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示好?耶伦称中美无法分开,呼吁合作,中媒提醒:别抱幻想

谷秋聊国际 2023-07-09 12:19:05

7月6日下午,美国财长珍妮特·耶伦抵达北京,这是全球两大经济体恢复经贸对话的第一步,在现场,中美代表握手近20秒,天空上也应景地出现了一道彩虹,这一切似乎释放了积极的破冰信号,但结果是否会满足外界期待,仍取决于美方的态度。

7月7日,中国财政部就此事亮明立场,强调耶伦访华,是落实了中美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加强两国财金领域沟通的具体举措,同时提醒美方,中美贸易战没有赢家,希望美方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美合作共赢。随后,中国高层会见耶伦,表达了中方希望中美关系重回健康轨道的意愿。

自中美巴厘岛会晤后,美方并未信守承诺,改变对华认知和政策,反而在台湾问题、中美经贸、科技领域继续遏制中国,而美方在“气球事件”上的处理方式更加剧了中美的分歧,随后的蔡英文窜美更是将中美的矛盾推向了高峰,面对美方的挑衅,中方开展了有力的反制,这令美方保持了一定清醒,并数次表达了访华意愿。

中方并不拒绝沟通对话,但强调沟通应当有价值,不能为了沟通而沟通,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在布林肯访华后,美方不但没有表露缓和中美关系的诚意,反而在台海、南海对华军事挑衅,近期还公然干涉自治区的执法工作,这为耶伦的访华注入了负能量。

耶伦访华的目的十分明确,按照美国财长的职能分工,耶伦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美国的财政政策,负责税收和债务管理等工作,耶伦来访明显不是为了关税而来,也不是为了美国内部征税或汇率问题,耶伦跟中方能谈的,一是通胀,二是美债,其他的都不是耶伦的分内之事。

当前美债高达32万亿美元,而美国内部各种问题交织,导致美债的市场预期不断下降,不仅发售出现困难,世界多国还纷纷抛售美债,唯恐美国债务违约,在这种情势下,中国对美债的态度至关重要,劝说中国购买美债,应当是耶伦的首要任务。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耶伦在同美国企业代表会面时声称,切断中美经济之间的联系几乎没有可能,这将导致世界市场的不稳定,耶伦还在北京表示,中美应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因为这是生存威胁,耶伦还转达了拜登的话,称“让两国关系走向更正确的道路,保持开放和诚实的沟通渠道,符合双方利益”。

耶伦被称为美国政坛的“鸽派”、“温和派”,理由是她曾经反对过中美贸易战,也反对与中国脱钩,但事实上美国政坛没有所谓的“鸽派”,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典型的三分法,在该合作的领域合作,该竞争的领域竞争,该对抗的领域对抗,美国不同部门之间仅是对领域的划分存在分歧,但大方向并没有冲突。

在4月份的演讲中,耶伦曾提到寻求建立中美健康的经济关系,但同时主张使用各种手段应对“中国经济胁迫”,包括出口管制、制裁和审查等。在耶伦来访前,美媒发布报道,称耶伦的挑战是让中方相信,美国以国家安全名义打压中国的半导体,并不是为了损害中国经济。

对耶伦的来访,南方日报说出了大实话,称耶伦访华是个好迹象,但在布林肯访华的前车之鉴下,对耶伦的来访不应期待过高,美国将一如既往做中共不喜欢的事,说中国不喜欢的话。

0 阅读:22

谷秋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