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严嵩倒台时,他为什么要当着徐阶面说要给六心居题字?

不会落水的焱燚 2025-04-17 15:04:33

嘉靖四十一年正月十六晚,严府的辉煌的最后一晚,一切都很安静。

"严党"倒了,一夜之间传遍京城。

儿子被抓、羽翼被剪,本来是被拔掉牙齿的老虎,严嵩却还平静地躺在椅子上。与来口传圣谕的徐阶,保持着最后的体面。

听到嘉靖明天要见自己,严嵩开始了自己最后的表演。

透过这几坛酱菜,我们或许可以多少明白,嘉靖为什么最终倒"严党"而不倒严嵩。

酱菜是什么?

它代表的其实是,严嵩二十年来对嘉靖的忠心。

六心居赵老板,自然不会主动来,是被徐阁老派人叫来的。

严嵩叫徐阶,把赵老板叫进来。

给一直希望严嵩帮忙题字的赵老板现场题字,赵老板慌忙拒绝。

严嵩笑了:“今天,老夫白给他写字,他都不敢要”。

严嵩早已想到是这个结果,想必心中是五味杂陈的,不过一瞬,严嵩便咯咯笑起来。

今天演出第一个目标观众,便是徐阶。

严嵩期望的另一个观众自然是嘉靖,下一幕就要进宫去演衰老,给一个决定他命运的人看。

嘉靖视角:权术的终极平衡

嘉靖喜欢吃六心居的酱菜,严嵩就坚持每季送去新出的酱菜。

倒台之前要送,倒台之后更要送,严嵩始终把自己摆正为,嘉靖的贴心大臣。

人臣之心、人臣之礼、人臣之忠诚,始终不变。

看到这一坛坛酱菜,嘉靖也难免不会想到,严嵩为他遮挡风雨欲来、刀枪剑戟的一幕幕,所以嘉靖特意以一锅八宝粥作为了回应。

而今送酱菜的人失势了,想主动为六心居,题块匾竟被拒绝,人情冷暖只怕也触动了吃酱菜的人。

在嘉靖眼里,二十年的宰相,严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功过是非本无法一言以蔽之,何况很多时候是为自己背了锅,所以他才会心生同情。

忠心看见了,示弱也看见了。

嘉靖给到这位老臣一个体面,尘埃落定。

嘉靖作为权力棋局的操控者,始终遵循"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制衡哲学。

严嵩题字六心居的举动,实则是嘉靖默许的政治表演。

在帝王眼中,"六心"暗合《易经》"用六,利永贞"的卦象,既是对严嵩二十年首辅生涯的变相盖棺,也是对徐阶集团的警示,任何权臣都不过是皇权的临时容器。

嘉靖默许这场题字仪式,既保全了严党倒台的政治体面,又借"六心"二字暗示新贵:皇权才是真正凝聚人心的"一",任何“一党”不过是过眼云烟。

严嵩视角:儒宦美学的谢幕挽歌

吃完粥后,精舍只剩下严嵩和嘉靖两人,严嵩拿出了一份名单,这是为了洗白嘉靖心中自己的形象。

严嵩很懂嘉靖,并未为自己的任何罪名去申辩,嘉靖是非常明显的“顺毛驴”,此时的申辩和甩锅会被认为是对皇权的挑战。

相反严嵩到了最后一刻,还为嘉靖着想,把能干的人,给嘉靖留下了。

这几招,他只是重新唤醒了,嘉靖的恻隐之心。

有生存的机会,严嵩就要紧紧抓住,特意让徐阶帮忙,叫来了酱菜店老板,让所有人配合了他的戏。

嘉靖提起,早上六心居老板题字的事情,可见嘉靖的情报系统非常发达。

严嵩口中说,这是人之常情。

嘉靖却说,他不喜欢,让严阁老久在在这里题字,并盖上朕的宝印,刻了匾,送到酱菜铺,一早挂出去。

题完了匾,嘉靖又发话了。

他给严嵩出了一个主意,将六心居,改为六必居。

六合一同,天下一心。

严嵩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以行楷最为著名,字迹流畅,端庄。

他流传至今的作品,就有“六必居”榜书,牌匾方严浑阔,笔力雄奇博大。

深谙"为官三思"之道的严嵩,将题字演绎成精妙的政治行为艺术。

在徐阶面前挥毫泼墨,实则是向清流展示权臣的终极体面,即便倒台仍保有文化话语权。

这种充满文人意趣的抵抗,远比直白的辩驳,更符合严嵩"雅贿鼻祖"的人设。

最终嘉靖"赐嵩致仕,年赏禄米一百石",严世蕃等"严党"的核心人物也,仅论罪流放。

权力镜像:青词政治的永恒寓言

这场题字仪式,最终成为大明权力结构的,完美隐喻。

嘉靖看到的"六心"是权术平衡的注脚,严嵩写下的"六心"是士大夫精神的墓志铭,而徐阶接过的"六心"则化作新权力循环的起点。

将"六心居"改名为"六必居",更是嘉靖留给徐阶这些接任者看的。

一句话,酱菜还在,虽然送酱菜的人变了,但嘉靖的口味没有变。

他也希望送酱菜的人,像严嵩一样与自己一条心。

倒严而不倒严嵩,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严嵩这么多年无论怎么贪墨,他和嘉靖还是一条心的,所有的大决策都是顺着嘉靖的意思在办。

嘉靖这样决定,便是为了告诉文武百官,只要和他一条心,便是忠,他便能保全。

此时将”六千万条心“提出来,是为了警示接替者徐阶。

也是警告徐阶,要继续为嘉靖遮风挡雨,否则别怪他,在心中插一把刀了,“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盖上了忠孝大印,算是道长对严嵩的最后定性。

尾声

当三百年后"六心居"蜕变为"六必居",历史印证了严嵩题字的预言:任何政治集团终将坍缩为商品符号,唯有皇权与士大夫的博弈永不停歇。

这场充满玄机的水墨仪式,最终在历史的酱缸里,发酵成中国官僚政治的永恒寓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