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圈最“烧钱”的母女,又上热搜了!
我翻着李湘连发三条的微博,九宫格里14岁的王诗龄穿着淡黄上衣、顶着蓬松卷发对着镜头游刃有余地摆pose。
评论区炸了:“这是当年《爸爸去哪儿》里的小哭包?”、“下颌线比我人生规划还清晰”、“李湘的富养终于养出了肉眼可见的贵气”...
这年头明星晒娃不稀奇,但像李湘这样每次出手都能引发全民“育儿焦虑”的,内娱独一份。
有人算过账:王诗龄从小穿Dior高定、背Chanel包包、读英国顶级女校,每月开销65万。
但今天这组大片真正刺痛人的不是价格标签,而是这个14岁女孩身上那股子“见过世面的松弛感”。镜头前毫不怯场,眉眼间甚至透出混血感的冷冽。
一、李湘的育儿经:钞能力+狠功夫
富养不是撒钱,是砸资源。李湘曾在采访里放话:“我拿命挣的钱,不给我女儿花给谁花?”
但比起真金白银,她更擅长把财富兑换成顶级资源。王诗龄9岁跟着李云迪学钢琴,12岁作品在卢浮宫巡展,13岁拿下英国Benenden女校的设计奖学金,现在拍杂志能调动Vogue团队。
这些可不是单靠银行卡余额就能堆出来的。Benenden女校的数据更让人倒吸冷气:82%的GCSE成绩达到9-7分(相当于A*-A),81%毕业生进入第一志愿大学。
但李湘看中的远不止学术,这所百年女校的课程表里藏着马术、戏剧、社区服务,甚至还有军事训练培养领导力。
难怪王诗龄能在巴黎时装周和车企发布会里切换自如,这哪是上学?分明是贵族精英的模拟人生。
二、富养女儿争议的背后
你以为她在炫富?其实她在建设保护女儿的护城河。
总有人说李湘“把女儿当公主养”,但现实中的公主可不好当。王诗龄的日程表比996还狠,早晨六点马术课,下午油画大师私教,晚上还要准备国际学校的全英文课题。
李湘的微信聊天记录曝光过,给女儿的老师发消息永远带着“麻烦您多费心”的敬语。原来土豪式砸钱背后,是虎妈式的死磕。
教育专家早就戳破过“富养幻觉”,北京德威国际学校学费28万/年,但想入学还得考家长英文水平。博耐顿女校的入学竞争,比牛津还激烈。
李湘给女儿铺的这条路,本质是资本、人脉、信息差的综合博弈。就像她说的:“我要让Angela知道,好看的脸蛋会贬值,但脑子里的东西永远值钱。”
三、星二代的残酷童年,没有童星光环,只有生存法则
李湘比我们更懂内娱的丛林法则!看着王诗龄在镜头前收放自如的样子,我突然想起某位经纪人的话:“现在星二代想红,得比素人狠十倍。”
黄多多染个头发被网暴,森碟拿世界网球冠军还要被嘲“靠爹”。反观王诗龄,穿高定不晒logo,拍杂志不带tag,连社交媒体都是妈妈打理。这种“去网红化”的操作,恰恰是李湘的聪明之处。
数据印证了这种策略的成功,青少年潮牌市场2025年将达千亿规模,但真正能带货的却是王诗龄这种“低调贵气”人设。她给DIOR童装拍广告时,评论区没人刷“土豪”,全是“求同款发夹”。
这或许就是李湘的终极目标,让女儿既有选择奢侈的自由,又有不依赖奢侈品的底气。
四、当我们在看王诗龄时,到底在看什么?
她活成了普通人不敢想象的B面人生。有网友毒舌:“我月薪三千,操心李湘怎么养孩子?”
但换个角度看,我们何尝不是在通过这对母女窥探另一种人生剧本?当普通家长还在纠结“海淀妈妈vs顺义妈妈”时,李湘已经玩起了全球教育资源匹配。
北京德威打基础,英国女校练气场,巴黎时装周刷脸熟。这分明是真人版《继承者们》。
社会学研究给出了扎心解释,明星子女入读顶尖私校的概率是普通孩子的237倍,他们的起跑线早就划在了罗马竞技场。
但王诗龄的特殊性在于,她把“罗马特权”活成了励志故事。设计奖学金靠作品说话,马术比赛拿奖牌,连拍杂志都被夸“专业度不输超模”。
这种“开挂却努力”的反差,恰恰击中了大众的微妙心理。
富养女儿的真谛,李湘赌对了?
看着王诗龄的最新大片,我突然想起李湘多年前的争议言论:“我要让女儿从小见惯好东西,以后才不会被男人的一个包骗走。”
当时全网群嘲,如今再看,这个会三门外语、能开画展、敢独自在异国求学的女孩,确实比同龄人多了份“见过世面”的清醒。
教育学家说真正的富养是“给予选择权的能力”,王诗龄在Benenden女校的课程表印证了这点:从人工智能到古希腊哲学,从社区服务到T台走秀。
当普通孩子还在题海里挣扎时,她已经在学习如何驾驭财富、管理形象、经营人生。
所以别再说李湘只会炫富了,人家分明在下注未来二十年的顶级人脉圈。毕竟今天给女儿整理裙摆的妈妈,明天可能就是时尚帝国背后的操盘手。
这波,终究是吃瓜群众看不懂的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