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内面积缩水定律:
100㎡新房≈70㎡实得+30㎡公摊(电梯井/管道井/设备层集体分赃)开发商“面积魔术”:同一楼盘不同楼栋公摊率能差5%(腰线层/避难层暗藏玄机)心理落差公式:购房款=套内居住价值+公摊精神损失费(毕竟没人愿意花200万买了个“共享大堂终身VIP”)
二、收割链:从买房到入坟的全周期收割1.0版收割(买房时):
房价捆绑公摊:深圳某盘公摊28%,每平8万算账,56万买了空气精装修溢价陷阱:2000元/㎡装修标准连消防通道墙面都贴瓷砖2.0版收割(入住后):
物业费:北京某小区按5.8元/㎡收,30%公摊面积=白养物业看电梯取暖费:东北供暖4.8元/㎡,走廊暖气片还没巴掌大未来隐藏副本:维修基金/二手房评估全按建筑面积割三、改革尝试:脱裤子放屁式进步某地新政实操效果:
房价数字游戏:原价2万/㎡(含公摊)→改标2.6万/㎡(纯套内)物业费暗度陈仓:从3元/㎡(100㎡)变成4.3元/㎡(70㎡)(总价不变,但至少知道自己被割了多少肉)本质突破:把“买100住70”的潜规则变成“买70就是70”的明规则(虽然钱没少花,但治好了购房者的数学焦虑症)
四、终极选择:两瓶毒药选哪瓶?方案A(保留公摊):
房价表面友好,适合需要心理按摩的贷款族 未来50年持续为空气缴费,物业涨价时双重暴击方案B(取消公摊):
物业/取暖费肉眼可见降低,二手房交易更透明 首付门槛瞬间拔高,开发商可能偷工减料压缩公共空间硬核建议:
短期看选B(至少知道自己死在哪里)长期看选C(直接掀桌改现房销售+按套内面积备案)说到底,公摊本质是开发商的话术防火墙。就像你去菜场买螃蟹,绳子占半斤重还是裸称一个价——重点不是绳子要不要钱,而是卖蟹的别把顾客当傻子糊弄。

取消公摊用处不大。公摊的恶,是结合预售,结合违约不究,才坑。否则,哪有威力?[静静吃瓜]现在大家都是买现房了,套内面积可测可量,公摊配套高中低档也可观测。购房合同注明套内套外面积,你觉得不合适就不买。[静静吃瓜]否则,二十元一把香蕉,你以为剥皮卖,能优惠多少给你?
现在最让人头疼的是物业,据说乱摊派收费,也是搞得人心惶惶。唉,买房好还是租房好待见。
国家应该出台法律,房地产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交易,不得未建预售,防止大量烂尾楼,还有一律取消公摊面积,全部实行套内建筑面积销售,恒大许家印祸国殃民的惨痛教训还不深刻吗?
贵多少是另一回事!要的明明白白消费,不挨坑!
国家应该出台法律,发地产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交易,不得未建预售,防止大量烂尾楼,还有一律取消公摊面积,全部实行套内建筑面积销售,恒大许家印祸国殃民的惨痛教训还不深刻吗?
公摊取消才能透明,买的卖的都明白消费。小区里所有公共设施都是房价的体现。好的小区10万每平方,普通小区1万,那能一样吗
开发商不会少挣一毛钱,老百姓不会多占一分钱便宜,不信你看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开发商就是魔。
我125平米房子,公摊27点多,太坑了,你还不得不买
物业费也要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