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核心城市土地市场迎来新一轮“地王潮”。
头部房企如中海、华润、招商等积极补仓,高溢价争夺稀缺地块。

如北京海淀朱房村地块以楼面价9.5万元/㎡成交,深圳龙岗宅地溢价率超70%,杭州萧山北干西地块楼面价逼近4万元/㎡,未来售价预计达5万+/㎡。
1-2月一线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建面同比增88%,出让金增长近2倍,显示房企对核心城市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
二线城市分化加剧库存压力仍存
部分强二线城市如成都、南京、杭州表现亮眼。
成都新房销售面积连续3年全国第一,1月房价环比涨0.7%;
南京144㎡以上改善型住宅价格涨幅显著。
但多数二线城市仍面临去化压力,郑州、武汉等广义库存周期超20个月,依赖“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需求。
房企投资高度集中于去化快的区域,如成都金融城、杭州钱江世纪城等板块,而远郊地块多以底价成交。
三四线城市政策托底难改低迷
三线以下城市楼市仍处深度调整期,房价环比下跌城市占比超六成。
地方政府通过补贴契税、放宽公积金贷款等政策纾困,但效果有限。
贝壳研究院数据称,三四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同比增19%,去化周期普遍超24个月,购房者普遍持币观望。
从“规模扩张”到“精准投资”
房企战略从“广撒网”转向“聚焦核心”:
1. 央国企主导土拍:2025年1-2月TOP100房企拿地金额中,央国企占比超90%,民企仅参与低风险代建或合作开发。
2. 产品升级:核心地块普遍规划低密改善型住宅,如北京不限价地块、上海内环高端项目,契合“住好房”政策导向。
3. 以销定投:房企严格遵循“算得过账才拿地”,如龙湖新获地块80%位于地铁沿线成熟区域。
未来,分化仍是主旋律
短期内,一线及强二线热点板块有望延续回暖,但需警惕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后的政策收紧风险;
弱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或继续以价换量,地方国企收购存量房转保障性住房或成去库存关键路径。
市场止跌回稳需政策与供需双侧发力,2025年楼市将呈现‘核心涨、边缘冷’的K型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