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深受父亲宠爱,被钦点为王位继承人。
他能征善战,有勇有谋,被人抹了脖子还能杀个七进七出;久攻不下的城池他一出手就旗开得胜。
他就是窝阔台。

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继位,执政12载,文治武功颇有建树,却在晚年荒淫无度,强抢民女4000多人,最终死于酒色。
他是个怎样的人?如何登上帝位?又如何变成昏君的呢?
一:汗位储君
窝阔台是天之骄子成吉思汗的孩子,完全继承了父辈的勇猛。
他出生在成吉思汗南征北战的年代,见证了父亲一步步开疆拓土,建立蒙古帝国的全过程。
在刀光剑影中成长起来的窝阔台,自幼练习骑射,等到年纪渐长,技艺精湛,他就开始跟随成吉思汗出兵征战,在战火的淬炼中,窝阔台的军事天赋格外耀眼。
1203年,窝阔台跟随父亲讨伐克烈部王罕。敌军有备而来,窝阔台部猝不及防,混战中,一支乱箭射中窝阔台的脖子,顿时血流如注,生命告急。
窝阔台只是简单包扎止血,他临危不乱,战斗力也很爆棚,硬是捂着脖子带着伤,率领军队杀出重围,自此一战成名。

他的有勇有谋被成吉思汗看在眼里,身为父亲,成吉思汗特别器重这个三儿子。
在花剌子模战役中,他的大哥二哥术赤,察合台关系不睦,意见相左,导致军心涣散,花剌子模城攻打了7个月都没打下来,蒙古军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眼看战况不利,成吉思汗大怒,空降窝阔台奔赴前线,担任全军统帅,指挥作战。
要不说成吉思汗眼光毒辣呢,窝阔台确实有点领导能力在身上的,换句话说,他不但懂带兵打仗,还懂人情世故。
他领命赴任后,第一件事不是整理军队,而是忙着搞好两个哥哥之间的关系,化解兄弟间的矛盾。
在窝阔台的调节下,术赤,察合台至少能够维持面子上的和睦。意见统一了,军心凝聚了,蒙古军在窝阔台的指挥下逆风翻盘,赢得胜利,花剌子模城被一举拿下。
纵观窝阔台的军旅生涯,他自随父出征起,就屡立战功,被誉为“蒙古帝国的四根台柱”之一。
为什么说是“之一”呢?因为成吉思汗的长妻共生育了四个儿子,除了术赤,察合台,窝阔台这三人以外,还有小儿子拖雷。
都说虎父无犬子,受父亲成吉思汗影响,这四子都有着一颗建功立业的心,也都各有所长,只不过其中,窝阔台和拖雷更加出众。

成吉思汗知人善任,根据每个孩子的所长,分别让其管理不同的政务。
大儿子术赤管理狩猎,二儿子察合台管理律法,三儿子窝阔台管理朝政,小儿子拖雷管理军队。
在成吉思汗的分配下,窝阔台掌政权,拖雷掌兵权,可以看出,这两个孩子是成吉思汗的心头肉,储君之位只可能传给此二人。
那么,为何会是窝阔台呢?他的登基之路顺利吗?
二:新汗登基
其实,无论于公于私,都是小儿子拖雷登基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和中原文化的“长子为尊”不一样,蒙古人遵从的是“幼子守灶”,就是由最小的儿子掌管父亲的家产。
都说窝阔台能征善战,拖雷也不遑多让,甚至有超越之势,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
在汗位的继承上,成吉思汗也曾再三犹豫,究竟是选老三还是选老四。

最终,成吉思汗不惜打破幼子继承制,还是把汗位传给了窝阔台,他说:“管理朝政是很艰难的事情,就交给窝阔台吧!而我所聚集起来的家室,财产,库藏以及军队,则由拖雷掌管。”
换句话说,理政是需要智谋的,一切需要智谋的事情,都交给窝阔台,可见成吉思汗对他的倚重。
即使如此,窝阔台还是担心百年之后会大权旁落,在心中视弟弟拖雷为劲敌,因此以退为进,向成吉思汗推脱让贤。
成吉思汗为了打消窝阔台的顾虑,立下遗嘱明确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并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汗位只能在窝阔台一脉中继承”,只要窝阔台家还有一个能喘气的后代,他就享有优先于其他子孙的继承权。
1277年,成吉思汗病逝。按理说,窝阔台该继位了。但是,蒙古祖辈有规矩:新汗继位必须先开个类似公开选举的大会。

就是在王室宗亲及军队将领都在场的情况下,经过众人推举,才能继位,哪怕早有拟定,但必须要走这个过场。
这场大会直到两年后才召开,拖雷是最不情愿的那一个,也是最有竞争力的那一个。只要他想造反,完全有这个能力。
彼时,拖雷手中的军队数量为十万一千人,而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每个人掌管的军队数量只有四千人,就算三方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两千人,和拖雷没得比。
但所幸的是,大会召开得有惊无险,虽然暗流涌动,但最终没有发生兄弟间兵戎相见的故事。
一是因为成吉思汗颇受尊崇,余威尚在,没有人想要违背他的遗志,就连拖雷也不敢,否则就是师出无名,有悖忠孝,难以服众。

二是因为察合台的鼎力支持。窝阔台能够顺利上位,二哥察合台功不可没。
这两兄弟关系很好,察合台非常尊重这个弟弟,说服了所有的文武百官和王亲国戚,务必严格执行成吉思汗遗嘱,合力推举窝阔台上位,但凡有异心的,早就被察合台处理好了。
1229年,弟弟拖雷拉着窝阔台的左手,哥哥察合台拉着窝阔台的右手,由叔叔斡赤斤抱起窝阔台的腰,将他扶上了大汗之位,仪式圆满结束,新汗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会上,众人举起酒杯,诸王百官向窝阔台行九次跪拜之礼,这是蒙古历史上首次仿照中原体制行跪拜之礼。
窝阔台登基,一来打破了立幼传统,二来走中原礼仪风俗,是为对蒙古草原旧俗的重大改革。
那么,这个被给予厚望登基的新汗,他的政治生涯如何呢?
三:毁誉参半
窝阔台的政治生涯毁誉参半,他既勤政,也暴虐。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蒙古草原最重要的政治手段,没有之一。想要维持稳定,想要得到蒙古贵族的拥戴,就得不断分封满足他们对财产和土地的需要。
不断扩大疆土版图,再进行资源分配是维护内部稳定的必然手段,一旦疆土固化,引起各诸侯的不满,那么,君臣关系就紧张了。

所以,为子民开疆拓土是每个大汗的责任与义务,窝阔台也不例外,他派出去的铁骑差点把欧洲团灭。
从保加尔打到罗斯诸公国,又从波兰打到匈牙利,所到之处,战无不胜。
在与波兰的战争中,蒙古军歼敌三万;匈牙利更惨,仅穆希之战就歼敌7万,吓得匈牙利国王落荒而逃。
而蒙古军一边驻扎多瑙河,一边对匈牙利国王穷追不舍,这架势对整个欧洲造成恐慌。
就在窝阔台全力扩大版图,快把欧洲收完了的关口,他猝然病逝,蒙古军西征戛然而止。
至于窝阔台为何猝亡,跟他沉迷酒色和生性暴虐脱不开关系。
成吉思汗曾教导孩子们:“对待敌人,就要连根拔除,夺取他们的一切。使他们的妻子哭泣流泪,骑走他们的骏马,这才是男子汉最大的乐趣。”

往好了说,这是培养雄心壮志,往坏了说,这是助长暴虐。
比如在长期征战的过程中,对被占领地区采取的必要措施,就是屠城。
攻宋时期,蒙古军所到之处尸体遍地,不仅如此,蒙古汗廷还想将能够劳动的俘虏迁移至漠北草原,让其沦为蒙古贵族的奴役。
而在屠城的过程中,通常还会伴随着对女性俘虏的抢掠。
窝阔台的六皇后就曾是其他部落首领的儿媳,成为俘虏后,又被赏赐给了窝阔台。
这就导致窝阔台不把人命当命,不把别人的妻女当人。窝阔台嗜酒如命,喝醉了就更加荒淫暴虐。

一次酒宴上,窝阔台透露出想要充实后宫,召下属部落的女子进宫入选的消息。此消息一出,吓得部落女子纷纷婚配,生怕被选上。
窝阔台得知后勃然大怒,下令不管是否出嫁,只要是少女,都必须进宫伺候。一夜之间,4000多名女子被强行应召,供窝阔台和下属们玩弄。
最终,窝阔台也死于酒色。此前,有个叫耶律楚材的大臣曾劝过窝阔台戒酒,他拿起一个生锈的盛酒器,对窝阔台说:“这么坚硬的容器都能被酒腐蚀,何况人的五脏六腑呢。”
窝阔台根本不听,还是照样喝酒作乐。直到一天夜里,窝阔台像往常一样饮酒至深夜,猝死在宴席上。
此时,他的大军还在西征欧洲,每天战报不断。窝阔台白天要忙于军事政务,晚上还夜夜笙歌,身体和精神都得不到休息,劳累加饮酒,说走就走。
总体来说,窝阔台是个有能力,有魄力的大汗,处理朝政没有消极懈怠,对待子民也算是放在心上。
但自幼在“拳头崇拜”的环境下长大,养成了其暴虐嗜血的性格,酒色只是催化,因果循环,自有命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