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当上皇帝后,为了体察民情,多次外出巡游。有一次途中,路边突然窜出一位老妇人,指着朱元璋大吼道:“朱元璋,你个过河拆桥的家伙。你现在吃香的喝辣的,享尽荣华富贵,可否想起过我那可怜的儿子?”
周围人都被吓得一跳,心说:这老妇人到底什么来头?她不要命了吗?竟然连皇帝都敢骂。要知道当今这位可是杀大臣眼睛都不带眨的,这老妇人怕是要凶多吉少。
然而,令所有人都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朱元璋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询问道:“不知你儿子是何人?”
只听老妇人答道:“鄱阳湖,韩成。”
朱元璋闻言,大惊失色道:“竟然是他!老人家,您骂得对,这事是我对不住您的儿子,我向您赔不是了,我这就想办法补救。”
这韩成到底是何许人也?他到底做了什么事,能让朱元璋如此失态?
韩成与朱元璋结识于郭子兴的军队中。当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时候,韩成还只是郭子兴麾下的一个小队长,属于不起眼的小透明。
等到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心腹,并且将女儿嫁给朱元璋的时候,韩成已然成为军中中级将领,有资格参与作战会议了。
正是因为工作上的关系,韩成与朱元璋开始熟络起来。由于朱元璋性格豪爽、为人仗义,很对韩成的胃口,因此二人走得比较近。
后来郭子兴开始猜忌朱元璋,朱元璋遭到排挤。朱元璋顾及往日情分,选择独自离开,从头开始发展自己的实力。
等朱元璋再次回来的时候,已经拥有数千人的军队了。要知道那时候想要从零开始谈何容易?但是朱元璋硬是做到了,他甚至还不费一兵一卒就招降了大队人马。
也就是在此时,韩成已经看出来朱元璋这人不简单,将来必成大事。反观郭子兴,目光短浅、小肚鸡肠,跟着他是没有前途的。韩成下定决心,追随朱元璋。
当时朱元璋名义上还是郭子兴的部将,朱元璋说去帮郭子兴打下滁州,韩成趁机说“担心朱元璋势孤力薄,前去帮忙。”
也不知道郭子兴是怎么想的,竟然同意了此事。于是,韩成光明正大地投奔了朱元璋,此后再也没有回到郭子兴身边。
当时的朱元璋正值创业初期,缺兵少将。韩成的到来可谓是雪中送炭,加上二人原本就交情不错,因此朱元璋对韩成委以重任。在朱元璋军中,韩成的地位仅次于徐达、常遇春等人。
此后,韩成便活跃在战场之上,朱元璋的兵锋所指,总能看到韩成的身影。在一次交战中,韩成身负重伤。朱元璋心疼他,便将他调到自己的亲兵营,担任左指挥副使,掌管朱元璋的宿卫。
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对韩成极其信任,而韩成也一跃成为朱元璋的心腹之一。
如果一切就这么发展下去,等到朱元璋登基称帝的时候,韩成必定封侯拜相,尊贵无比。可惜,一切都在鄱阳湖戛然而止。
提起发生在鄱阳湖的大事,自然是鄱阳湖大战了。此战可谓是朱元璋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战。
朱元璋想要成就霸业,最大的阻碍便是陈友谅,只要能击败陈友谅,那么朱元璋的霸业就算成功一半了。
而鄱阳湖大战便是朱元璋与陈友谅的一场决战,可以说是关系到整个天下的走向。
此战之中,朱元璋可谓是数次险象环生。毕竟论起水战,朱元璋是远不如陈友谅的。虽然朱元璋此前从陈友谅那里夺得大量战船,但是在水战的素养上,朱元璋的士兵是远不如陈友谅的。而且陈友谅的战船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也是强于朱元璋的。
不过朱元璋也不是没有优势,他最大的优势是将士齐心,人人悍不畏死。反观陈友谅这边,由于陈友谅弑君夺位的行为,使得手下离心离德。很多将士与陈友谅貌合神离,因此陈友谅这边的士气远不如朱元璋。
而古代战争,士气对战局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候,将领甚至可以凭借高涨的士气扭转战局。
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的在鄱阳湖上展开了连番大战。不得不说,论其整体实力,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由于陈友谅那边的攻势太猛,朱元璋为了重整态势,下令调转船头,结果由于手下不熟悉操作战船,导致战船搁浅了。
这下子给了陈友谅可乘之机,他立刻派出数员大将直奔朱元璋而去。擒贼先擒王,只要朱元璋不在了,他的军队自然会土崩瓦解。
徐达、常遇春等人见状,急忙驾船前去营救,可惜他们距离朱元璋比较远,加上陈友谅的人想方设法围堵,试图拖住他们,以至于他们一时半会无法来到朱元璋身边。
就在这危急关头,韩成突然站了出来。他将朱元璋拉进船舱,她对朱元璋说道:“主公,你赶紧把铠甲脱了,换成小兵的衣服。我扮作你,出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你赶紧乘机逃跑。”
“不行,我怎么能丢下兄弟自己逃跑呢?”朱元璋回绝道。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要是不在了,我们所有人都要玩完。等你逃出去后,再为我们报仇也不迟。没时间了,赶紧按我说的做。”韩成焦急地劝说道。
朱元璋只得依言便装逃离,而韩成则扮作朱元璋应战敌人。最终韩成力竭落入水中。
陈友谅以为朱元璋已死,大局已定。开始轻敌大意起来,因此放慢了攻势。
殊不知,此举给了朱元璋喘息的机会。他下令重整旗鼓,再次集中兵力,对陈友谅军展开了猛攻。
陈友谅这边已经开始幻想大胜之后领赏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想要反击,可惜已经没有机会了。朱元璋军一鼓作气,彻底击败了陈友谅军,大获全胜。而陈友谅也死于乱军之中。
朱元璋能够取得鄱阳湖大战的胜利,韩成居功至伟。更别说他还救了朱元璋一命。
事后,论功行赏,朱元璋大封功臣。然而韩成在军中没有一妻半子,无人可赏,加上当时朱元璋急着彻底消灭陈友谅势力,此事就搁置了下来。
等到明朝建立的时候,他因为事务繁多,早忘了此事。以至于韩成连追封都没有。
幸亏此次出巡,遇到了韩成的母亲,朱元璋才想起此事。并且从韩成母亲处得知,韩成在老家留下一子,由韩成母亲抚养长大。
回宫后,朱元璋下旨:追封韩成为安远大将军、轻车都尉、高阳郡侯,并且在余干康山的忠臣庙中铸像祭祀。
至于韩成的儿子韩观,则被朱元璋留在身边担任侍卫,以示恩宠。后授予桂林右卫指挥佥事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