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顶替上大学,到央视记者到律师:她用了16年,3个选择改写人生剧本!

教育人看世界 2025-04-19 11:04:27

“被顶替上大学”的罗彩霞又上热搜了!这次不是因为高考黑幕,而是她甩出一张律师证,彻底撕掉了“受害者”标签,35岁从央视等媒体离职后,参加法考,转行当了律师,评论区炸了:“这是开了挂的人生吧?”“中年转行真能成?”

但罗彩霞自己却说:“我真的好普通。”这话你信吗?老话说得好,普通人的逆袭才藏着真智慧。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个被命运踩过一脚的女性,到底靠哪3个底层逻辑把烂牌打成了王炸?

在危机里挖金子,把疤痕变成铠甲

2004年高考被顶替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是个晴天霹雳。复读一年考上天津师范大学,普通人可能咬牙读完书,找个安稳工作就算了。但罗彩霞偏不——她把这口“气”攒成了两把刀:一把捅破黑幕,一把切开新路。

当年她顶着压力打官司,硬是把冒名顶替的盖子掀了。你以为这是赌气?错了!这场经历让她深刻意识到:个体的苦难如能够转化为推动公平的力量,便有了公共价值。这段维权经历,为其后面入职成都电视台、央视当记者编导铺了路,她多次参与教育公平相关报道。转行律师后,更多接触到普通人维权的案件。因为被顶替的经历让她比谁都懂:弱势群体需要的不仅是法律条文,更是有人愿意为他们挺身而出。

你看,伤口结的疤,也能当盔甲使。

别总想着“从零开始”,要会“资源搭桥”

有人说:“记者和律师八竿子打不着,35岁转行不是找死吗?”这话对了一半。罗彩霞坦言,刚进律所时确实要从头学起,法律术语、办案流程都得恶补。但她的聪明之处在于——把老本行的“隐藏技能”全盘激活。

当记者时练就的深度调查能力,让她在取证环节快人一步;多年采访积累的共情力,成了理解当事人诉求的利器;就连写稿训练出的逻辑思维,也在法庭辩论中派上用场。跨行不可怕,可怕的是丢掉过去的工具箱。每一段职场经历都是为未来埋的伏笔。

就像咱们平时炒菜,火候到了才能出锅。职场转型也得找准“火候”,把老本行里能用的佐料全撒进去。

中年人的体面,是“不要脸”挣来的

35岁转行,最难的不是学新东西,而是放下面子。罗彩霞在采访中坦言,实习初期确实面临年龄带来的心理压力——同龄人早已是行业资深者,自己却要从头学起。但她选择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中年人的优势根本不是经验,而是敢把自己当新人的勇气,而这些,是职场新人没有的。

写在最后

罗彩霞的故事为啥让人上头?不是因为她多厉害,而是她证明了:普通人逆袭不需要天降奇遇,只需要在关键路口做对选择。

被顶替了,就把自己活成“公平”的代名词;干媒体倦了,就把笔杆子换成法律武器;人到中年迷茫了,就把养娃的耐心分一半给事业。这些选择背后,藏着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人生就像打麻将,抓不到好牌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每一张牌都打出价值。

所以,别老盯着热搜感叹“别人家的逆袭”。罗彩霞能成,不是因为她特殊,恰恰是因为她够“普通”——普通到每一个困境,都能成为你我的镜子。

你遇到职场天花板时,会选择安稳还是破局?评论区晒出你的选择。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