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上海车展啥最火?不是降价,不是SUV,更不是什么新势力。说实话,眼睛都看花了,智能驾驶的争夺战才是真正的看点。
走了一圈下来,看透了!今年车展上这帮车企都玩起了"智驾下沉",10万块的车竟然也敢叫嚣城市NOA了。咱也不说谁家好使谁家忽悠,但这趋势太明显了——2025确实是"智驾平权元年"。
记得去年买车时那些销售还在那吹什么"L2自动驾驶",结果不就是个自适应巡航加车道保持吗?现在好家伙,车展上连15万的车都开始标配全场景智驾系统,还真不少糊弄人。比亚迪秦L搭载的"天神之眼"系统,靠11个摄像头加超声波雷达,号称能实现无接管高速NOA,而且还要卖到十几万。
但说实话,光看PPT谁不会吹?问题是谁家真能落地。走了一圈,能看出这次车展上大家都在玩"智驾硬件堆料"游戏。华为鸿蒙智行的"3+8+N"架构(3颗激光雷达+8目摄像头+N个毫米波雷达)明显硬件最壕,极氪新车也跟进了双激光雷达方案。
传统车企这回算是彻底急了,一汽奥迪直接牵手华为,搞了个"双激光雷达+视觉融合"的高阶智驾系统,还搞什么"无图L2+",不就是想蹭华为的热度嘛。
再说说那些新势力,小米虽然YU7缺席了上海车展,但SU7系列还是来了。按李肖爽的话说,"好产品会以最佳状态与大家见面"。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一个月前那场事故后,小米汽车明显在智驾系统上变得谨慎了。
最逗的是,问别人这车智驾靠谱吗,销售现在都学会一套说辞:"这不是自动驾驶,这是辅助驾驶"。但转头就在那吹什么"无接管通行率95%"。这帮人急了喊爹,稳了喊爷。
其实走展会最大感受,智驾这东西"量变引起质变"挺明显。同样的城市NOA功能,去年还得40万起步,现在20万就能搞定;去年激光雷达还是豪车标配,今年25万以下的车都开始往上堆了。有些销售跟我说"懂哥,这系统加装得花3万",去年同样配置可是要8万呢!
要我说,别光看硬件多牛。这跟手机摄像头一样,传感器数量多≠好用。最后拍照效果得靠调教算法,智驾也一样,得看背后的大模型和计算平台够不够硬。
今年车展上DeepSeek大模型赋能的方言交互已经到处都是,还真有点顺,不像去年各家车机那卡顿样。不过,满嘴跑火车的销售会告诉你他们家的"汽车大脑"多强,其实就是个语音助手加了点场景而已。
要说变化最明显的,得是国产品牌对传统车企的降维打击。奔驰那个MMA平台的纯电长轴距CLA,号称采用最新的碳化硅逆变器,能量效率达93%。但人比亚迪早就量产了,奔驰这是在追赶国产车的脚步啊。
讲真,这届车展看完,传统合资品牌显得有点尴尬。韩系双双缺席就算了,法系也蔫了。就连大众也不得不拿出三款"专为中国设计"的车型,生怕被甩太远。
最后,想看车展的老铁们记得坐地铁2号线或17号线到国家会展中心,自驾的话P4、P5、P7停车场最方便。周边超堵,车位紧张,千万别开车。
说说你最想看的智能车型是啥?评论区聊聊吧,下期给你扒一扒实测体验。关注不迷路,老司机带你看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