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夏。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已经到了濒临的边缘,当此之时,湖南、湖北、广东、四川等省相继爆发保路运动,其中尤以四川运动最为激烈。
而在以后几十年的岁月里,四川会用实际行动证明对于反抗压迫和侵略,川军没有一个是软弱者。
伴随着全国第一个脱离清政府的荣县独立,保路运动瞬间被推向高潮。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正式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辛亥革命的消息传到日本之后,蒋介石为此兴奋不已,在日本陆军中见习而备受折磨的他,立即收拾行囊返回上海。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不是一个愣头青,他深刻认识到人脉是个好东西,而对他颇为欣赏的陈其美,便是蒋介石走向独裁之路的第一个垫脚石。

1913年,陈其美宣布上海独立响应二次革命,奉其命攻打江南制造局的蒋介石由于指挥不当,使得革命军损失惨重,而他自己也被哨兵抓获。
革命马前卒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逐渐成长为政治阴谋家的蒋介石嗅到了权力的味道,他按耐不住内心对权力的渴望,从日本返回上海投靠浙江老乡陈其美。
作为蒋介石革命路上的引路人,陈其美对蒋介石是很器重的,至少当时他在蒋介石身上没有看到他所隐藏的权力欲望。

在时任护军都督陈其美的安排下,蒋介石得以成为一支先锋小队的指挥者,而陈其美交给他的任务则是率领这支先锋小队前往浙江杭州,参加光复浙江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蒋介石表现一般,但凭借革命军冲锋陷阵,进一步获得了陈其美的认可。
此战之后,蒋介石被陈其美提拔为沪军第五团团长,为了提高蒋介石在沪军中的地位,陈其美与沪军第二师师长黄郛与蒋介石还结为了“盟兄弟”。

朝中有人好办事,蒋介石也在沪军中有了一席之地,这也是为何蒋介石对陈其美无比敬重的根源所在。
1912年1月,光复会与同盟会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领袖陶成章反对孙中山的领导并计划北伐而威胁到了陈其美的权力。

陈其美便派遣蒋介石将其刺杀,案发之后,蒋介石被迫逃往日本,在此期间,蒋介石在陈其美的支持下还创办了《军声》杂志。
二次革命在日本的日子里,蒋介石虽然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局势,但有着革命党的资金支持,他逛日本堂子的日常爱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虽然此时他的长子蒋经国已经十岁有余,但依然无法阻止蒋介石寻花问柳的风流,这也使得蒋介石后来每次回家都不拿正眼瞧发妻毛福梅,有时候甚至对她拳打脚踢。

这也埋下了蒋经国在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和憎恨反对父亲的伏笔。
在日本待够了的蒋介石,萌生出了要去德国继续学习军事的想法,不过就在他要动身之时,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孙中山便举起“二次革命”的大旗讨伐袁世凯。
蒋介石听闻之后二话不说,再次返回上海,继而担任了陈其美的参谋长。

当时陈其美并不主张武力讨伐袁世凯,觉得民国已经成立要按照法律来解决争端,可结果袁世凯给了他一个响亮的巴掌。
侥幸逃脱1913年6月,袁世凯下令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陈其美无奈只能响应孙中山的号召,组织江西、南京等地的国民党起义。
1913年7月,陈其美宣布上海独立并起兵反袁。
袁世凯急于控制局势,便委任心腹郑汝成为总执事,并让他率领两艘军舰护送临时改编的海军警卫队千余人直奔黄浦江,进驻江南制造局。

当时在上海的讨袁军队大概有7500人,陈其美便劝说郑汝成投降交出江南制造局被拒绝,只能武力攻打。
蒋介石作为陈其美的参谋长自然要跟随冲锋陷阵,只是他的军事谋略实在是欠缺,一再建议陈其美强攻。
结果在黄浦江中各军舰的炮火猛攻下,陈其美率领的讨袁军损失惨重,而在撤退解散的过程中,蒋介石还被郑汝成的哨兵抓获。
哨兵看着其貌不扬的蒋介石以为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并未对他进行严加看管,这也给了蒋介石侥幸逃脱的机会。

蒋介石在上海东躲西藏,算是逃过了这次灾难,等到风声稍微平息后,担惊受怕的他再次东渡日本。
所以,自始至终,蒋介石都没有为革命牺牲的觉悟,他终究不是一个合格的革命党人。
参考资料:《蒋介石传》、《蒋介石全记录》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