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淘宝、京东等平台相继宣布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这一曾被寄予厚望的“消费者保护盾”,在四年间逐步异化为“商家绞索”。如今终于“靴子落地”,取消“仅退款”究竟有哪些深远意义?
4月22日,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不约而同”宣布调整“仅退款”政策,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今年“两会”期间,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释放了强烈的信号,明确表示会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造成商户“货款两空”的突出问题进行治理。
事实上,“仅退款”政策不仅存在于这几家知名电商平台。早在去年7月23日,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联合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起国内首个“电商平台‘仅退款’调查行动”,并上线了国内首个电商商家“仅退款”第三方投诉通道,最终于9月4日发布国内首份《2024年电商平台“仅退款”调查报告》。
不仅如此,在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例行发布《2025年Q1中国电商平台商家投诉数据报告》中,有超过17家电商平台均涉及“仅退款”等行为,如拼多多、抖音电商、淘宝、京东、天猫、快手电商、全球速卖通、1688、闲鱼、美团、苏宁易购、阿里巴巴、BOSS直聘、万师傅、孔夫子旧书网、小红书等平台均存在“仅退款”等商家投诉。此外,饿了么、temu、中免日上、亚马逊、考拉海购、阿里巴巴国际站、飞猪等平台也涉及类似投诉。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在接受网经社独家专访时表示,
平台“仅退款”的规定,应该是适用于某些特定的商品和特定的交易情况。“仅退款”规则并没有消亡,但是,“仅退款”曾被滥用,用于消费者对商家不满意的惩罚,或者让不良消费者钻了“零元购”的空子。这看起来似乎在保护消费者。然而,这一平台规则引发了对交易公平的质疑,平台允许消费者滥用“仅退款”规则显然也给商家也带来了过度伤害。
实际这背后反映出来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平台消费者对交易商品品质或者是服务品质可能存在很严重的不满(不然平台也不会出台这个规则);二是平台可能存在利用市场规则引导消费者用“仅退款”方式来处理平台交易当中出现的问题。
平台是交易规则的制定者,同时平台还是交易撮合和交易达成的服务提供者。平台既可以控制交易的撮合过程,同时平台也承担制定公平的交易规则和进行公平交易争议裁定的责任。虽然取消了滥用“仅退款”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上述反映的两个问题就得以解决。更深刻的问题,如何建立公平透明的信息渠道和投诉流程增强买家与卖家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如何界定平台的权力与义务?如何约束平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如何能够让平台健康发展?平台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有没有法定的流程和机制?平台会不会滥用规则和操控手段?平台治理问题应该提到日程了。
【专家介绍】
王健(男,196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际商务与经济合作学系主任、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APEC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