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小伙连杀6名警察,判死刑时说:你不给说法,我就给你说法

蓝色幽默的历史 2023-05-31 12:34:44

引言-案件回顾

在2008年的一个普通的晚上,一场惊天动地的特大袭击警察的袭击,震撼了全国。

当天晚上,27岁的杨佳拿着一把锋利的匕首,对6名警察进行了残忍的杀害。这也是郭嘉当时最严重的一次袭警事件。

警察到达现场后,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六个警员倒在血泊里,每个都被一把突然出现的匕首给刺穿了要害,根本没有任何反抗能力。

身为凶手杨佳站在尸体旁边,保持冷静和自豪,满脸洋溢着喜悦。

被捕后,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悔恨,而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现出幸灾乐祸的态度,声称自己受到了冤枉,并不断大声要求解释。

那么,他为什么要杀害六名警察呢?他遭受了什么样的不公正,让他如此疯狂?

案件简介

1980年,杨佳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性格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杨佳小时候就很内向,而且脾气也特别固执。

他不太爱说话,总是喜欢一个人呆着,沉思和思考,而不是和别人交往。因为工作太忙,父母很少有时间陪伴他成长。

所以杨佳从小就学会了独立,他经常独自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然而,杨佳的童年不仅孤独,而且充满了贫穷和饥饿。

杨佳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所以在食物和营养方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杨佳的妈妈对此很愧疚,他想让儿子变得更好,不想看到儿子受苦。

所以他开始研究各种补品,想要弥补儿子的营养不足。因为家穷,自从进入初中,他的父母关系几乎每天都在争吵。

杨佳感到压抑和不安,他的内向和固执使他无法处理这样的家庭问题,他只能默默忍受。杨佳的性格让他在学校也不受欢迎,他的同学不和他玩,这也让他逐渐心理扭曲了。

父母的争吵越来越严重,他觉得自己无法改变现状,也无法让父母团聚。

杨佳的父母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终决定离婚。从那以后,杨佳成成为了一个和妈妈同住的单亲小孩。

因为母亲一直处在一个很强势的位置,所以离婚后他和妈妈搬家到新地方,妈妈也经常和别人发生争吵。但是他自小不喜欢说话也不会去劝架,妈妈有时候争吵也会波及到他。

面对现状的无力感,都从小挤压在这个孩子的内心深处,可以说杨佳的内心积攒了太多的不满和反抗及隐忍。

这样不敢与世俗人争吵不敢发表自己意见的人,终究是吃亏的。到了中学的他,依旧是不社交伴随着家庭原因也让他饿成绩一直不好,中学毕业就上了个技校。

但是技校毕业后的他也没有找到好的工作,看着母亲逐渐的年纪大,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出去赚钱了。

提着沉重的行李,他的心里充满了不安。离开母亲和熟悉的家乡,他感到非常孤独,但是又无可奈何,毕竟他也是个成年人了。

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可以赚到钱的!但是上天却没有对待这个孩子很友善。

突然爆发的惨剧

离开学校和母亲的杨佳,独自一人来到他一直向往的大上海。他在自行车行租了一辆自行车,花费了50元。他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游览大上海,欣赏公园和附近的美景,并感受身边的一切,这时他感到非常放松和惬意。

看着上海的繁华,他觉得不可思议,同时也觉得自己前途万丈。不过这个期许没有存在很久就被打破了。

2007年国庆节,当时,由于多起自行车盗窃案上海正在对各类自行车进行严查。杨佳骑着自行车在十字路口徘徊,被交警拦下。

面对警察的询问,他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回答,毕竟他很少和人交流。只是一直在重复说我的车不是偷来的。

当时,该民警觉得他的举动很有嫌疑,便将其传唤到该所作进一步询问。到了派出所他还在解释说,他这辆车不是偷的,也不是自己买的,只是一辆租借的。

“不是你偷得为什么没有牌照?”

“不知道啊长官,这是我在车行里租的。”

“我刚来上海,我是来找工作的。”

“你的车没有拍照,你没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吗?”

对于平时都不敢和人直视说话的杨佳这时候显然是有十张嘴也说不清。

面对警察的盘问,他只觉得委屈和恼羞成怒。

“不是我就不是我,我没偷,只是我租的!”

但警方依旧不相信他的话,杨无法出示租赁证书,因此警方对他进行了一系列审讯。经过半天的审讯,杨佳的自行车确实是租来的才被确认,然后就把他放出去了。

出来后的杨佳说,自己在审讯中受到了殴打,自己遭到了“暴力执法”。

从派出所出来后的杨佳十分愤怒,他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认为自己被警方无缘无故的找了麻烦。

他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冤枉,所以跟自己的妈妈说了,妈妈也表示要为自己的儿子打抱不平。

杨佳在网络上对当日的执法人员进行了投诉,并向上海派出所举报了这几名警察。他称自己被警察殴打,被认为是“暴力执法”,并向警察索要赔偿和道歉。

杨佳的行为在社会上引发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都对警察的做法提出了疑问。

面对这一连串的打击,杨佳心里很是委屈,他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所受到的伤害,想要获得大家的支持,他要求警方给予自己应有的赔偿。

杨佳投诉当时办案的几名民警要求赔偿1万元,并对刑讯逼供的民警予以辞退。然而,警方并不承认殴打,还把审讯视频公布出来,但杨佳仍然坚称自己身上有伤。

后来,为了平息这一事件,分局同意赔偿他1500元,但是拒绝解雇这些警察。杨某看到自己的诉求没有得到回应,心中的怨恨加深。

他一直对警察都不满意,因为他曾经就没有被好好对待过。原来几年他在山西的时候,杨佳因误会与警方发生冲突,被警方殴打。

他在母亲的建议下不断请愿,最终获得了3万元的赔偿,但这一事件使他产生了极其负面的情绪。

时起,杨佳认为,警察只是不在乎公平正义的人。这种观念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使他对警察怀有极大的敌意。所以这次再加上之前的事情,杨佳愤怒不已。

他认为全世界都看不起自己都在和自己作对,自己真的很倒霉,没有人可以给自己伸张正义。

“如果没有人帮我伸张正义,那我就自己帮自己伸张正义!”

杨佳的心中燃烧起了熊熊怒火,他认为自己再也不能忍了,不愿一直被欺压着过日子。

尽管警方没有做错任何事,而且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审讯,但杨佳再也不能容忍这种不公了。

他的思维被怒火冲击,他的理智被愤怒淹没。他只想用最极端的手段来抵制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他决定走一条极端的道路,为自己发声。

于是他决定自己报复!

一口气连杀6名警察

2008年6月底,在这个充满怨恨的夜晚,杨佳走进了距离派出所几百米的一家酒店。

他租了一个房间,里面放着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设备:易燃液体、啤酒瓶、催泪瓦斯弹、防弹口罩和一把大砍刀。

他心中充满了对警察的愤慨,不断回忆起自己所遭受的委屈。他整晚都睡不安稳,一直都在想自己准备好发动进攻。

他拿起一个啤酒瓶,向派出所的政法大楼的入口处猛烈地扔去。砰的一声,瓶子爆炸了。

他立即点燃了手中的易燃液体,火焰燃起向大楼蔓延,猛烈燃烧。警察闻讯赶来,想控制火势,但当他们到达现场时,却意外遭到杨佳的袭击。

只见他戴上防弹口罩,手里拿着砍刀,肆无忌惮地冲进政法大楼,用尽全力刺杀前来阻止他的警察。

他疯狂地挥舞着刀,对着闻讯而来手无寸铁的警察一顿挥舞,最终,六名警察在他的攻击下死亡,两名警察受重伤。

但是他的行为也间接导致许多无辜的人受伤。最后他被武装前来的警察制伏。

以案释法

2008年11月26日,杨佳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然而,面对判决,他并没有表现出自责或恐惧,而是露出了释然的表情。

站在法庭上,他的眼神坚定而冷漠,说话自信,但是他说出的话却震惊了所有人:

“我没有错,是他们!他们欺负我,我觉得不公平,他们应该给我一个解释!但如果他们不给我解释,也不给我道歉,我才是受害者。我之所以要杀他们是因为他们活该,既然他们不给合理的解释和安慰,那我自己去找回公平!

我的人生受到太多不公平了,如果这种不公正将伴随我一生,那么我宁愿违法,也要让他们付出代价找回我的公平!”

这件事情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网上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意见分歧很大。不论对杨佳的评语是什么,但是他的一言一行都让人印象深刻,他的偏激行为与思想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不过,面对这么极端的行为,有人开始质疑他的精神是否健康。事实上,杨佳的辩护律师在接手此案之初就对他的个人成长和家庭状况有所了解。

通过与杨佳母亲的交谈,律师了解到杨佳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性格相当偏执。

律师还申请了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但最终结果显示他精神正常,没有任何精神疾病的迹象。

2008年10月13日上午,杨佳袭警案迎来终审判决。

杨佳的上诉被驳回,维持原判。他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1月25日,他的妈妈收到了刑事判决书,之后,杨母获准赶往上海与他进行最后一次会面。

如果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尊重杨佳的合法权益,并妥善处理,这起事件能否避免?如果杨佳的投诉处理得当,是否会有这样的结局?

这种假设的结果,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袭击发生后,杨佳的案件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有人认为杨佳的行为是对警方严重侵犯人权行为的反击,另一方面,也有人谴责他的行为是极端暴力和破坏社会秩序。

然而,无论我们如何看待这一事件,都可以看出,它凸显了中国的警察暴力和公民权利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反思。

但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应该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去哪里而非暴力。

假如真的遇到公安的暴力执法,根据我国的法律,对于公安执法对公民权益造成的损害,有多种补救方式。

首先,根据行政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提出的处理意见或暴力执行措施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解决,并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或地方政府申请。

如果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满意或不想提起行政复议申请,可以直接选择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以维护个人利益。

其次,检察机关具有执法监督职能。参与公安机关暴力执法的,可以直接向同级检察院举报。

最后是纪检监察部门。

就像是本案件中的主人公,如果杨佳真的被殴打他就可以通过上述三种方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尽管杨佳选择通过公安内部监督机制举报,但从检具途径来讲,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他这种极端的行为虽然让自己释然,但是对几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所以面对生活中的不满,首先我们应该冷静的考虑解决方案,而不是被愤怒和仇恨所驱使。

这件事不仅告诫我们用合适的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要被怒火支配,同时也警醒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从小给孩子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但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让第二个“杨佳”出现。

3 阅读:1362
评论列表
  • k i m 21
    2023-05-31 13:40

    小时候以为警察是好人,那时的我还是太幼稚啦

  • 2023-05-31 13:29

    把人家打成不男人

  • 2023-05-31 13:42

    举报?谁能告诉我一个能打的通的举报电话?

  • 2023-05-31 15:52

    所以被炸了也没人觉得惋惜

  • 666 3
    2023-05-31 13:47

    上海啊 那没事了 昌硕年年厂门口被打死几个 赔几万块钱了事[呲牙笑]

  • 2023-05-31 14:05

    没有无故的仇恨

  • 2023-05-31 15:20

    防弹口罩是什么?有没有穿防弹内裤???

  • 2023-05-31 15:30

    不是给他们说法,而是给他们死法![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