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从日本的国民性去了解这个国家的话,我们作为二战期间的被侵略国,是没有办法知道隐藏在这个国家的深层次问题究竟是什么。日本在二战期间究竟是如何举国支持侵略的,是如何完成全民洗脑的,这是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决定了日本这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迈入现代化之后的国家属性。这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有所裨益。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暴力挽歌》就是一部讲述日本国民性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叫麟六的高中生,他原本暗恋着自己的伯父的女儿道子,但是却没有勇气表白,某一天,学校的高年级同学侮辱了道子,麟六拔刀相助后却被本校的打架团伙头目相中,此后,麟六加入了学校的这个打架社团且很快的成为了骨干。
麟六的父亲在某一次制止了麟六的群架行为后,让麟六转学去往别处。来到异乡的他并没有获得片刻的安宁,这个本地的学校依旧是崇拜屋里,欺凌弱小,麟六改正无望,因此变得更加飞扬跋扈。道子知道后企图想要奉劝麟六重新做人放下暴力情结,然而麟六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很久了,以至于无法回转,最后只能跟道子分道扬镳。
表面上看,《暴力挽歌》是一部热血高校进行曲,实际上它体现的是日本青年一代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种群像,这种群像的背后,日本在一战过后迅速的完成了工业化,而在这个基础之上,本片中所展示出来的从下到上的暴力情节基本上锁定了日本二战期间的国际形象。
麟六是一个普通的青年,而且是一个高中生,高中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属于价值观几代被塑造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可能对一生都有所影响,而这个时期的麟六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价值取向呢?暴力崇拜。
麟六原本是为了替道子打抱不平才还击欺辱道子的人,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并没有按照麟六设想的发生,反倒是让原本的学生社团看上了麟六的身手。原本这是一起普通的校园打架事件,然而当这个事件开始发酵的时候,老师缺位了,社会价值缺位了。没有人对于麟六进行规导,也没有人对于欺辱道子的人进行责罚,任何对于高中生的约束都不存在,因此,高中生便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会,麟六在这个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在武力值上,而任何的有形的无形的道德约束没有了。
如果说这是一个高中的现状,那么我们作为观众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麟六转学来到别处之后,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反倒是愈演愈烈了。这个时候,本片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什么问题?那就是弥漫在日本社会中的暴力情绪已经笼罩了所有人,任何阻止这种暴力情绪蔓延的力量都被压制。
原本麟六寄托于学校的老师以及校长能制止这种暴力的情节,然而当他在课堂上看到同学们对于懦弱的老师大肆欺辱,但是对于强势的老师唯唯诺诺的时候,麟六看清楚了这个学校依旧是没有杜绝暴力的能力。而当他因为打架被校长知道后,校长竟然没有批评他,反倒是夸赞,这个时候,麟六已经几乎绝望了。远在故乡的道子离开麟六之后,麟六彻底的绝望了,这个社会已经失去了规劝暴力的能力,接下来发生什么,已经可以预料。
在这个基础上,日本在一战后,尤其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后,伴随者工业化的腾飞,日本的野心也日渐膨胀,最终的表现就是在二战期间,日本对于亚洲诸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侵略,至今,日本举国上下依旧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这一点我们之前是无法理解的,因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羞耻心的,但是从本片中体现出来的看,这种羞耻心已经彻底的没有了,在什么时候没有的,在日本的国家野心开始膨胀的时候,在日本彻底的丢掉国民教育中关于善良的成分后没有的。
通过本片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日本在二战期间犯下罪行的时候,是得到了大多数国民的支持的,因此,日本在二战后的道歉绝不仅仅是一种国家行为,而是要让所有的国民都意识到自己曾经的暴力情绪是日本犯下累累血债的真实原因,这种原因谁愿意承认?因为他们在二战前就已经完成了全社会的暴力教育,此后,倾泻在亚洲各国身上的不过是他们的下意识行动。他们根本不会为自己的下意识行动做任何的反思。
铃木清顺将这种社会现象很好的展示出来,然而时至今日,这样的作品几乎绝迹,日本正在系统性的删除国民对于二战的罪行的记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更需要清醒的头脑来保持警惕。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