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信创产业由硬向软加速演进、AI技术走向垂直落地的时间点,成立于2009年的斯贝达电子,正在国产化、高可靠边缘计算领域走出一条深耕实干、系统赋能的路径。凭借自研的AI边缘计算架构和异构算力整合能力,深圳市斯贝达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贝达)正服务于科研院所、电力系统、应急指挥、特种装备等多个对稳定性、安全性有着极高要求的行业,并在信创操作系统适配、AI操控终端落地、边缘云智能应用等方面展现出“平台级提供者”的能力。在日前举行的CITE 2025展会上,深圳市斯贝达电子有限公司总工王晓磊对与非网记者介绍了斯贝达电子的主要产品及未来发展方向。

深圳市斯贝达电子有限公司总工王晓磊
民用科技赋能特种场景,“边缘AI”与“国产化”双轮驱动据王晓磊介绍,斯贝达的技术核心可归纳为两个关键词:“高可靠的边缘AI边缘计算”和“100%国产化平台支持”。公司创始团队主要来自中兴、华为等企业,核心骨干多毕业于国防技术院校,这种背景决定了斯贝达对“可靠性”与“自主可控”的高度敏感。 在CITE 2025展会上,斯贝达重点展示了基于昇腾310与瑞芯微RK3588的异构平台解决方案,涵盖AI操控终端、高可靠加固计算机、边缘AI算力盒子等多款产品。其中,昇腾310具备176 TOPS INT8推理性能,RK3588提供6TOPS NPU和8K视频编解码能力,两者的组合为“图像+语音+决策”三位一体的AI场景提供坚实底座。 斯贝达的AI边缘逻辑计算模组与数据处理盒产品已广泛嵌入消防、医疗、教育、装备制造等行业系统中,部分产品通过GJB322国军标加固测试,防护等级达到IP68,支持-40℃至60℃宽温工作、防盐雾、防霉菌、防跌落、防辐射等严苛环境下的连续作业。斯贝达的三防级别不仅在纸面规格上达标,更经过大量实战场景中的验证,获得客户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充分认可。 王晓磊介绍了针对特种行业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斯贝达为无人机集群提供的AI操控终端方案。面对无人机自带AI负载高、耗电量大、续航能力受限的问题,斯贝达通过边缘算力转移,将前端图像识别等任务交由终端设备完成,从而降低无人机端的计算与能源压力,提升续航和操控范围。 具体方案上,斯贝达通过视频流的实时传输,将原本由无人机负担的图像识别任务转移至具备AI加速模块的操控终端执行,配合自研的图像处理算法,实现了远距离、低延时的编队控制。此外,通过支持北斗+自组网的定位与组网能力,终端可快速形成闭环控制系统。该方案已在应急救援演练、边境监控、森林防火等多个场景中落地,为多旋翼和固定翼平台的智能化协同提供了新范式。 针对特种行业的AI模型训练方面,斯贝达基于自研逻辑平台推出了支持352T算力的训练一体机方案,单颗设备即可运行32B模型,满配可支撑600B级别的推理文件。相较此前非国产平台动辄两三百万的成本,该方案已将价格压缩至百万元以内,具备实际部署可行性。 在数据侧,斯贝达强调以行业场景为导向的数据采集与模型训练策略。例如在应急指挥领域,构建了涵盖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匹配的全链路方案,形成从语音唤醒到响应推理的边缘智能流程。 “我们现在的模型部署主要以行业私有化为主,很多模型都是客户侧进行微调再部署的。”王晓磊透露。从组件到整机:加固终端与AI算力盒子的多样部署斯贝达的整机终端产品也体现了其对于可靠性和部署效率的理解。 其加固型全国产手术终端基于瑞芯微RP3588平台,配备8核CPU与16GB内存,已在多个特种项目中部署。轻量化版本仅重500克,支持IP67/IP68三防等级,具备北斗定位、自组网通讯和AI算法本地推理能力,适用于应急指挥、野外执法等复杂环境。 此外,终端在多批次部署中展现出良好的可维护性与统一管理能力,支持充电底座集中管理、远程设备监控与数据同步,在公安、城管、电力等领域获得批量部署。 边缘AI算力盒子则支持容器化部署与可视化管理,30分钟即可完成智能场景落地,并集成多种行业算法模块,可实现即插即用。目前已在电力巡检、智慧交通、矿区监控等领域实现批量部署。 该产品还集成了电池管理、热插拔供电模块和工业级I/O接口,满足车载、舰载、变电站等高安全等级场景下的稳定运行需求。国产供应链验证闭环,自建实验室打造“全链条适配力”为应对元器件国产替代进程中的质量验证难题,斯贝达自建了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筛选实验室,拥有CNAS/CMA认证的元器件检测能力,可为自身及第三方出具测试报告。公司认为,当前34%进口关税与供应链外部不确定性正在倒逼国产元器件生态的成熟,而斯贝达正站在这股趋势的“验证前线”。 其自建实验室涵盖温度冲击、湿热、跌落、辐射、盐雾、霉菌等复杂环境模拟,并通过元器件级、模组级、整机级三层测试流程建立适配体系,提升整体方案的长期可靠性。 王晓磊认为,国产化不是一个零散的芯片替换过程,而是从模组、电源、操作系统到算法平台的全链条适配。在这一背景下,斯贝达正逐步扩大其在整机集成与国产替代方案中的角色,从原来的设备模组供应商转型为系统解决方案协同者。平台战略:搭建异构算力桥梁,打通华为与瑞芯微两大生态当前国产生态往往面临软件栈、驱动层、算力适配等割裂问题。王晓磊表示,斯贝达以其强大的系统整合能力,在华为昇腾与瑞芯微之间搭建起异构桥梁:华为平台提供AI主干处理与生态保障,瑞芯微平台则以其开放性与灵活性补足场景特定算力需求。 据介绍,斯贝达发布的基于昇腾与RK3588组合的方案,已成功部署在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自动驾驶前装控制器等复杂控制场景中。“以往华为单一平台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能通过异构组合打通,形成软硬件一致、生态闭环的国产平台。”王晓磊强调。 为打通底层接口和操作系统适配,斯贝达开发了完整的操作系统适配服务,支持麒麟、欧拉等国产OS平台,并结合自身的BSP与驱动开发能力,实现应用软件的高效对接。 更重要的是,斯贝达还被华为授予“APN钻石伙伴”身份,在部分领域可获得华为最深层次的接口支持,参与其能力开放的顶层设计。作为少数几个拥有华为深度接口权限的合作方,斯贝达在整个信创技术生态中扮演着“二次分销+解决方案加速器”的角色。结语:信创生态重构中的技术桥梁从模组到整机,从训练平台到应用部署,从系统底座到生态连接,斯贝达构建的是一个典型的“国产技术桥梁”企业形态。它既具备对国产平台的深度打通能力,又能提供覆盖全链条的软硬件适配服务,更有能力将AI技术真正落到边缘端、行业端。 目前,斯贝达已在全国设有4大研发中心和14个分支机构,涵盖深圳、郑州、成都、长沙等地,形成了从研发到量产、从模组到整机的完整闭环研发体系。这种分布式的研发布局,也使其具备快速响应区域客户定制化需求的能力。 在AI国产化和信创深化发展的长周期背景下,斯贝达的路径或许正代表着一类技术企业的走法:避开纯算法、纯芯片的“内卷红海”,而在软硬件系统整合、平台异构打通与垂直应用模型中找到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