒适的住所,还有锦衣玉食,汉献帝这才不用再过提心吊胆的生活了。虽然汉献帝这个皇帝没啥实权,但是曹操对他还算恭敬,该做的样子还是要做的,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

这些都与李傕有着天囊之别。

很多人觉得汉献帝最痛恨的当属曹操和董卓,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和李傕比起来,实在是温和太多了。让汉献帝整天担惊受怕,最后还对他喊打喊杀的,也只有李傕一人了。汉献帝不恨他,还能恨谁?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