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教三十余载的教育工作者,看到这则东北升学宴的新闻,内心不免感慨万千。34张餐桌只来了半桌客人,这场本该喜庆的宴席,最终却成了让人尴尬的闹剧。
这些年来,我见过太多类似的情况。
有的家长为了面子大操大办,有的想着借机“回血”收礼金,甚至有的孩子成绩平平也要效仿他人摆酒设宴。
每每看到这些,我都会思考:升学宴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我们是否已经迷失在这场名为“庆祝”的狂欢中?
记得前年,我们学校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他的父母只是简单地邀请了几位关系要好的亲朋和孩子的恩师,在家里包了饺子热闹了一下。这种朴实的庆祝方式,反而让人感受到了真诚的喜悦。
再看看这则新闻中的东北家庭,订下34桌酒席,显然是抱着“收礼”的心态。
但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 既没有收到预期的礼金,还白白浪费了大量的餐饮。
更糟糕的是,这种尴尬的场面被发到网上,让整个家庭蒙受了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重要的问题:升学宴究竟是为了庆祝孩子的学业有成,还是成了一些家长炫耀和收礼的工具?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升学宴本应该是对孩子努力的肯定和鼓励。
但现实中,很多家长却本末倒置,把重点放在了“收礼”上。
有的家长甚至会精确计算:“去年给别人随了多少礼,今年该收回多少”。
这种功利的态度,对孩子的价值观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我经常对学生家长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我们把升学庆祝变成了一场利益交换的游戏,那么对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次负面的人生教育。
近些年来,升学宴越办越大,规模越来越豪华。有的家庭甚至不惜举债大办,这实在令人担忧。教育的成功不应该用桌数多少、礼金多少来衡量,而是要看孩子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品格。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建议家长们在孩子升学时可以这样做:
回归本质,把重点放在对孩子的祝福和鼓励上,而不是收礼的多少。
规模要适度,可以邀请几位关系密切的亲友和老师小聚,营造温馨而不失隆重的氛围。
让孩子参与筹备过程,但要向他们传达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成功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为什么一个本该充满喜悦的教育里程碑,会变成令人焦虑的人情负担?这是不是折射出了我们整个社会在教育认知上的偏差?
其实,真正的教育成功,不在于办了多大的升学宴,收了多少礼金,而在于孩子是否收获了知识,是否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是否具备了面对未来的能力。
希望通过这次事件的讨论,能让更多家长意识到:与其花时间精力张罗一场可能尴尬的升学宴,不如把这些心思用在和孩子的交流上,帮助他们做好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准备。
教育的真谛,永远都是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