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现在怎么样了:和儿子定居美国34年,二婚嫁给歌迷老公

神渡说广西广东 2025-04-21 13:55:15

1980年,22岁的远征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让她成了全国人民的“甜嗓姑娘”。

王昆,那个连崔健都敢力捧的“歌坛伯乐”,曾拍着胸脯说:“这姑娘的嗓子,能唱到天安门城楼上去!”

可谁也没想到,十年后,这位红透半边天的民歌天后,会带着儿子挤在波特兰的中餐馆后厨洗碗。

美国老板用蹩脚中文问她:“你真是中国的大明星?”她擦掉手上的油渍,笑着摇头:“现在只是个会唱歌的洗碗工。”

一、巅峰坠落,婚姻成了“催命符”

唱歌靠的是一口气、一份真,但婚姻要的是两个人一起喘气。

80年代的中国民歌市场,远征是顶流中的顶流。1982年“新星音乐会”上,她和朱明瑛、郑绪岚同台,三首歌就让报纸头条全写她的名字。可事业越红火,婚姻越像一锅烧糊的饭。

丈夫范向琳在天津歌舞团拉二胡,两人一年见不到三次面。儿子高烧40度时,她在新疆唱《赶牲灵》。

丈夫生日时,她在广州录《蝴蝶泉边》。1990年离婚那天,前夫只问了一句:“你选的舞台,能唱一辈子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竟藏在飞往美国的机票里。

二、美国街头,歌后的“人间清醒”

在异国他乡,名气比不过一张绿卡实在。90年代初的波特兰华人圈流传着“三大笑话”:英语老师说中文、川菜馆卖甜甜圈、中国歌星在教堂领救济餐。远征全撞上了。

她试过重登舞台,但美国观众对《小放牛》的兴趣,还不如超市的折价牛排。最惨时,她同时打三份工:早上教华人小孩拼音,下午去养老院唱歌,晚上蹲在教堂后厨削土豆。

儿子患怪病整夜哭闹,她抱着孩子坐末班公交,司机都认得这个“总在最后一排睡觉的中国女人”。

转机出现在1995年。一个华裔社区工作者追了她整整13个月,求婚时说:“我就图你洗碗时哼歌的那股劲儿。”

三、二婚嫁给歌迷,太扎心了

中年女人再婚,要的不是玫瑰,是能种香菜的后院。

这个叫不出名字的“歌迷老公”,用最朴素的浪漫打动了远征。他不会写情书,但会在冰箱塞满老干妈。不懂五线谱,但能修好儿子摔坏的玩具钢琴。

当45岁的远征意外怀孕时,他连夜翻烂了《孕产妇指南》,第二天顶着黑眼圈说:“你要怕疼,咱就不生。”

如今他们的女儿学艺术设计,儿子成了硅谷码农。有记者问远征:“后悔离开舞台吗?”

她指着阳台上晒的梅干菜笑道:“当年在人民大会堂唱歌,可没人给我腌这个。”

70岁的远征回北京参加王昆纪念演出时,有年轻网红问她:“怎么甘心当普通人?”

她指着台下白发苍苍的老观众:“你看,当年给我鼓掌的人,现在也在菜市场砍价呢。”

或许这才是最狠的“人生赢家”,从《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到自家后院,她没留住名利场的聚光灯,却把日子过成了永不跑调的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