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一句话,胖东来索赔100万!企业维权还是打压异见?

益者三友金子 2025-04-06 16:50:36

一句“没核心竞争力,靠流量活着”,让经济学家宋清辉被胖东来索赔百万。企业起诉批评者,究竟是正当维权,还是打压言论自由?这场官司,早已超出法律范畴,演变成一场关于“谁有权定义真相”的公共战争。

宋清辉的回应堪称“核弹级”——直指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初中没毕业”“煽动民粹”,甚至将其比作“邪恶势力”。这种极端措辞,让原本的商业纠纷瞬间升级为“民粹与精英”的意识形态对决。

但胖东来并非首次挥动法律大棒。此前“红内裤事件”中,网红“两个小段”因吐槽内裤掉色被起诉100万,尽管她已道歉,胖东来仍坚持追责。这种“零容忍”姿态,究竟是捍卫商誉,还是杀鸡儆猴?

法律上,企业当然有权起诉名誉侵权。但问题在于,宋清辉的言论是否构成“恶意贬损”?若批评企业商业模式就要吃官司,那“学术讨论”与“诽谤”的边界在哪?

反观华为,曾被宋清辉尖锐批评,却邀请他参观交流。两相比较,胖东来的强硬姿态是否显得气量狭小?抑或是其商业模式本就依赖“完美人设”,容不得半点质疑?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当企业动辄以“名誉权”起诉批评者,普通消费者还敢发声吗?“红内裤事件”中,胖东来承认管理疏漏并赔偿顾客,却又反手起诉博主——这是否变相鼓励“沉默的大多数”?

法律或许会给出判决,但舆论场不会轻易妥协。若企业胜诉,是否意味着“有钱就能让批评闭嘴”?若宋清辉胜诉,是否变相鼓励“为流量肆意攻击企业”?这场官司,没有赢家。

真正的危机在于信任崩塌。当企业用诉讼替代沟通,当学者用骂战取代辩论,公共讨论便沦为“比谁嗓门大”。胖东来起诉宋清辉,表面是法律纠纷,实则是社会理性对话机制的一次溃败。

0 阅读:6
评论列表
  • 红枫 10
    2025-04-06 18:42

    拿出证据再说,感觉企业应该维护自己的形象,不然就乱套了,还有胖东来做的确实比大超市还好,至少我听到的是好的,去胖东来就是信任

益者三友金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