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誉社长
李刚田 童衍方
顾问
吴静初 赵 熊 孙慰祖 崔志强 徐利明
郭 强 许雄志 范正红 高庆春 王宏伟 陆元峰
指导老师
沈继良 沈鼎雍 管凌 江继甚 张炜羽 蔡毅 李砚
社长
李 早
副社长
徐凤超 翁志强 李 卓 来炜烽
秘书长
来炜烽
序刀笔承古韵,方寸见乾坤。乙巳新春、湖上风来,让我们以敬畏之心,邀您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金石之约。
篆刻,是镌刻于方寸之间的文明密码,是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融文字之美、金石之坚、匠心之巧于一体,以一刀一笔勾勒山河气象,以朱白相映传递文化精魂。正如陈振濂先生所言,篆刻艺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基因,而湖上印社的诞生,正是西泠文脉的延续与升华。我们以刀为笔、以石为纸,搭建起传承与创新的桥梁,让印学精神在交流中焕发新生。
社长李早先生曾言:"不问何所至,但问耕耘否。"湖上印社的社员们,正是秉持这样的初心相聚。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因对篆刻艺术的赤诚热爱而同行;他们以刀石对话历史,以方寸丈量文明,在传承中求索,在切磋中精进。每一方印章,不仅是技艺的凝练,更是匠心的独白,是对"金石永寿"的当代诠释。
今日,我们借网络之翼,将社员们的潜心之作呈现于方寸屏幕之间。这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亦是对未来的期许。愿这一方方朱白印记,能让更多人触摸中华文化的肌理,感知篆刻艺术的魅力;更愿湖上印社成为一盏明灯,照亮印学传承之路,让千年金石之声,响彻时代长空。
刀石无界,匠心永传。让我们携手同行,以方寸之印,刻写文明的新章!
——湖上印社

楼建锋,浙江诸暨人。别署剑锋。字山阴闲人、号木娄斋主人。湖上印社社员,诸暨印社社员等。从事编著出版工作。
刀锋上的文化修行——观楼建锋篆刻中的时空对话在杭州西泠印社的百年青砖上,在诸暨苎萝山下的溪石间,楼建锋的篆刻刀始终在寻找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密码。这位以"木娄斋主人"自居的出版人,将编著工作中对文字的精研转化为金石之上的艺术表达,在方寸之间构建起一座贯通古今的文化桥梁。
从"惊蛰"节气到"心心相融@未来"的亚运口号,他的印面世界呈现出奇妙的时空折叠。甲辰刊刻的"攻坚克难"四字,以汉印的浑朴刀法刻就当代精神,在方寸空间中,冲刀的力道与切刀的精准形成张力,恰如破浪前行的姿态。而"散作乾坤万里春"的闲章布局,则让人看见明代文人印的流风余韵,行刀如笔的书写性在"春"字末笔的飞白中翩然起舞。
建锋的篆刻始终保持着对文字本体的敬畏与创新。"雅量高致"四字以唐印演绎,暗藏当代构成意识。最令人称道的是"居无求安"印,将老子的哲学思考浓缩于小小印面,用浙派碎切刀法营造出山居岩壁般的肌理,让每个字都成为立体的思想雕塑。
作为文化传播者,楼建锋的篆刻超越了单纯的艺术创作。从"家书抵万金"的文人情怀到"求知堂"的治学精神,从"修身立节"的道德追求到"长寿乐宜食"的生命哲学,每方印章都是微型文化芯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竹乐轩"印,狭长形制暗合竹简形制,用刀如削简的爽利,在当代篆刻形制探索中力求辟出新境。这些镌刻着文化密码的印章,正通过媒体的传播,在数字时代延续着金石永固的文化理想。
当雕刻技术正在模糊手工与机械的界限,楼建锋的刀锋始终保持着对传统篆刻程式的敬畏与重构。甲辰年刊刻的"人生如寄",以单刀直入的方式刻出苍茫气象,崩裂的石痕恰似生命历程的斑驳印记。这种将技术锤炼升华为哲学表达的能力,使得他的篆刻既是传统文化的当代注解,也是数字洪流中的刀影烛光。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楼建锋的刻刀正在石头上撰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金石笔记。
楼建锋作品
乙巳大吉

惠风和畅 边款:惠风和畅 癸卯秋建锋刻

散作乾坤万里春 边款:散作乾坤万里春 建锋

居无求安 边款:甲辰 建锋刊

竹乐轩

修身立节 边款:修身立节 甲辰建锋刊

心心相融@未来 边款:心心相融@未来 甲辰建锋刊

人生如寄 边款:人生如寄 甲辰建锋刊

攻坚克难 边款:攻坚克难 甲辰建锋

惊蛰 边款:惊蛰 甲辰建锋刊

天子罢庸田 边款:天子罢庸田 甲辰建锋刊

家书抵万金

凝心聚力 边款:凝心聚力 甲辰建锋刊

求知堂

酌酒

长寿乐宜食 边款:长寿乐宜酒食 甲辰建锋刊石

雅量高致 边款:雅量高致 甲辰夏建锋刊

湖上印社秘书处
编辑:兰洪海
审核:来炜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