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这个名字咱们中国人都不陌生。它是中国四大海域之一,窝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华北平原中间,面积大约7.7万平方公里。
说起来,渤海水不算深,平均才18米,最深处也就80米。可别小瞧这浅浅的一片海,它对咱们国家的重要性可不小。
渤海不光是北方渔业的大本营,还是京津冀海上交通的命脉,更是中国海疆安全的屏障。说白了,渤海就是咱自家的“家养海”,每一滴水都属于中国,没人能抢走。

要说渤海为啥能成内海,这可不是随便划条线就能定下来的。内海的意思,就是这片海完全归一个国家管,外国船想进来,得先打招呼,得到允许才行。
渤海能成内海,靠的是它的地理位置和国际法的撑腰。渤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夹着,两个半岛之间最近的地方叫渤海海峡,宽度大约102公里,也就是54海里。
这距离听起来不远,但光靠这个还不够。关键在于渤海海峡里有个庙岛群岛,尤其是最北边的北隍城岛。这小岛就像一把锁,把渤海给锁住了。

咱们得先弄明白啥叫领海。领海就是从海岸线往外延伸的一片海,属于国家的领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每个国家可以把领海定为12海里宽。
中国在199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里,也定了12海里的领海宽度。再看渤海海峡,北边有条老铁山水道,宽度大约22海里。
从北隍城岛往北推12海里,从辽东半岛南端的铁山角往南推12海里,这两片领海在老铁山水道碰一块儿,把整个水道盖住了。
这样,渤海就全被中国的领海包起来了,成了内水。外国船想进渤海,得先过领海这一关,而国际法规定,外国军舰进领海得提前通知、得到同意。所以,渤海就成了咱独一份的“家养海”。

说到锁住渤海的功臣,北隍城岛绝对是头号玩家。它在庙岛群岛的最北边,是32个岛屿里最靠近辽东半岛的一个。北隍城岛面积不大,才2.72平方公里,岛上有800多户人家,2400多口人。
别看它小,位置太关键了。从北隍城岛往北12海里,领海正好能盖住老铁山水道,把渤海和黄海隔开。没有这小岛,渤海的内海地位可能就悬了。
庙岛群岛整体也很重要。它横在渤海海峡里,总面积53.17平方公里,32个岛屿像一串珍珠,串起了多条水道,比如老铁山水道、北砣矶水道啥的。

这些岛屿不光是地理上的屏障,还是海疆安全的防线。历史上,这儿是海盗和外敌爱瞄准的地方,现在则是咱守海的要塞。
北隍城岛上还有灯塔和气象站,给过往船只指路、报天气。岛民多以打鱼为生,祖祖辈辈守着这片海。
庙岛群岛里最大的岛是南长山岛,面积12.3平方公里,是长岛县(现在归蓬莱区)的中心,旅游资源也不少,像海滨浴场、海洋公园啥的,年年吸引不少人。

渤海成内海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1958年,新中国发了《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领海宽度12海里,同时明确渤海是内水。这声明一出,美国等国家不乐意了,但咱立场坚定,硬是把主权保住了。
这声明有国际法撑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才正式通过,可领海的概念早就有共识了。12海里是国际惯例,中国定这个宽度合情合理。
更别说渤海还有历史依据。清朝时,渤海就叫“内海”,外国船进来得先请示。新中国继承了这传统,把渤海划成内水,没毛病。
地理上,庙岛群岛和北隍城岛把渤海封得死死的,国际法也认内水的地位。内水就是领土的一部分,国家有完全主权。外国船进内水,得守咱的规矩,不然就是挑衅。现在,渤海的内水地位国际上也没啥争议了。

渤海不光主权上归咱,经济和战略上也重得不得了。它是北方渔业的大粮仓,黄花鱼、对虾、螃蟹啥的,产量高得很。沿海渔民靠这个吃饭,日子过得挺滋润。
渤海还有天津港、秦皇岛港这些大港口,撑起了环渤海的经济命脉。底下埋着石油和天然气,胜利油田就是从这儿挖出来的,给国家供了不少能源。
战略上,渤海是京津冀的海上门户,也是北部海疆的屏障。守好渤海,等于守住了北方的安全线。所以,这片“家养海”对咱来说,真是宝贝疙瘩。

不过,渤海也有烦心事儿。工业化搞得快,污染也来了。工厂废水、生活污水往海里排,过度捕捞又把鱼捞没了。过去几十年,渤海的水质和渔业资源都下滑得厉害。
2001年,国家坐不住了,启动了渤海环境保护工程,砸了不少钱治污染。2005年起,清理船开始巡海,捡垃圾,岸边的污水处理厂也上马了。努力这么多年,水质好点了,但问题还没根治。渔民也开始用环保渔网,既多捕鱼,又不毁海底。
政府还推了个“蓝色经济区”计划,把渤海当重点。科研人员上岛测水质,教渔民新法子。岛上学校也开了环保课,让娃娃们从小知道护海的重要性。渔民还自发捡海滩垃圾,有的转型搞渔家乐,既赚钱又护生态。

渤海的交通也在升级。烟大跨海大桥要连烟台和大连,横跨渤海海峡,路过庙岛群岛。这桥要是建好,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
现在烟台到大连,陆路得绕1300多公里,坐船得过120多公里海路。大桥通了,车程就几小时,方便得不得了。它还能拉动环渤海的经济,把烟台、大连这两个港口城市连紧实了,沿线发展也能跟上。

对岛民来说,桥建好了,海货运内地更快,卖得更广。旅游也能火一把,游客来得多,岛上日子更好过。
不过,建桥不简单,渤海海峡水文复杂,投资大,还得小心别破坏生态。现在勘测和准备工作已经开了,施工队正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