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亲子游成为成年人炫富的工具

屎壳郎刘 2019-05-07 00:14:24

旅游的意义是什么?看山砍谁看人头?非也,应该是带给我们不同的人生验,感受其他世界的人生格局。我们现在经济水平高了,不知从何开始,电视上出现了各种“去哪儿”、各种游引导着大众开始亲子游。周末有一家公园游、小长假有各种国内游、寒暑假有境外游学、夏令营等等。各种亲子游的费用并不低,已经成了家庭为孩子择校、辅导班之后的第三大教育开支。带孩子出行游玩成了很多旅游线路的热门,但是这些亲子游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吗?是不是我们成年人的一种炫富工具?

第一、“长见识”成了出游的口头禅

带孩子出行,家长最大的一句口头禅是带孩子出去转转,长长见识。但是我们见到的最多的是家长们在朋友圈中各种发去哪里玩、住什么酒店、给老师带什么礼物了……节后寒暄的时候也在问放假带孩子去哪玩了?这一句话的背后,体现的不是教育观念,而是一种金钱的攀比和炫富。不关你是真心想带孩子去长见识还是攀比心作祟,不关你是真心愿意还是虚情假意,请不要被这种风气卷进去,需要明辨是非再做下一步打算。

第二、见过并不等于长见识

城市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精神上的一些几多,但是好像缺少了儿时玩伴的自在和与自然界的接触,手机游戏和大型游乐场的泛滥成灾也隔绝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可能基于这些我们选择带孩子出去游玩。   我们带孩子去高大上的港澳台、新马泰,去各种极地世界、海底世界……但这种见过、玩过并不等同于长见识,昂贵的投入换来的并不是等价值的知识增长。当年孟母三迁是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中成长,现在的游行无形中演变成了一种“物质攀比”的虚荣。在奢华的游玩中我们得到的更过是享受和消费,这种享乐式的旅行还是少带孩子去。

第三、把人生体验还给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不管他们到哪里,他们最想去的还是游乐场,很多人文古迹他们理解不了,根本不感兴趣。如果家长硬要带着孩子去看,还非得写出一些感想、日记之类的,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孩子最大的特点是天性的发散,他们可以对着马路牙子发呆一上午,或许他们会想到为什么国外的马路牙子和国内的马路牙子不一样呢?这就是孩子内心的一种自发性探索的心理活动,相比于成人更多的固定思维,孩子的这种人生体验多一些要好。

当你明白了这些,旅行不会再是享乐主义下的“荣耀旅游”,你也会给孩子安排剥夺他们人生体验的游玩。当你真正找到生活观察的源头时,你就知孩子需要什么样的“亲子游”了。

2 阅读:10

屎壳郎刘

简介:你可以不优秀但不能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