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力荐一员猛将,毛主席认为不可用,多年后果然犯下大错

正如历史说 2025-03-09 05:50:09

1936年,徐海东看到毛主席当场推荐了一员猛将,本以为会得到重视,哪成想主席却当场下了定论,认为此人不可用。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此人是谁,徐大将和毛主席又是孰对孰错呢?

时间回到事发当天,1936年4月,徐海东刚刚率部打了一场大胜仗,全歼敌军四千余人,闻讯,毛主席立刻来到了红十五军团道喜,二人相谈甚欢,从此战的精妙之处,到当年的“五千块大洋”事件,即,中央红军穷困潦倒,徐海东仗义疏财“借”给毛主席五千大洋的事情。

聊了一会后,眼见主席心情不错,徐海东亦是借机向他举荐了一个人,此人名叫张绍东,1930年入伍来到他的麾下,1934年入党,当时已经成为了一个主力师的师长。

这样的晋升速度完全归功于他的作战勇猛、机智过人,故而徐海东这才希望组织上能够对其重点培养。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闻言毛主席却当场沉下了脸,先是说了一句此人暂时不可重用,还需谨慎调查,随后便岔开了话题。

事后,徐海东深感不解,于是便特地暗中调查了一番,结果发现毛主席的确所言非虚,此人带兵打仗是一把好手,品格上却有些不妥,简单来说就是“军阀气息”严重,根本不像是共产党的干部。

闻言,徐海东立刻找到了张绍东问话,对于老首长的批评,他亦是表现的既羞愧又懊悔,当场表示定会痛改前非,一定不会辜负组织上的信任培养。

一听这话,外加之红军正值用人之际,徐海东便给到了张绍东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可此刻的他哪里知道,这一切都是表象,是张绍东刻意的伪装!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各支部队分散到了全国各地,远离了中央的监管后,这个张绍东立刻就暴露了自己的本性,他指挥的687团倒是没什么问题,可他本人和参谋长兰国清却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

二人经常一起外出厮混,又是抽大烟又是逛妓院,还总是夜不归宿,这也就算了,最可气的是,为了搞钱,二人甚至还干起了敲诈地主的勾当。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随着张绍东行径的愈发猖狂,344旅政委黄克诚很快就听到了风声,恰逢当时温汤战斗失败,他便借机针对687团展开了彻查。

只是很遗憾,由于日军突然发起了围剿,彻查行动只得暂停,可风声已经传出去了,这就给到了张绍东、兰国清叛逃的机会。

担心遭到军法从事,二人当天晚上就带着两百多名将士以侦查敌情为由离开了营地,行至半途才被副团长、政委发现,眼见事情败露,张绍东赶忙狡辩称自己这是担心伤亡太大,这才想去投靠国民党。

但很显然,几人并没有被他说服,一场激战很快上演,最终,政委吴信泉亦是成功劝住了百余名将士,只放走了张、兰等十几个人。

闻听此讯,徐海东猛地想到了毛主席当年的那席话,又气又恼之下,他竟直接吐出了一口鲜血,还是毛主席百般安慰,用诸葛亮与马谡的例子相劝,这才让徐海东好受了一些。

至于张绍东的结局,这一点至今无人知晓,有人说他在建国后被判枪决,也有人说他被蒋介石软禁最后郁郁而终,不过无论哪种传闻却都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叛徒没有好下场!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