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与人民日报披露的两份文件,揭示了乌克兰局势正滑向更深层的地缘博弈——当基辅被迫签署关键矿产协议时,美欧五国代表首次同坐巴黎谈判桌的场面,折射出西方阵营内部的暗流涌动。
泽连斯基资料图
乌克兰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彻夜未熄。4月17日深夜签署的矿产协议意向备忘录里,"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被标注为优先事项。这个由美国主导的融资工具,表面承诺吸引国际资本投入战后经济,实际暗藏债务陷阱。华盛顿最初版本要求乌方优先偿还3000亿美元援助资金,相当于乌克兰全年GDP的1.5倍,后虽松口调整为千亿规模,但协议第7条仍规定:基金收益须首先满足债权方利益。
这份被乌经济部长称为"建设性成果"的文件,距离泽连斯基与特朗普2月底的白宫争吵仅隔六周。彼时双方因矿产权益分配谈崩,如今基辅却在美方新方案前让步。乌媒曝光的协议附件显示,美国企业将获得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五大矿区勘探优先权,这些区域蕴藏着占全球储量12%的锂矿与9%的稀土资源。
当乌克兰经济团队在华盛顿计算矿产收益分成时,巴黎爱丽舍宫正进行着更复杂的博弈。马克龙17日亲自迎接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带着中东问题特使的随行阵容,将原定的双边会晤升级为五方会谈。英法德代表首次与美乌同席,讨论议题从武器援助延伸到解除对俄制裁的可能性。
鲁比奥资料图
法国总理贝鲁的私下发言暴露了欧洲的焦虑:"某些国家正把全球拖入新动荡。"这指向美国试图单方面推动的俄乌和谈方案——3月中旬流出的白宫密电显示,华盛顿考虑以放松对俄能源制裁换取停火,但要求欧洲承担乌克兰70%的重建费用。德国《明镜》周刊获取的会议纪要证实,鲁比奥在闭门会议中三次强调"美国纳税人不应独自背负战争成本"。
美乌备忘录第3条关于"承认1994年核裁军"的表述,将历史伤疤重新撕开。乌克兰在布达佩斯备忘录中放弃的1272枚核弹头,如今成为谈判桌上的道德杠杆。美国国务院4月12日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六次提及"核安全保障",暗示若协议受阻可能影响对乌防御承诺。这种策略成功迫使基辅在矿产条款上妥协,却激起乌国内民族主义者的抗议——利沃夫街头已出现"用铀矿换防空系统"的讽刺涂鸦。
巴黎会谈暴露的不仅是跨大西洋裂痕,更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力感。虽然五国宣布将在伦敦继续磋商,但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追踪数据显示:涉及乌克兰安全的42项核心议题中,欧洲国家仅主导其中9项讨论。更值得关注的是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突然造访华盛顿,她与特朗普关于"地中海能源通道"的密谈,被观察家视为对冲德法影响力的举措。
泽连斯基资料图
当泽连斯基宣布将于26日前完成协议签署时,基辅独立广场的电子屏正循环播放1994年核裁军纪录片。历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三十年前用核按钮换来的安全承诺,如今正变成矿产协议里的法律条文;当年做出裁军决定的克拉夫丘克总统绝不会想到,他的政治遗产某天会成为谈判筹码。
这场多方角力远未到终局时刻。随着美国大选临近,欧洲战略自主的呼声、乌克兰日益紧迫的财政赤字、俄罗斯在能源市场的反制措施,都在重塑着博弈天平。唯一确定的是,当国际资本与地缘政治深度捆绑时,任何重建基金的投资回报率,都将用主权让渡的百分比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