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说赵周两个姨娘是“苦瓜匏子”?为什么袭人还上赶着做姨娘?

润杨红楼笔记 2025-04-18 22:00:39

在《红楼梦》中,尤氏称赵姨娘和周姨娘为“两个苦瓠子”,这一说法形象地概括了她们在贾府的悲惨处境。而袭人尽管知道姨娘的艰难,仍然竭力争取成为宝玉的姨娘,这背后涉及身份、待遇、未来保障等多重因素。

润杨从两个方面分析这一问题:

一、尤氏为何称赵姨娘和周姨娘为“苦瓠子”?

“苦瓠子”是一种苦味的葫芦,比喻赵、周二人的生活苦涩无望。她们的“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身份尴尬,半主半奴。

姨娘名义上是半个主子,但实际上地位低下,既不被正妻王夫人真正接纳,也常被下人轻视。例如,赵姨娘虽是贾政的妾室,却常被王熙凤等晚辈呵斥,甚至被戏子芳官辱骂“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13。

姨娘需履行仆役的职责,如在主母的房间侍立、给出入的主人甚至晚辈打帘子。

姨娘的待遇远低于正妻。王夫人月例20两,姨娘仅2两。王夫人有四个一等大丫鬟,4个二等丫鬟,8个小丫鬟。姨娘只有2个小丫鬟。

儿女关系疏离。

赵姨娘虽生有探春和贾环,但探春为避嫌,公开场合只称她为“姨娘”。

周姨娘无儿无女,更显孤苦,未来毫无依靠。

性格与待遇的悲剧。

赵姨娘性格泼辣却愚昧,常因争闲气惹祸;周姨娘安分守己却毫无存在感,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姨娘的命运完全受制于王夫人,后者暗中排挤赵姨娘,漠视周姨娘,使她们的生活更加艰难。

尤氏的话不仅是对她们处境的同情,也暗讽王夫人不够宽厚,导致姨娘活得如“苦瓠子”一般。

二、袭人为何仍竭力争取做姨娘?

尽管姨娘地位低下,袭人仍积极争取,原因如下:

相比普通丫鬟,姨娘仍是阶层跃升。

丫鬟到了年龄通常被配给小厮,世代为奴,而姨娘至少能摆脱奴籍,月例提高(袭人若成姨娘,月钱可从1两升至2两以上),并有丫鬟伺候。

姨娘若生下子女,晚年可能有依靠,如赵姨娘可能因贾环得势,而改善生活现状。

袭人自信能掌控宝玉,避免重蹈赵姨娘的覆辙。

赵姨娘无法拿捏贾政,而袭人深谙宝玉性情,能通过“劝学”“装睡撒娇”等方式影响他,甚至让宝玉主动道歉。

宝玉性格怜香惜玉,袭人相信即使为妾,宝玉也会持续关爱自己,不像贾政对赵、周那般冷漠。

押宝薛宝钗,谋求未来保障。

袭人认为若宝玉娶黛玉,自己可能被冷落,而宝钗和她已经达成共识,互相帮助。只要宝钗当上宝二奶奶,她就是未来的姨娘。更何况,当王夫人给袭人赏菜的时候,薛宝钗已经暗示袭人:以后还会有更大的恩赐。

袭人认为,自己之所以得到姨娘的待遇,都是宝钗暗中帮衬的结果。既然宝钗能让她得到姨娘待遇,那么日后就会给她姨娘的身份。一旦自己推动“金玉良缘”,薛宝钗一定投桃报李,给她想要的富贵和姨娘身份。自己当上姨娘后,会有薛宝钗的庇护,不会像赵姨娘那样被王夫人嫌弃。

家族压力与个人野心。

袭人出身贫寒,家人曾卖她换钱。成为姨娘意味着稳固的经济来源和家族地位,她甚至以“死也不回家”表决心。

她的“争荣夸耀之心”促使她不甘为奴,即便前路艰难也要一搏。

总结

尤氏口中的“苦瓠子”揭示了姨娘制度的残酷,但袭人的选择反映了底层女性在有限出路中的挣扎。姨娘身份虽苦,却是丫鬟们唯一可能的晋升途径,而袭人凭借对宝玉的掌控和对未来主母的算计,自信能避免赵、周的命运。当姨娘是袭人能够想到的最优选择。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