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王维勤被活剐凌迟时一张罕见留影,面向人群,一脸的绝望

万物知识局 2025-04-11 18:00:46

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有它们专属的刑法,而在晚清时期各种酷刑交织在一起,让百姓的内心时刻处于惶恐中,人们的生活也非常困苦。

在众多的刑法中最令人无法接受的就是“凌迟”,它也有一个非常通俗的叫法,被人们称之为“千刀万剐”,活生生的人在毫无麻药的情况下眼看着自己的皮肤被割下。

残忍的行令人发指,可是在晚清时期有一个人被判处了凌迟却被百姓们拍手叫好,尽管这种刑法令人难以接受,可他的所作所为只能说是“罪有应得”,你知道他是谁吗?

王维勤这个名字在晚清众多人物中并不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存在,他曾是顺天乡试的举人,也是大桃的知县,原本是有望能够成为预备县令的,但因为他的恶行,最终被判处了凌迟。

凌迟这个刑法从明朝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鲜少有人会被判处这个刑法,凌迟数刀犯人都要保持在清醒的状态下,因为太不人道所以并没有广泛的使用。

在历史记载的资料中有一位太监叫做刘瑾他就是被凌迟处死的,而王维勤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既没有在天子脚下,也没有在皇宫之内,他又是做了什么才会被判处凌迟呢?

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简直令人发指,都说凌迟这种刑法不人道,太过残忍,可偏偏王维勤就是一个残暴不仁的“凶手”。

王维勤当时正经历着剿匪,为了能够立下功劳帮助自己在仕途上晋升,因此王维勤也非常重视这次机会,只可惜他将刀口对准的不是匪寇而是普通的老百姓。

在他的带领下与他同村的李家十多个普通百姓全部惨死,唯一留下的就是李家儿媳“小李马氏”,而他之所以留了活口可不是因为“大发慈悲”,而是为了将她卖给别人做媳妇。

自己就能从中赚取钱财,这才将马氏的性命留下了,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马氏竟然顺利逃脱,并且还去官府状告了王维勤这一泯灭人性的杀戮行为。

或许许多人都好奇,王维勤和李家究竟有何恩怨,导致他在妄图通过“滥杀”这种方式去换取仕途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家。

实际上主要还是因为两家本就有嫌隙,早期时候王维勤因为有举人的身份所以非常高傲,但是迟迟没有得到正式的告令,王维勤也就只能在家等待就职候补。

长此以往王维勤就开始变得无所事事,为了能够收敛钱财他就将目光投向了李家,只是想要明抢是肯定不可能的,王维勤就想要通过“诈财”这种方式让李家主动把钱拿出来。

说到底王维勤的这种想法就和现如今的“诈骗”差不多,不过因为李家迟迟不上当也让王维勤非常着急,终于在1899年的夏天,王维勤等到了“诈财”的机会。

李家长子饲养的猪自己跑了出去,这一跑丢失了猪还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猪把村民们即将收获的庄稼给践踏了,如此一来,李家就成为了全村人都反感的家族。

王维勤就赶紧借题发挥,不仅杀了李家的猪还要求他们必须要缴纳罚款,没曾想李家也是傲骨,随便怎么说都不肯缴纳,最终李际昌还被关进了大牢。

本以为此事已经十分稳妥的王维勤,就惦记上了大李马氏的容貌,在调戏她的过程中,大李马氏担心自己受辱,损坏了贞洁,因此直接拿起剪刀自杀而亡了。

出了人命案,王维勤即便有乡亲们的支持此时也是难以服众了,更何况李家当即就派人去府衙状告王维勤杀人。

那时候王维勤本就等着官府下达任命告书,想要成为官员的他自然不能背着人命案,因此原本还高高在上的他一下就失了气焰,反而主动和李家商量起解决办法。

最终“炸财”不仅没能成功,还反倒赔了李家1700吊钱,这无疑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因为大李马氏的死,王家彻底丢了脸面,这个恩怨也就结下了。

本以为王维勤一家不会再主动招惹是非,可一年后王维勤就对李家展开了屠杀,他“谎称”李家与匪徒勾结,因此集结了不少人前往李家。

名义上是“剿匪”,实际上就是为了泄愤,李家上上下下十余口人无一幸免,逃脱的小李马氏按照原定计划也是要被卖出去的。

好在她聪明逃脱并且选择了上诉,将王维勤的罪行公之于众,小李马氏本以为会有官府替她做主没曾想却是“官官相护”,甚至不少人怀疑她是想借此机会骗钱。

前前后后花费了三年时间都没有解决,就在王维勤沾沾自喜时,“那桐”受理了这个案件,那时那桐是新成立的工巡局事务大臣,知府、县令等都要听他调遣。

在他的审查下,小李马氏这才成功洗清了“行骗”的罪名,并且将这个杀害自己全家的“凶手”送上了断头台。

王维勤当即就被判处了凌迟,除此外,维护他的不少相关人员也被连根拔起一一定罪,当刽子手一刀一刀刮下皮肤时,王维勤因为疼痛不停的挣扎、扭动,直至离世。

或许他从未想到过有一天自己会为此付出代价,在他挣扎痛苦的时候是否会想起李家上下十余口人临死前的绝望与惶恐呢。

实际上王维勤之所以能够如此嚣张,也是因为有不少官员替他撑腰,这也反映出了晚清的现状,“官官相护”,当官的越过越好,百姓的生活却宛如是“人间炼狱”。

对于晚清底层百姓的真实生活你见过多少呢?他们的困顿与煎熬你了解过吗?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如若不是刻意减肥,很难相信会有人瘦成这副模样,然而在晚清百姓的身体状态大多都是这个样子,骨瘦如柴,整个人就仿佛是一具骨架包了一层薄皮一般。

清朝末期自然灾害加上时局动荡的原因,不少百姓连吃穿都成问题,官府面对这一现状非但没有想办法解决而是从上到下的一致腐败。

通过不断增加赋税,不断去压迫百姓的生活来充盈自己的生活以及日常开销,在晚清时期官员和百姓的生活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官员们大鱼大肉,夜夜笙歌,百姓却连米汤都喝不上,只能吃枯树皮、挖野草为生,底层人民只能在绝望中无声呐喊,晚清的腐败无能成为了王朝覆灭的“推进剂”。

每当看到这样的照片都会让大众的内心十分心酸,因为没有吃食,这位母亲只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一起外出乞讨。

因为饥饿母亲早已没了奶水,孩子也只能饿得嚎啕大哭,母亲望向摄影者的目光中满是悲凉与祈求,听着孩子的哭声此时的她多么渴望能够得到一个白面馒头或者一碗清粥。

只可惜能够帮助她们的人却是非常少,普通百姓养家糊口都困难,官员们只顾着自己的奢靡生活哪里还会去管这些“乞丐”的死活呢。

有时幸运能遇上有良心的官员或商人施粥赈灾,可这样的生活终究不会长久,民不聊生就成为了晚清的真实社会现状。

不仅如此让百姓们生活困苦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鸦片的“盛行”,面对列强清政府早已无力抵抗,只能眼看着能够毁人心智与身体的鸦片在中国流行。

许多达官显贵都会去购买鸦片,美其名曰是“享受”,实际上只是无法抵制鸦片的诱惑,官员都腐败选择不抵抗,百姓又如何能够逃脱鸦片的侵害呢。

这张照片就透出了那时人们生活的无奈,被鸦片“吸引”,无法自拔,尽管深知日子早已快过不下去了,可也会毫不犹豫花钱去购买鸦片。

乞丐每日乞讨大多也都是为了去买鸦片,因为没有多余的钱去不了烟馆,就只能蜷缩在墙边,躺在脏乱的地上,用仅有的力气去握住鸦片,令人唏嘘不已。

你能想象到“等死”是什么滋味吗?现如今国家兴旺,百姓的生活也越过越好,即便是贫困人民也能领取到应有的补助。

但是在晚清即便是朝廷有赈灾粮、赈灾款等也早已被“黑心”的官员们收刮一空,照片中这名女子因为长时间没有吃食,已经饿得无法行走。

不仅如此她的面容都十分凹陷,双眼突出,看上去也十分吓人,看到有摄影者,尽管她想要奋力求救,可身体却是纹丝不动,唯一能够反映的就是她仅有的意识。

如果没有人帮助她,或许再过一两天,她的意识就会慢慢消失,躺在这里的就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具仿佛被抽干鲜血的“尸体”。

这名男子也同样如此,虽说还能抬起头去看镜头,但是他的手臂却非常消瘦,胸前的胸骨也十分突出,没有吃食的他只能躺在地上等待命运的到来。

而他比那名女子唯一好的就是,在他的身上还裹着一张破席子,如若最后被饿死了,也不至于暴尸荒野,身上的席子就会成为他的“裹尸布”,和他一起被埋葬。

清朝廷的腐败无能加上官员们四处敛财、相互包庇,百姓们的生活也是一天不如一天,看着这些生活在晚清的底层人民,都会不由得感慨那时的生活太过煎熬与绝望。

这些无助的人被列强欺压,被官员们搜刮压迫,最终只能在无奈之下悲惨离世,看了晚清的旧照也会发自内心的感叹,如今的中国强盛、百姓的生活富足,这样的国家才是百姓的真正“庇护所”。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