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正史中更常见的是“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而“七王”是后世将吴玠、吴璘、杨存中等人加入后的扩展说法。
我们知道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在抵御外族方面十分吃力,甚至是不堪一击。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都会节制将领的军权,因为他们深刻吸取南北朝与五代拥兵自重的将领反叛的教训,所以极大的限制了将领的军权。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后,效仿赵匡胤收归手下大将军权,对外一味求和,以此保住自己的地位。这一切便导致了金人的大军,肆意践踏我中原大地,民不聊生。
中兴七王即位抗金七王,既然都是抗金,为什么唯独岳飞惨死,其余六人皆能善终呢?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
1.蕲王韩世忠
韩世忠在抗金上没有丝毫动摇,奈何宋高宗力主求和,秦桧趁机收缴了韩世忠的兵权,让他成了没有牙的老虎,被削兵权后,仅在平江府(今苏州)就购置田产近万亩。韩世忠深知危机可能到来,于是他献上积蓄的军储钱一百万贯,力求保住自己的性命,这一举动避免自己像岳飞同样的遭遇。
韩世忠活下来后,见证岳飞被杀,让其心灰意冷,于是请求辞去官职,告老还乡,回乡后闭门谢客,口不言兵,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仆人,纵情游览西湖,晚年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韩世忠深知人情世故,懂得生存之道,他通过"去军事化"的渐进过程,将自己从战场猛虎蜕变为政治盆景,成功完成了角色的转变,这种主动的自我改造,避免了自己被清算的结局。
2.鄜王刘光世
刘光世是南宋抗金名将,人称“长腿将军”。作为“中兴四将”之一,却以“畏战”“逃跑”闻名史书,金军进攻扬州时,刘光世奉命阻击,在扬州阻挡金军进攻时,刘光世还没遇上金军,自己就先跑了,让人贻笑大方。即便是此等战斗力,宋高宗还是不断对他加官进爵,宋高宗深知南宋政权基础还不稳固,刘光世所部仍是不得不依靠的军事力量之一。
抗金形势逐渐大好后,宋高宗一味求和,最终罢免了刘光世的军权。仅仅过了一年,刘光世便病逝,享年五十四。刘光世能够善终,与其处世有着极大的关系,他通过纵容部下劫掠、虚报军饷等手段自毁声誉,塑造“贪财无能”的武将形象,既满足了文官集团对武将的负面预期,又降低了朝廷的猜忌。高宗朝廷需要一批“可控之将”维持军事平衡。刘光世战力平庸、威胁度低,客观上比岳飞这类“不可控名将”更安全。
3.循王张俊
张俊是南宋将领,人称墙头草。早年曾一手提拔起来岳飞,在明州之战中,守卫明州城,数次击退来犯金军,南宋则将明州的“小捷”,列为“十三处战功”之首。
由于张俊善于察言观色,敏锐察觉宋高宗议和意图后,迅速放弃北伐主张,于是主动把兵权交上去,然后依附秦桧,成为主和派核心成员。与秦桧一起陷害岳飞,致使岳飞被冤杀。由于张俊一味逢迎宋高宗,深得宋高宗赏识,张俊得以安享晚年,终年六十九岁。
虽参与陷害岳飞、依附秦桧,却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得以善终,张浚作为一个“坏人”成功活到了最后。张浚能够把将提拔自己的人送进大狱,足以证明他为了能飞得更高,活得更远,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因此他能够善终也没有什么惊讶的了。
当然张俊能够善终还是多方面的,张浚第三子张子颜娶秦桧妻弟王㬇之女,通过联姻与秦桧-王氏集团形成政治同盟。同时主动辞枢密使职,配合朝廷收兵权改革,以“太傅”虚衔退居二线,消除高宗对武将干政的担忧。通过经营酒坊、强占民田(史载占田百万亩)、海外贸易等积累巨额财富(年收米六十万斛)。宴请高宗耗银万两,以物质供奉换取政治安全。
张浚这种多维度的政治生存策略,让其在“自毁长城”的南宋初年政治生态中,既充当了皇权削藩的帮凶,又转型为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最终完成从战场猛将到政治生存大师的蜕变。
4.和王杨沂中
早年在张俊手下效力,屡立战功,深受宋高宗赏识。在“中兴十三处战功”的“藕塘之战”中,大战伪齐三十万大军,一战成名,名震北方。柘皋之战时,以长斧士大败金军“拐子马”。杨沂中长期担任殿前司统帅,负责宫廷禁卫。这一职位需绝对忠诚,使其与皇帝形成直接绑定关系,类似唐代“北衙禁军”首领。这种“近卫军”角色既体现皇帝信任,又不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杨沂中能够善终与其忠君不愚忠、立功不震主、合流不结党、示弱不示强。
5.涪王吴玠
吴玠镇守的川陕防线是南宋的“西大门”,扼守长江上游,一旦失守则江南危殆。他所动帅的军队“但知有吴帅,不知有朝廷”,这种半私人武装让朝廷投鼠忌器。当然他的强大和岳飞有所不同,岳飞追求的是“直捣黄龙”的激进主张不同,吴玠专注防御作战,只要你不来打我,那我不会主动出击,因此对于迎宋徽宗、宋钦宗没什么威胁。加之后期主动沉迷酒色、广纳美妾,营造“胸无大志”人设。
当然吴玠是在岳飞冤案前便去世了,若吴玠活到1141年,正值高宗—秦桧集团收兵权、杀岳飞的政治清洗高峰期,作为川陕驻军统帅(当时其弟吴璘尚未完全掌权),极可能被卷入漩涡。
6.信王吴璘
吴璘与兄长吴玠建立的川陕防线,是南宋存续的命脉。绍兴和议后,吴璘仍能保留兴州、河池两大军事重镇的指挥权,这在其他战区是难以想象的,这在江淮、荆襄战区绝无可能。他还定期将子侄送往临安为质,主动配合枢密院的军队整编,每逢战功必强调"圣主洪福",此种做法,让朝廷看到了他的忠心,认为是在可控范围之内。
晚年吴璘因病请求致仕,这一举动让宋高宗放松了警惕,加之四川远离京师,让吴璘得以善终,晚年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7.鄂王岳飞
岳飞"直捣黄龙"的战略目标与高宗的核心利益直接冲突。靖康之耻后,高宗对武将的猜忌深入骨髓,尤其惧怕岳家军若成功迎回徽钦二帝,将动摇其执政合法性。高宗皇位得于父兄被俘,若二帝归来,他恐成最尴尬的"临时皇帝"。
宋高宗对北伐反复无常,但是大体方针还是议和不主张北伐,然而岳飞却极力北伐,不顾及宋高宗的颜面,不明白宋高宗不想北伐的原因。岳飞主张灭亡金国,迎回宋高宗、宋钦宗,两人是北宋的末代皇帝,如果回到南宋,宋高宗是不是应该将皇帝的位置让给宋高宗、宋钦宗呢?显然宋高宗是不会让出皇位的,所以他不主张岳飞灭掉金国。
岳飞不听指挥打的金军节节败退,宋高宗见到快要触及自身利益时,加之宋高宗的心思被秦桧摸透了,于是便有了秦桧陷害岳飞的事情。秦桧趁机将打压岳飞,促成岳飞冤案。
金军面对岳飞的岳家军束手无策,于是便使出离间计,加之宋高宗一心想要议和,金军为了除掉后患,于是提出杀掉岳飞才能议和,宋高宗果然上当。
一系列的事件,注定了岳飞的结局,倘若岳飞能够及时洞悉宋高宗的心思,及时收手,放弃北伐,也许秦桧与宋高宗会放过他,日后再有好的机会照样能够抗击金军,为国尽忠。
💬互动话题
1️、如果你是宋高宗,会如何处理岳飞问题?
2️、假设岳飞听从"莫须有"罪名选择妥协,南宋命运会改变吗?
3️、评论区提名:你认为历史上还有哪位功臣与岳飞遭遇相似?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