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一名女网红被骂到挂在热搜挂了好几天。
她的网名叫全嘻嘻,全网加起来有200多万粉丝。
她本人,毕业于北大,后来前去香港中文大学读研,经历十年社会浮沉,妥妥的高知女性。
而这次她的翻车,就是起于她发布的一期采访视频。
情感专家潘幸知,赞152
采访视频中,她邀请了自己的两位同样毕业于北大,同样已婚的好友前来参与,一同对话日本女性学创立者上野千鹤子。
上野千鹤子作为日本女性主义的创始人,知名度非常高,她提出的一个“家庭主妇也是一份职业,也需要计算劳动报酬”的观点,对亚洲女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几年,随着思想的潮涌,她的名字也渐渐在中国广为人知。
这么一位传奇的女性,再加上全嘻嘻是北大高材生,所以两者的对话必然引来了无数网友的观看。
可没想到,全嘻嘻的提问实在让观众太下头了。
一开头,她就以一个问题成功点燃了观众的怒火,“您在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就意识到没有成家的打算,缘起是因为被男性伤害过吗,还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首先,对上野千鹤子稍微有所了解的读者都知道,上野千鹤子不婚不育的原因并非因为是男人,相反,她对男人是感兴趣的,但对婚姻不感兴趣而已。
其次,这句封闭性的提问背后逻辑就是,女人不结婚这本身就不正常的。没有被男人、原生家庭伤过,怎么可能会不结婚呢?
全嘻嘻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代入到提问中,正如网友所说,简直就是对上野千鹤子的肤浅臆断。
而后,上野千鹤子也给出了很清晰且很能引起大众共鸣的回答:“xing啊、爱啊这些东西没有办法用约定来约束的,大部分的婚姻都是女性在忍气吞声,只要陷入这样的制度,怕自己很容易陷进去。”
紧接着,两人开启的对话更是让网友无力吐槽。
全篇围绕男人和一些琐碎的家长里短来展开,“谈恋爱可以恋爱脑吗?”“对象是直男癌怎么办?”“婆媳关系怎么处理?”
而且全嘻嘻的话里话外,都以男人为中心,标榜自己是女性主义,但实则是娇妻文学。
自己是女性主义,却还是怕周遭眼光,选择跟一个学历、收入都不如自己的男人结婚;
婚前决定丁克,婚后却为了留住老公,防止老公出轨选择生孩子;
在21世纪,在取网名的时候居然还会冠夫姓;
老公有嫖的想法,女方竟然还帮老公美化这个行为,说成是购买特殊服务,并且还反思起自己是不是没给老公好的体验....
连上野女士都委婉地规劝道:女性,要对自己诚实,不要糊弄自己。
看完二十多分钟的视频,真的看得让人既生气又难受。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
“双方完全有壁,仿佛请上野老师来就是为了证明结婚才是主流,不婚是奇怪的。”
“与一位伟大的女性主义者的对话,不向前辈寻求推行女权的经验,不聊中国女性的困境,不聊女性主义的核心和女性意识的启蒙,却聊尽儿女情长、婆媳关系?”
之后,#北大宿舍对话上野千鹤子#迅速在网络发酵。
而全嘻嘻在事情发酵几天后,把视频直接下架了。
但这时,网友却一改过往的态度,让她重新把视频上架。
网友说:“也不为别的,就是想把上野老师单独的发言剪出来,你再下架也行。”
又损又有点好笑。
但的确,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虽然上野千鹤子已经75岁高龄,但整个人依旧散发着自信和知性女性的从容自洽。
她的发言,细细品味,温柔、清醒且有力量。
有的网友表示,听上野老师娓娓道来,莫名其妙地眼泪就流下来了。
也有网友说,听到上野老师的话,让我一直打破了过去对女性主义的看法,有一种廓然开朗的感觉。
02
上野千鹤子,这位常以微笑示人的女性,却曾被称为“日本最可怕的女人”。
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她就是一个十分“麻烦”的女人。
1948年,上野千鹤子出生在富裕的家庭里,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位传统的家庭主妇。
生活条件上无忧无虑,但可惜父母亲的关系却十分紧张。
父亲和当时大多数日本男性一样,是坚信“男主外、女主内”的典型大男子主义者,总在家里对母亲指指点点,挑三道四。
而母亲也和传统日本女性一样,在家里没有话语权,面对丈夫的指责只能隐忍,任劳任怨照顾着家里人。
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在当时的日本社会非常常见,在当时,男人一般都是在外工作,女人则在家中负责照料家中大小事务,即便有工作的女性,也只能从事着一些辅助性或者底层的工作。
显而易见,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低。
从小看着母亲的遭遇和经历长大,上野千鹤子情不自禁开始“厌恶自己身为女性这件事”,并发誓自己不能成为母亲这样的人。
在这个家庭当中,上野千鹤子备受父亲的疼爱,对于上野千鹤子的选择,父亲从不插手,但父亲对于她的哥哥弟弟却是极为严苛。
因为受到父亲的严苛管教,她的兄弟们都考上了好的大学,成为了医学科专家。
而备受“宠溺”的上野千鹤子,则随着自己的意愿考上了东京大学,去读“社会学专业”。
看似,父亲对上野千鹤子是宠爱的,是给予自由的。
但实则,这是冷漠的另一种表达。
因为父亲对女儿不抱任何期待,自然便不会花心思在她身上了。
上野千鹤子在之后回忆的时候也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的父亲很疼爱我,但现在看来,那是一种对待宠物式的爱。我在家里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这一点,所以我变得讨厌自己的女人身份,也就是所谓‘厌女’。”
1967年,日本掀起了京大全共斗(全学共斗会议),上野千鹤子成为了其中一员。
但她发现,即便同为学生,男学生对女学生依旧有着极大的性别歧视,男学生把女学生安排在后方提供补给,甚至还要求女学习无条件提供xing服务。
而参与活动的女生也分为两个类别。
如果女生xing方面比较主动,就会被冠上侮辱性极强的称号:公共厕所。
而“枪后之妻”,指的是在后厨捏三角饭团的女孩。
上野被归为了“枪后之妻”,她带着满脑的愤怒,捏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饭团。
本应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却因为性别,产生了巨大的鸿沟。
毕业后,她在找工作中更是频频遭拒,不为别的,只因为她是女性。
学校里的不公、社会里的不公,所有利刃纷纷指向了每一位性别为女性的女人。
上野身边的女同学,大多迫于现实的无奈,选择嫁人成为家庭主妇,走上了老一辈女性走的老路。
而不甘于走母亲老路的上野,一直在社会中浮沉,直到30岁,才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
正因为这些经历,出于“私愤”,在后面接触到女性学后,上野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女性主义这条道路。
03
在研究女性学的过程中,她发现,家庭主妇这个群体是学界从未关注重视过的群体,因为在他们眼里,家庭主妇就是女性人生的最高点。
女性难找工作,无法养活自己,避孕意识差常常怀孕,最终还是无法摆脱成为家庭主妇的闭环。
没有选择的人生,就只有单一地成为家庭主妇,从而家庭主妇则成为了女性唯一且“完美”的选择。
1979年,日本有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大男子主义宣言》,里面的歌词即便如今看来,都令人气愤。
“不能比我睡得更早
也不能比我起得更晚
饭要做得好吃
一直打扮得漂漂亮亮”
当时几乎过半的男性,都会认为女性作为家庭主妇,应该进行无偿的家务劳动。
于是,上野开始了她的抗争之路。
她首先把“有偿劳动”的概念引入日本。
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家庭主妇是一份职业,家务是一种劳动,且应该是有偿劳动。
这个言论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哄动,不少人纷纷表示无稽之谈,就连家庭主妇们都反对上野这样“离间家庭”的观点。
但她没有退让,一直把这个观点带到全国各地。
1996年,在联合国的要求下,日本经济企划厅提交了一份“你的家务劳动值多少钱?”的报告。
报告清晰指出,一个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价值每年为276日元(约人民币14万)。
报告的横空出世,也让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家庭主妇们开始有了思想上的转变,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也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但让上野真正“出名”的,莫过于1987年那场“美龄之争”。
当时,日本华人歌手陈美龄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来到了电视台的录音室。
结果却遭到了众人非议:
“不要把孩子带到成年人世界。”
“太给周边人添麻烦了。”
为此,有记者问她,“有了孩子之后,是否有考虑退出演艺圈。”
陈美龄表示没有这个想法,并且说道:“在中国,很多妈妈都有工作的,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去上班。”
就因为这些话,陈美龄遭到了日本群众的谩骂,“有了孩子还想赚钱,太恶心了。”
对此,上野选择站出来为陈美龄辩护,她表示“每个职业母亲都不得不带着孩子生活”“除了无视规则和打破文件之外,女性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这件事,闹了两年多,终于,上野获得了持久性的胜利。
她不仅推动了日本《育儿休业法》的制定,还让日本通过了《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
她从个人的女性主义慢慢走到了群体女性主义中去。
她一次次为身陷囹圄的女性发声,同时,也在不断感受到女性不同的愤怒和委屈。
她成为了众人口中一个“麻烦”的女人,一个“臭名昭著”的女性主义者。
因为她要对抗的敌人实在太过强大了,那是根深蒂固百年余久的封建思想,是社会固化的男权主义。
有朋友劝她,尽可能不要那么咄咄逼人。
但她依旧直言不讳。
过去的女性,无法表达愤怒、生气的情绪。
但如今的女性,更需要勇于表达不满、表达出愤怒。
不表达愤怒,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所改变。
那么,到底上野想改变什么呢?
04
她说:“女性主义,就是追求一个能让弱者得到尊重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处于弱者的女性能够得到尊重,能够容许她们寻求帮助,而作为强者的一方也能够对弱者伸出援手。
她追求的女性主义,并不是男女对立、不是追求女性从弱者一路打怪升级成为强者,不是说不结婚不恋爱。
而是,强者尊重弱者,弱者理解弱者。社会无法做到绝对公平,但我们也不能厌恶男女性别,多元的社会,男女尊重,才是最好的和谐。
我们可以结婚,可以不结婚,可以生孩子,可以不生孩子。
女性主义是没有三六九等之分的,最重要的是不能糊弄自己。
要有追求自由的思想,自由自在的活着,而不是一味成为他人眼中:温柔、贤惠、知书达理的好姑娘。
不要活成世俗想要的样子,而是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如今,75岁的上野千鹤子,依旧在战斗。
为女性的权益,更为女性思想上的自由。对这样伟大的女性表以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