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誉社长
李刚田 童衍方
顾问
吴静初 赵 熊 孙慰祖 崔志强 徐利明
郭 强 许雄志 范正红 高庆春 王宏伟 陆元峰
指导老师
沈继良 沈鼎雍 管凌 江继甚 张炜羽 蔡毅 李砚
社长
李 早
副社长
徐凤超 翁志强 李 卓 来炜烽
秘书长
来炜烽
序
刀笔承古韵,方寸见乾坤。乙巳新春、湖上风来,让我们以敬畏之心,邀您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金石之约。
篆刻,是镌刻于方寸之间的文明密码,是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融文字之美、金石之坚、匠心之巧于一体,以一刀一笔勾勒山河气象,以朱白相映传递文化精魂。正如陈振濂先生所言,篆刻艺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基因,而湖上印社的诞生,正是西泠文脉的延续与升华。我们以刀为笔、以石为纸,搭建起传承与创新的桥梁,让印学精神在交流中焕发新生。
社长李早先生曾言:"不问何所至,但问耕耘否。"湖上印社的社员们,正是秉持这样的初心相聚。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因对篆刻艺术的赤诚热爱而同行;他们以刀石对话历史,以方寸丈量文明,在传承中求索,在切磋中精进。每一方印章,不仅是技艺的凝练,更是匠心的独白,是对"金石永寿"的当代诠释。
今日,我们借网络之翼,将社员们的潜心之作呈现于方寸屏幕之间。这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亦是对未来的期许。愿这一方方朱白印记,能让更多人触摸中华文化的肌理,感知篆刻艺术的魅力;更愿湖上印社成为一盏明灯,照亮印学传承之路,让千年金石之声,响彻时代长空。
刀石无界,匠心永传。让我们携手同行,以方寸之印,刻写文明的新章!
——湖上印社

西泠印社理事 湖上印社社长
李早,1953年生于浙江杭州,籍贯湖南长沙,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上印社社长。曾任西泠印社出版社副总编辑,担任《西泠印社印谱丛编》《西泠印社百年藏印精选》等多种大型图书主编,策划主持出版《西泠八家印谱》《晚清民国六家印谱》《西泠印社四创始人印谱》《西泠印社历任社长印谱》等多种原印手拓印谱。
李早作品
青草池塘处处蛙

边款:青草池塘处处蛙

复归于婴儿

见素抱朴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执古之道燕处超然

边款:执古之道燕处超然

观云轩

大运伴我行

大运伴我行

歌事遂情

风规自远

-骑绝尘

长相守

继起应争第一流

春雷

江山如画

边款:江山如画

春未老诗酒趁年华

边款:春未老诗酒趁年华

雪尽冰消

印传东汉

边款:印传东汉

把酒祝东风 且共从容

边款:把酒祝东风 且共从容

开瓮勿逢陶谢

边款:开瓮勿逢陶谢
李早篆刻艺术:传统文脉与当代精神的交融作为西泠印社理事、湖上印社社长,李早先生是当代篆刻与书法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他承袭家学,其父李伏雨先生为西泠印社出版社创办人之一,父子二人同为西泠印社社员,这一家学渊源为其艺术奠定了深厚的传统根基。近年来,李早先生的作品与活动进一步彰显了他对传统篆刻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文化使命的践行。
李早的艺术风格以“清刚古朴”著称,其篆刻作品融汇战国古玺、汉印及明清流派之精华,兼具金石气韵与文人意趣。他尤擅小篆与草书,小篆“整饬流畅”,草书则追求“尚意之境界”,如纵逸豪放的笔触中暗含对古典法度的敬畏。例如,其篆刻作品“复归于婴儿”与“见素抱朴”以简练刀法表现道家哲学的返璞归真,线条刚健中见柔韧,布局疏密有致,呼应了“柔毫铁笔大有清刚之气”的评价。
在题材选择上,李早先生注重传统文脉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以婉约诗句入印,通过圆转流畅的线条与虚实相生的构图,将诗意转化为视觉语言;而“大运伴我行”等现代题材作品,则尝试以传统刀法表现当代生活的节奏感,展现了篆刻艺术的适应性。
近两年,李早先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播与美育实践。2024年12月,他在西泠印社与中国计量大学联合举办的“宋韵主题创作展”中,以参展艺术家身份发言,强调“扎根传统、立足当代”的创作理念。展览中,其作品通过“翰墨丹青”与“金石宋韵”两大单元,展现了宋代雅致审美与现代艺术思维的碰撞。
此外,李早先生持续推动篆刻文化的社会普及。2023年10月央视《平凡匠心》节目中,他通过讲述家学渊源与西泠印社历史,向公众传递篆刻艺术的深厚底蕴。节目特别聚焦其“承家学”的自我定位,揭示了传统艺术在代际传承中的生命力。
从李早先生近年创作内容可见其艺术追求的多维性:如“复归于婴儿”“执古之道燕处超然”等,以刀为笔诠释道家思想,刀法质朴厚重,体现“以古为新”的创作观。诗意转化: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以无边章法呼应诗句的柔美意境,朱白对比强化画面感;“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则通过错落布局模拟酒酣耳热的疏狂之态。时代呼应:如“大运伴我行”“春雷”等作品,以雄健刀锋与动态构图表达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态度,兼具传统金石味与现代视觉张力。文人雅趣:“观云轩”“歌事遂情”等闲章,以小写意风格传递文人书斋情趣,刀痕若断若续,似有云气缭绕其间。
李早先生的艺术实践,既是对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宗旨的延续,亦是对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回应。他通过“青草池塘处处蛙”的田园意象与“继起应争第一流”的进取精神,将篆刻从方寸之隅拓展至更广阔的文化语境。正如其在宋韵展中所言,艺术需“知从所来,放明所去”——这一理念不仅贯穿于其作品,更体现在他对美育传播的躬身实践中。未来,李早先生的艺术探索或将继续深化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为篆刻这一古老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
湖上印社秘书处
编辑:兰洪海
审核:来炜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