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22日,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迪利广场。
当肯尼迪乘坐的敞篷轿车缓缓驶来时,人们的目光无一例外地落在他们爱戴的这位总统身上。
他那高大的身材,俊郎的面容,充满亲和力的笑容,让人群中不时爆发出欢呼声和鼓掌声。

而车上的肯尼迪总统,不时微笑着向两旁的群众招手致意。他此次前来,是为了1964年的总统大选做前期的宣传动员工作。
就在到达达拉斯之前,这位总统已经在这个州的沃斯堡市冒雨进行了演讲,观众的反响非常热烈。
不出意外的话,这位总统连任的机率非常大。
当时和总统一起坐在车上的,有他的夫人杰奎琳和德克萨斯州的州长康纳利。
12点30分左右,当肯尼迪的汽车到达迪利广场的教科书仓库时,一声枪响传来,只见车上的肯尼迪喉咙部位喷出了鲜血,杰奎琳急忙去查看丈夫的伤口。
这时,又一声枪响传来,肯尼迪被击中后脑勺倒在汽车后座上,而杰奎琳的脸上和身上也溅上了鲜血和粘液。
突然,杰奎琳发现汽车后盖上有丈夫的一块头盖骨碎片,她下意识地爬过去拿……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美国第35届总统肯尼迪遇刺时的情景。
当天13点左右,达拉斯当地医院宣告了肯尼迪的死讯。肯尼迪遇刺一个小时后,官方媒体也公布了肯尼迪的死讯。
当天13点50分,警察们逮捕了曾在教科书仓库6楼向肯尼迪射击的凶手奥斯瓦尔德。
奥斯瓦尔德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过,有神枪手之称。
据说,他从部队退役后,曾有两年时间去向不明。有人猜测,他失踪的两年,大概去了苏联或古巴。

2天后,警察们押送着奥斯瓦尔德从警局出发,前往监狱。谁知在押送途中,在众目睽睽之下,奥斯瓦尔德竟被一个酒馆老板枪杀了。
这个酒馆老板叫杰克·鲁比,据说,他此前并不认识奥斯瓦尔德,他之所以枪杀奥斯瓦尔德,是因为他非常爱戴肯尼迪总统,出于义愤才把这个杀害总统的凶手给杀了。
这事是不是非常诡异?
枪杀总统的嫌犯居然在押送途中,在光天化日之下,甚至还有电视台直播的情况下,被另一个打酱油的角色枪杀!
难道美国的警察全都是草包饭桶?
也许是要为总统讨回一个公道,也许是要为美国警察们洗刷耻辱,美国官方成立了以大法官沃伦为首的委员会,专门调查肯尼迪总统遇刺案。

沃伦委员会经过长达10个多月的调查取证,最后得出结论:
奥斯瓦尔德是个狂热的社会主义分子,刺杀了总统肯尼迪是他个人行为,他没有同谋,没有其它任何政治背景。
鲁比枪杀奥斯瓦尔德也是个人行为,没有同谋,没有其它政治背景。
消息一经发布,舆论一片哗然。
人们对沃伦委员会报告的质疑主要存在两点:
一是肯尼迪遇刺时,到底有几声枪响。有人说是3声,有人说是4声。
许多人怀疑奥斯瓦尔德并不是唯一的射击者,在肯尼迪汽车附近的草坪上很可能还隐藏着另一个凶手。
二是奥斯瓦尔德和鲁比是否认识,他们背后是否有利益集团的操纵。
关于后一点,尤其为人们津津乐道。
据一些媒体报道,奥斯瓦尔德在被捕后,曾说过自己只是替罪羊,然后他很快被鲁比枪杀了。
再说鲁比,他被捕入狱仅仅几年后,竟然死于肺癌。
如果说鲁比的死有可能真是因病所致,那么后来发生的一连串诡异之事,不由不令人产生无限联想。
因为,在肯届迪遇刺后3年内,关键证人18个都无一例外的遭遇了死亡,有的无缘无故地被枪杀,有的遭遇了莫名其妙的车祸,还有的突发疾病猝死。
这还不算,在肯尼迪死后30年里,先后有100多名与本案相关的证人自杀或他杀。
所有这一切,无不昭示着,肯尼迪的死,绝对不是沃伦委员会说的那样简单。
大家都能看出漏洞的一个调查报告,却始终没有被推翻,没有重新启动调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肯尼迪遇刺背后的势力太强大了。

肯尼迪遇刺之后,人们最先把怀疑的目光集中在他的副手林登·约翰逊身上。
肯尼迪被刺杀,发生地是德克萨斯州,这是约翰逊副总统的老家。
据说,肯尼迪到达该州后,他的行走路线被临时更改过,而出事地点,就在更改后的街道上。
肯尼迪遇刺仅仅一个小时后,约翰逊就在总统专机空军1号上宣誓就任总统。而当时,见证他就职的杰奎琳还穿着沾满肯尼迪鲜血的衣裙。
也就是说,约翰逊是肯尼迪遇刺后最大的受益者。

到了2007年,美国老牌特工享特离世,他的两个儿子在西方多家媒体发表声明,声称享特死前曾留下两张纸,揭露当年肯尼迪遇刺真相。
按他们兄弟二人的说法,刺杀肯尼迪,就是副总统约翰逊和中情局联手实施的一个阴谋。
德克萨斯州是约翰逊的家乡,而肯尼迪上台后一系列的政策,严重损害了德克萨斯州大佬们的利益。
如果肯尼迪在1964年的大选中再次获胜,对他们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而中情局的那一帮人,也看不惯肯尼迪的一系列政策,也不希望他连任总统,于是他们狼狈为奸,联手策划并实施了刺杀总统的行动。
当初在刺杀现场,确实有另一名射击凶手存在,而这名凶手一直逍遥法外。
刺杀成功后,活动策划者又把相关人员一一干掉了。

这一说法虽然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但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
许多人认为,享特的两个儿子纯粹是利用父亲的身份博取关注,他们所谓的父亲留下的两张纸,也是伪造的。
尽管这一说法被驳斥了,但是关于肯尼迪遇刺的真相依然蒙着重重迷雾。
但不管谁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刺杀肯尼迪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肯尼迪的执政政策动了一些集团的既得利益。

他们不想让他连任,又不想得罪肯尼迪背后的庞大家族,于是他们达成共识,用暗杀手段让他退出政治舞台。
因此,肯尼迪的死,就是政治集团博弈的结果。
作者:柳岸花茗
编辑: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